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后喻文化背景下亲子互动方式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孟琦

  摘 要: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家庭教育中的“文化反哺”现象已广泛呈现,并日渐明显地具备了“后喻文化”的特征,作为家庭日常生活最基本的父母与子女间的亲子互动,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关键词:后喻文化;文化反哺;亲子互动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精力旺盛的年轻人利用现代传媒获取知识和信息,并利用高新科技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家庭教育中“文化反哺”现象广泛呈现,并日渐明显地具备了“后喻文化”的特征。家庭日常生活中的亲子互动,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一、后喻文化时代的社会与主体特点
  美国人类学家米德在其晚年的著作《文化与承诺》中,从社会学角度将人类社会由古及今的文化传递方式分为三种:前喻文化,并喻文化与后喻文化。后喻文化是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即逆向社会化,在后工业时代,时代的巨变、家庭的解体、新旧社会制度的交替、机械大生产代替了人类的感情、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的几何倍增,使老一辈原本依赖的所有传统面临全面崩溃,处于受教育地位的晚辈“反客为主”,充当了教育者的角色,青年文化对成人文化产生了积极主动的影响。
  首先,社会变迁加剧,以信息业为主导的物质生产方式,拓展了物质交换和信息沟通的空间,为后喻文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其次,电子媒体出现后,长辈和晚辈对电子媒体上的文化内容几乎具有相同的选择和识别能力。此种形态下,难以巩固长辈的文化权威地位,有利于在文化传播中形成后喻文化的特征。再次,与同学或同伴交往是青年人获取各种新知识、新价值观念的主要途径之一。据调查,青年人的人际关系中,同龄人占87%。与年龄相仿的同伴的交往是青年人了解社会、获得大量知识和信息的来源之一。
  互联网的虚拟技术使青少年接受知识的途径大大拓宽,改变了过去通过教师授课、图书馆借阅、实验室实验等有限的途径获取知识的模式。网络教育的自主性学习,使得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明显减少,自主性与自由度明显增强。同时,现代青年率先改变了传统生活模式,开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在后喻文化时代,青年身上的主体性开始回归,民主意识增强,渴望得到尊重与认可,有主见,易接受新鲜事物,敢于尝试、批判与创新,头脑灵活,思维活跃,理解吸收能力强,不受旧有知识束缚,能够迅速接受、吸收、过滤、掌握新事物,适应未来快节奏的生活。再次,在急速变迁的全球化时代,今天的青少年比他们的父辈更能敏锐地觉察到时代的发展趋势,并能够与时俱进。
  二、后喻文化对亲子互动方式的影响
  1.知识占有地位的变化
  如今,网络以其巨大的信息量和瞬息万变的信息更新速度向人类呈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青少年可以自主地选择感兴趣的信息,可以获取父母占有的或还未曾占有的知识,父母已经不再无所不能无所不知了。传统环境中家长的知识权威形象逐渐被动摇。
  2.思想观念影响力的变化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青少年们一边频繁变换自己在虚拟世界中扮演的角色,一边与来自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种族的人谈古论今、交流思想。在多元方式的思想灌溉下,青少年对父母思想的单一接受已成为历史,父母对青少年思想影响的权威也已经消失,青少年思想的影响力在逐步提升。
  3.社会伦理观念中的“尊长”发生了变化
  在后喻文化时代,社会对青年文化的广泛认同,青年文化的盛行,使家庭中的长辈不自觉地失去了作判断、下结论的果敢和自信。“尊长”概念的含义随着青年文化影响力的提高而发生变
  化:对长辈的“尊”,与“孝”越来越近,而与“服从”越来越远。
  三、后喻文化背景下亲子的互动方式
  1.更新观念,地位平等
  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已经逐渐下降。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应找到自己的心理位置,调整好心态去适应变化。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亲子互动能给孩子平等的决策权力和选择自由。尊重和爱既是亲子互动的前提,又是青少年正常社会化的基础。在亲子互动中坚持民主、平等,尊重孩子的权力和选择的自由,避免孩子性格中的不良因素,促使其良性发展。
  2.丰富互动内容
  亲子互动是双向的,父母的话题涉及的范围应拓宽,不仅要考虑孩子的学习和身体健康,更要注重孩子的素质培养,为孩子今后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困难、适应社会提供第一手资料。其次,家长应主动接触网络等新鲜事物,消除文字鸿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了解孩子在做什么,才可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3.允许青少年扮演家庭角色
  当前,家长眼中孩子的任务只有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仅感受不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价值,而且会渐渐丧失责任感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家长应该认识到,信息时代的青少年具有更广泛的知识经验和更丰富的思想,他们更希望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表现自己的能力。这样做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还能培养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家长们要为孩子提供扮演有价值的家庭角色的机会,使他们将来能更从容地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米德.文化与承诺[M].周晓虹,周怡,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1.
  [2]周晓虹.文化反哺:当代中国亲子关系的新模式[J].家教话题,2007(8).
  [3]梅志罡.简论后喻文化时代的青少年社会化[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0).
  [4]吴丹,蔡磊.文化反哺与代际传承模式的更新[J].文教资料,2005(28).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1578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