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三要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创造性思维决定人的创造力,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造就创新人才的核心。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我的体会是:
  一、训练发散思维是前提
  发散思维昀集中地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和特征,它内在地包含了逆向思维、横向思维、求异思维等思维方式,同时它也是想象、联想、灵感等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发散思维一般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等特点。我在教学中根据这些特点,加强了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思维流畅性,是指在解决问题时能从一个方向上流畅地产生出多种同类型方案。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安排这样的练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算式能够连等:1/4÷()= 1/5÷()= 1/6÷(),1/4×()= 1/5×()= 1/6×()。填写的时候,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和假设的思考方法,发现括号中可填的数并不是唯一的,引发了许多联想,迸发出很高的练习热情。这种练习是串新连旧的好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得到了培养。思维的变通性,是指在解决问题时,从不同方向上产生出不同类型的方案。它以灵活性作为基础。我在教学中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让学生在“多解”、“多变”、“多思”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甲乙两数的比是 5∶6,甲数是10,乙数是多少? ”这看似一道简单的文字题,但在教师“看谁的解题方法多”的一句话激发下,学生从不同角度进
  行思考:
  一般方法: 10× 56 =12或10÷ 65 =12。
  归一法: 10÷5×6=12。
  5
  
  利用方程解:(10+x)× 6+5=10,x=12。
  利用分数基本性质: 65=( 10)。
  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维的发散训练,对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思维的独特性,是指在解决问题时能提出与众人、前人不同,独具卓识的新见解、新发现,从而具有一定意义的首创性、科学性。它以流畅性、变通性为基础。我在教学中首先努力为学生创设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其次,引导学生认识到任何学者、权威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长河,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要树立敢于“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的思想。第三,评价时对学生思维结果中哪怕是点滴的合理成分或新颖的东西都加以肯定。
  二、培养联想、想象力是关键
  联想能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内在的联系,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想象是智力活动昀见活力的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离开想象是不可能取得成效。在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力方面,我着重抓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观察。小学数学教材中,可用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内容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掘,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观察训练,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要求学生观察时做到认真细致、全面深刻、有序有向、有静有动,还要做到多看、多听、多想、多记,使自己的头脑尽量储存多种多样的表象,便于展开联想和想象。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课始我让学生观察用卷比刀削圆柱形铅笔的过程,仔细观察铅笔从削之前到削之后发生的变化。学生发现:削之前那一截是圆柱形状的,削之后成为圆锥形状了;削之前的圆柱到削之后的圆锥体积变小了;削之前的一段圆柱和削之后的圆锥应是等底等高的。由此为学生猜想“圆锥的体积和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 (下转第39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1665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