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文 殷晓丽

  摘要:在高职院校中,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能有效提高和促进教学。文章结合山东化工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C语言程序设计》院级精品课程建设,探讨课程定位、课程改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等方面的认识,以及在实践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职;精品课程;C语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0-0049-02
  精品课程是课程中具有较高水平和突出特色的代表,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可以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深化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推动建立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精品课程建设涉及的范围较广、环节较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也很多。
  一、课程定位的准确性
  专业培养方案中每一门课程都要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的作用由人才培养目标中对学生提出的能力及素质要求所决定。通常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会作为学生学习计算机编程语言的第一门课程,通过此课程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计算机语言表达的模型,树立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逻辑,提高阅读和编写程序的能力。在高职院校中的许多专业中都开设了此课程,但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尽相同,对该课程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我院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依据该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要求,被确定为“理论+实践型”课程,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为3∶7,该课程以《计算机文化基础》为先导课程进行铺垫,为《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集散控制系统》和顶岗实习等后续课程提供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为工业控制、智能仪表和工业网络等方面的应用提供必需的支持。
  二、教学内容设计及安排
  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应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并紧密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坚持以理论够用和以服务后续课程为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合理、够用。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可以打破教材中章节上的平铺顺序,根据模块化、项目教学和“边讲边练”的需要组织教学内容。例如,不拘泥于教材中的章节顺序而是将教学内容设计为简单数据表示与计算、算法与结构化程序设计、复杂数据表示及使用、模块化结构与高级编程等4大单元来组织教学。采用这种安排既符合学生认知及技能学习的规律,又满足了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需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
  2.有机结合其他课程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与其他课程知识的融合。例如,将学生专业素质、能力要求中的化工工艺仿真和过程控制等知识有机地与编程语言知识融合,使学生既可学到C语言的编程方法,又能巩固其他课程知识,还提高了学生在目标就业岗位的实践能力,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在实训中针对目标就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没有采用常见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训项目,而是设计化工仿真系统开发实训,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学到了基础知识,又积累了项目开发经验,同时提高了学生对目标就业岗位的熟悉程度。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两者的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演示工具简单地“黏合”,而是要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也就是说应该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具体的做法有:
  1.在教学中积极采用多媒体形式授课。整个教学过程均在多媒体计算机机房进行,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真实开发环境下的教学应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清晰、直观的认识,再通过随堂上机练习,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所学知识。
  2.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查看和转播学生操作演示等多种手段,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全面把握整个教学过程。
  3.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平台,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利用校园网将更多的教学资源加以整合,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学生可以结合对课程的掌握情况,有选择地进行自主学习,既可以在网络平台上选做章节习题来检查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通过网络链接访问相关学习论坛和网站内容,还可以通过网络在线讨论和电子邮件等方式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
  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键是把信息技术当做学生获取信息、相互协作、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通过有效拓宽学习途径和改善学习方法,达到课程预期效果。
  四、课程及教学改革
  课程改革应以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教育方针为前提,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理念的变革。教学理念要从应试教育转变为职业能力及职业素质教育,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四个基本”(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基本规范、基本操作)。
  2.教学标准的完善。在认真剖析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基本素质的基础上,修改和完善各种教学标准,包括课程大纲、教学目标、课程设计思路、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材选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师资队伍的配备等。
  3.教学方法改革。根据课程内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在教学方法改革上,主要考虑以下几点:①强化实践,注重培养能力;②实施项目化教学或案例式教学;③采用“边讲边练”方法,提高学习效果;④课堂教学、网络教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⑤改革考核方式,采用上机考核。
  4.教学内容改革。应以体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紧紧围绕着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线进行改革,认真研究并参与制订专业培养方案,在认真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教改方案。
  5.教学手段的改进。主要体现在先进的数字化网络教学的使用,如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形式授课,使所学知识更加清晰、直观。利用校园网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将教学大纲、学习指南、习题与解答、综合测试、案例、实训、电子教案、教学课件等资源上网共享,使学生随时都可以安排自主学习和根据个人情况进行深度学习,既有利于巩固课堂知识,又能够开阔视野。
  6.考核方式改革。注重对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核,强调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改变“一张试卷定乾坤”的笔试考试方法,可以采用上机全真环境考试系统替代纸质笔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进行全面的测试。另外,该课程的最终成绩应参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个环节的表现给出综合评价,避免出现重理论轻操作或以偏代全的课程考核方式。
  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配比合理是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重点,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无缝对接是课程教学质量的保证。具体实现形式有:在课堂授课中安排随堂上机练习,在不同的教学模块后安排单项实训,课程最后安排综合实训项目。这几种方式下的课程安排实现了边理论讲授边实际操作,使单项技能得以及时掌握和巩固。通过综合实训,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系统化,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自如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基于上述的认识和实践,经过不断改革与建设,《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学生既掌握了C语言的基本知识与程序设计的方法,又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了专业培养目标对课程的要求,该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动态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中,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将是我们的研究和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08).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
  [3]刘芳等.《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1947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