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2013年广东高考古诗文试题变化情况及复习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卫钊

  今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与去年甚至前几年比较,在基本保持平稳的基础上,有了一点小小的变化,其变化突出表现在古诗文阅读鉴赏的变化上。下面我们可以做些具体分析,以为今后的复习制订相应的对策提供参考。
  一、古诗文阅读鉴赏的情况及变化
  从近五年情况看,古诗文阅读鉴赏板块结构上保持稳定,但稳定中亦有新颖的推进,个别题型设计、考点考查出现变化。
  1. 试题命制具有稳定性与连续性。
  文言文阅读(5-9题),延续记人叙事类文章的选材特点,7小题,分值仍为22分,难度适中,仍然为选择题和主观题的命题模式,考查文言实词和虚词、筛选文中信息(句式)、断句和翻译。但具体题型与去年和前几年比较有明显的变化,例如第7题替换了原先的人物评价题,继续2011年的断句题,但一改其貌,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既考核了文言断句,又减小了解题的难度,更利于老师阅卷。考生们还是比较乐意接受的。原来一直稳定保持不变的第7题即分析传主某方面情况的客观题改为主观题,与翻译题合并为第9题,分值仍为3分。
  在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考试内容和题型结构保持基本稳定,试题稳中求新。试题稳定有利于考生的正常发挥,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稳定;同时,试题稳中求新,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利于选拔性考试成绩的区分。另外,试题形式的适当变化也是提醒和鼓励中学教学和备考应不拘泥于固定的考查模式,而是要真正培养考生的语文能力和提高语文素养。
  2. 各小题分析如下。
  第5题考查考生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B。
  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是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内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积累与记忆文言实词,二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解读实词。这是读懂浅易文言文的基础与前提。这道试题挑选了包含四个常见实词的句子,并分别给出词语释义的正与误,编题方式与近八年基本一致,稍有变化之处在于要求选择解释不正确的一项,难度略有下降。这类题的解题方法一般有三种:根据已掌握的实词知识直接判断;其次是联系学过的课文知识加以辨析;其三就是运用替代法,把提供的词义置放于句子中,然后根据语境判断正误。
  第6题考查考生掌握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B。
  这一道题的命制原则与形式,已连续7年保持一致,采用从选文中摘取四组8个例句、每组两两比较,考查其异同的方法,考查学生对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事实证明,这种考查形式既兼顾考查的公平性,也能有效地检验学生对虚词的辨析能力。
  第7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B。这是广东题今年的一个小变化,也可看成是对前几年主观断句题的继承与创新。
  第8题考查考生对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
  此题延续近几年高考的命题方式――将传主主要事迹大致依事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切分为四部分进行概括,并对应拟设了四个选项,从阅读材料着眼要求考生能够读懂全文,不在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上出错。题目的设问方式与2012年相同,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设问难度比“选出正确的一项”略小。解答这类试题的方法,一般需要从全文着眼,寻找与选项内容相一致的信息。这类试题在设计错误项时,往往是选项内容在文中都有,但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却是不正确的,这就要求考生在阅读文言文时不能采用浏览、跳读的阅读方式,而要做到“字字落实,真正理解”才能够识别选项的正误。同时,要比较熟悉这类题目设错的方法,如无中生有、张冠李戴、颠倒因果、翻译错关键词,等等。另外,四个选项中有三个的内容是正确的,这对考生读懂文章又起着帮助理解的作用。
  第9题翻译,本小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B。
  要求考生直接翻译文言句子,既符合文言文学习的特点,又能区分出考生的文言阅读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对促进中学文言文教学水平提高有很好的导向作用。文言翻译虽然是主观题,但客观成分较强,答题时一定要根据原文内容,尽量采用直译的办法,对文句进行准确翻译,不能任意扩充或想象,要求字字落实,兼顾词法、句法要求。当然,由于文言文的翻译也含有一定的主观成分,所以在对考生的要求上,也应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具体翻译时,允许语言转换的多样化,广东试题要求考生翻译句子时注意对句子“大意”的把握,“大意”在近几年的高考阅卷场上,通常都会落实到个别实词、虚词或句式上。关于“大意”的点该如何给分,阅卷场各有明确的评分细则来规定。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是掌握句中的实词、虚词及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文阅读文段节选自元脱脱丞相等主持修撰的《宋史》中人物列传的有关内容。传张咏的文字共约2000字,根据命题的需要,删减连缀为588字的文段。选文基本保持原文风貌,摘录了最能体现张咏个性及功绩的六件事,特别是他惜才的三件事,使人对张咏留有深刻的印象。由于文本为元代作品,又经过删节,文中已基本没有生僻难解的词语,也没有复杂的名物典章制度方面的专门术语,阅读难度不大,适应高中毕业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经删改后的文段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这种文本材料在历年高考中比较常见,各校在备考中也大量训练过,学生不会感到陌生。
  3. 诗歌鉴赏与名句默写难度不大。
  广东高考试题在选材上一向都比较偏向于宋代诗词,且不回避著名诗人著名篇目的考法,诗歌鉴赏的选择诗歌方向集中在诗与词上,元曲没有考查;今年古诗鉴赏的选材同样也是宋词的考查,两道题仍是共7分,第一小题3分,第二小题4分,第一小题较第二小题要容易得多。从两道小题合起来一并分析也会发现考查知识点集中在形象、意象与画面、诗歌语言、表现技巧、思想感悟上。2013年考查“(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第一小题考查表现手法的运用,考查涉及意象、意境、情感;第二小题考查涉及诗歌语言、人物形象与思想感情。读懂古诗是鉴赏古诗的关键,《鹧鸪天・楼上谁将玉笛吹》虽然是课外古诗,但“玉笛”“燕子”“柳”等意象,“修禊”等词语无不是课内所学的,因此同学们想要提高古诗鉴赏的得分,就要好好巩固课内的知识点。   第11题,今年本题的命题形式是前几年的延续,这对中学教学有较好的导向作用,对于普遍重视背诵和默写的广东考生来说则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最好体现。“浅易”是本题的最大特点。其一,试题内容完全没有超出《考试大纲及说明》所列出的“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要求,四小题都出自2013年指定的高中课内必背的篇目,古诗古文内容各半,所填写的句子也都是考生们应该较为熟悉的。其二,这些名句都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反复背诵和默写过的,而且句子本身不存在艰深难写的字,考生写出错字和别字的可能性较小。其三,四题中有两题的空格前都有句子作提示,这有助于考生思路的连接和贯通。其四,本年的题目依然是四选三,有利于考生弃难从易,而题干依然有明确的计分标准,在体现选择性原则的同时又做出了适当的规范和限制,对考生和评卷老师都是一个明确的指引。总体而言,难度不大。
  二、古诗文阅读鉴赏复习对策
  针对2013年广东卷文言文阅读鉴赏的变化,我们在复习时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文言文复习对策。
  1. 在原有文言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筛选文中信息、断句和翻译等的传统做题基础上,要认识到为了提高平均分,降低难度,广东卷再现断句是必然的,并且今年第一次采用选择题形式,明年不可能会有太大的改变,选择题的形式似乎是难度降低了,但随之而来失分的风险也增加了,(2012年没有考查断句,可能很多老师在复习时弱化了这一考点)今后我们在复习时对这一考点要充分重视,适应考查形式的变化,特别是要重视断句中的语法现象和固定搭配。
  2. 第9题之第(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张咏‘惜才’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是对以往第7题客观题型的很好改变。此题型很有创意,必定会在以后推广,因此,我们在复习时可以模仿这道题,把以前第7题改为主观题,课堂上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我想,学生对付这道题也就应当不难了。
  (二)诗歌鉴赏复习对策。
  1. 注意选材方向,当以诗和词为主,近年特别应注重词的鉴赏,考查元曲的可能性较小,虽说元曲较浅白,但浅白是就元代而言,而非我们今天而言,元曲中很多口语化的东西在今天我们已很难理解,所以据我理解考查元曲的可能性会较小。
  2. 诗歌鉴赏注意读懂全诗,不要断章取义。从意象和结句判定情感倾向,注意“五看”:看诗题、看作者、看诗眼、看注释、看题干。
  注意答题表述要规范。①这首诗采用了什么技法,描写了什么意象或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或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②某一个字或一句诗是什么意思,用了什么手法,包含了几层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注意分析诗歌的炼字或炼句不可断章取义,应当放回到全诗中去理解。
  3.诗歌鉴赏备考复习中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考点,就是同题材的两首诗的比较阅读。2008年广东卷出现过,从2009年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出现过,而这种题型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诗歌阅读鉴赏功底,所以我们在备考复习时还应当有适当的穿插体现。
  只有对2013年广东高考古诗文变化情况做好充分的分析,并与近年的试题相对照,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广东高考古诗文的命题规律,为明年的高考古诗文鉴赏复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作者单位:揭阳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校 彭 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2085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