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生涯规划观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樊春 范启标

  摘 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对其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计划,对学生择业、就业及人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很多学生并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甚至对职业生涯规划有诸多的误解和错误的观念,因此要在大学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列举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些误解,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大学生应树立的正确、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观念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1-0108-03
  职业生涯规划学说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盛行,主要是借鉴欧美一些国家的理论和做法,这些国家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研究时至今日,已经渐趋成熟,为我国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和实施提供有益的经验与启示。经过20来年的发展,我国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在高校,已经开设相应课程,学校、老师、学生基本认识和了解了职业生涯规划,但也还存在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的诸多误区。要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意义,就一定要厘清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误区,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
  一、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合理认识及误区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什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给学生起到哪些积极的作用等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上,许多大学生都还存在许多不合理、不全面的看法。一些职业生涯规划的支持者,往往把职业生涯规划看作是可以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认为规划是万能的,可以解决职业生涯中的一切问题。在反对者看来,职业生涯规划因理想目标与现实之间经常存在的误差而被视为可有可无,甚至被贬为毫无用处。存在这些观念,主要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还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和普及,不能及时深入人心,使得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质,科学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功用。
  (一)规划万能论
  此种观点持有者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未来的职业目标,只要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一切问题都可以得到圆满解决,把职业生涯规划看作是可以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以为有了它,学习、就业,甚至人生发展大事,均可迎刃而解。这个误区的危害是盲目地崇拜职业生涯规划,不懂变通,不能理性了解自我、分析环境,甚至有可能被自己的规划引入歧途而不自知。
  (二)规划无用论
  此种观点持有者认为计划不如变化快,人算不如天算,人生充满了不可揣摩的变数。而且自己的规划是遥远的,甚至可能是无法兑现的职业目标,是不切实际的学习、生活、训练计划。故不但无用,反而还耗费了宝贵的时光和精力。这个误区的危害是消极回避,做一步走一步,得过且过,不能充分调动自身的兴趣、特长、能力,去努力争取事业上的成功,碰到困难只会抱怨、退却,较难取得成功。
  (三)规划完美论
  此种观点持有者认为规划必须认真、全面地制定,以为职业生涯规划可以立竿见影地解决一切问题,必须要做得极致、完美,不能有一丝瑕疵。要对自我的兴趣、性格、潜能、环境等摸索透彻,不能有一点疑问,对今后职业要非常确定,行动计划要非常详细。此种误区的危害是谨小慎微,影响效率,不能认识到人生的变化,不能做到与时俱进,随着自身的改变、环境的变化,对自己做出调整,会严重影响自己事业的进步。
  (四)规划麻烦论
  此种观点持有者认为规划很有意义,作用也很大,但是太麻烦了,要做这个测量,填那个量表,甚至还要制定规划档案,定期进行规划咨询,而现在要上课,完成作业,还要参加各类活动,竞选学生干部,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此种误区的危害是为自己找借口,没有认识到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没有适合自己的规划,自己的学习、工作、训练都有可能与自己未来的发展没有任何关联,对自己的成长没有任何意义,耽误更多的时间,浪费更多的精力。
  (五)一成不变论
  此种观点持有者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定位和行动计划是不可更改的,职业锚一经确立,要终身为之奋斗,职业要服从职业生涯规划的最初设计,按照规划的道路义无反顾地朝前走。此种误区的危害是没有认识到世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发展,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如真的按照一成不变的规划执行,唯一的后果是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失误与麻烦,甚至是职业生涯的失败。
  (六)一劳永逸论
  此种观点持有者认为职业生涯规划为人生的指针,是人生的一大法宝,一经制定,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不需要再改变,也不愿意做调整。此种误区的危害在于没有对规划做评估和调整,惰性心理严重,只是将规划当成一种任务和累赘,而不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即使制定了,没有经常性的评估和调整,不可能会对职业的发展带来任何帮助。
  (七)兴趣决定论
  此种观点持有者认为兴趣是职业的基础和核心,只要自己有兴趣,一切事情都可以做好,如果没有兴趣,将一事无成。所以自己的规划一定要严格按照自己兴趣来制定。此种误区忽视了自己性格和特长的优势,无视工作环境和外部世界因素的影响,只强调自己兴趣的作用,必然是不系统、不科学的,也会对自己的职业带来障碍,阻碍自己的发展。
  (八)测评决定论
  此种观点持有者认为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做职业测评就可以测出自己所适合的职业,因此只需要多做些测试,根据测试的建议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即可。此误区的危害在于没有认清测评工具的参考作用,盲目信任。测评工具主要是依据于一定的行为投射反映内在心理,界定影响目标行为的关键因素并确定所占影响的权重,再结合一定的真实样本,通过测评个人对关键因素的关键事件的反应来做出一定判断,是通过外在因素来分析内在本质特征,因此,我们不能迷信人才测评,而且很多测评选取的常模不是来自中国本土案例,这样就加大了测评的风险性。
  (九)规划过早论
  此观点持有者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为了找工作才制定的,在大一时不用找工作,只需要在大四毕业前夕制定,不需要过早。此误区的危害在于没有理解大学是一个整体,无论怎么划分,怎么安排,其核心的、最后的目标还是实现就业,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得越早,对提升自我素质、增强就业力、提高竞争实力都有很大帮助。反之,自己在面临就业时就会茫然不知所措,损失宝贵的时间,丧失自己的竞争优势。   二、对职业生涯规划不合理认识及误区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出现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合理认识,对于应该怎样选择职业,毕业后怎样发展,甚至有些人宁愿失业也不愿意去就业等众多突出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高校教育的问题,有个人和家庭因素,也有社会历史变革等方面的原因。
  (一)高校教育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忽视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关注两个中心:教学和科研,对高校评估的衡量指标也是以教学和科研为主。近几年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国家、社会和教育部门非常重视就业,将招生指标同就业率挂钩,就业率低的专业被限制或停止招生,但大部分高校关注的是就业率,只在提供用人单位、培养学生就业素质、转变学生就业观念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有明显的效果。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要关心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问题,没有把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放在一个重要位置,甚至还将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辅导等同。职业生涯辅导工作通常是由就业指导中心附带完成。也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辅导是一个专业性要求极高的职业领域,导致在政策、资金、人员上投入极少,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使得大学生很少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虽然可以通过网络、书本和其他宣传媒介,了解到一些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但离系统的学习、理解、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差得太多,导致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片面,甚至有诸多的误解和不合理的认识。
  (二)学生个人和家长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
  职业生涯理论的代表人物舒伯将人生职业生涯发展划为五个阶段,即成长阶段(0―14岁)、探索阶段(15―24岁)、建立阶段(25―44岁)、维持阶段(45―64岁)和衰退阶段(65岁以上),其中探索阶段又细分为三个时期:15―17岁为试探期,18―21岁为过渡期,22―24岁为尝试期[1]144-145。根据这一理论,我国的高中生应处于试探期。在这一时期,个体对自身的需要、兴趣、能力、价值、就业机会都应有所考虑,并据此进行试探性的尝试;大学期间处于过渡期,是个体进入劳动力市场或专门训练机构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个体更注重现实,并力图实现自我观念,将一般性选择转为特定的选择;大学毕业后三年为尝试期,个体选择一种自己认为适合自己的职业,并试图把它作为终身职业。但由于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学生本人和家长也无不以考上大学为唯一的目标,因而从未接触过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也未参加相关的培训,导致在进入大学之前并没有完成试探期的任务,以至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进入大学后,学生家长放松了对小孩的约束和引导,再加上以为考上大学就是人才,以后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等传统观念的影响,没有帮助小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学习和训练。而学生本人也由于追求享受,不愿刻苦努力,将更多的时间花在谈恋爱、上网、打游戏或者其他社交活动上,没有接受正规、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训练,导致自我认识不够,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劣势。要么自认为学识渊博,从政、经商、做学问轻而易举;要么缺乏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对进入社会感到胆怯,导致不少大学生在经过四年的过渡期后仍然没有找到比较明确的职业目标。
  (三)社会经济变革的影响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几乎是与改革开放同步的,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无论是国计民生还是思想观念都有非常大的变化。高等教育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各类院校迅速崛起,学科得到快速发展,高校培养的大学生数由每年的几十万上升到六七百万。在各项事务快速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的矛盾体,由经济发展带来的就业岗位的增加远远满足不了高校毕业生和其他新增劳动力的需求,特别是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海啸,给高校毕业生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同时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高等教育体系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衔接的不足,加剧了大学生的迷茫。虽然国家提了多年的素质教育,要求高校要培养综合素质高、有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但高校教育还有重视学历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影子,对于学生主体性、个性化体现不够,没有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制定具有个性化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么不重视、不开展,要么走过场,归根结底是因为高校不重视,没有认识到其对学生本人、对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意义,为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困惑埋下了隐患。
  三、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
  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的认识偏差,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及实施,甚至可能使大学生误入歧途、耽误时间、影响发展。所以,在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的过程中,澄清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误区,端正态度,树立科学、合理、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是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选择职业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人生的战略性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制约因素和眼前的机遇,为自己确定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培训和发展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对行动的时间、行动的顺序、行动的方向等做出合理安排[1]154。也就是说职业生涯规划将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个性特质、现有和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其了解工作世界,从而找到自身特质与工作世界的最佳匹配,使自己定位于一个最合适的位置,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实现自我价值。对于大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所规划的是大学生的求职、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是其一生对职业的正确选择和前景描绘。因此,它具有很强的宏观性和战略性意义,是一个必须做好的规划。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系统性的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要将学生个人的性格、兴趣、技能、价值观与工作世界相匹配,寻求最佳的配对,这就涉及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定位、科学测评及对未来社会职业的预测,需要学生加深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认识,进行一系列的测评,加深对自我的了解,通过学校和老师的具体指导和个别咨询,完成对未来工作世界的探索,从而进行决策和行动,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个体对自我的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等的探索和认识,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对工作世界的探索是职业生涯道路选择的必经途径,决策和实施计划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手段,自我的定位、生涯道路的选择、决策与实施计划是一个系统,不可或缺,不可分割。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连续性的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就广义上而言职业生涯贯穿人的一生,在个体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的所有时光都是个体为职业做准备的时期,而大学阶段进入一个专业学习,尤其显出其职业预备的特点[2]。因而职业生涯规划也将贯穿人的一生,尤其是进入大学后,大学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自身的兴趣、性格、技能及价值观都处于快速发展变化状态,一成不变的规划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必然不适应大学生的发展和需要。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制定一次就万事大吉,而应根据自身的发展及社会的变化,将职业生涯规划贯穿整个大学,甚至整个人生,分阶段、分任务,逐步、逐级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个性化的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是大学生本人,应以促进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加强对自我潜能的发掘、能力的开发为目的,要充分体现规划的个性化。大学生主体的不同,其成长环境、文化背景、性格类型、兴趣爱好、价值观念及技能等必然不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也肯定要有差别,只有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满足大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要确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提升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及主体价值,使学生做到不推诿、不依赖、不被动,积极主动履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定位、自我规划、自我落实、自我调整。
  职业生涯与人的全面发展密不可分,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职业生涯往往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个人需要实现职业生涯的完美或成功,以追求自身的发展。要追求职业生涯的完美和成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不容忽视,只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使我们的职业得到更完美的发展,而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我们职业发展的基础,只有基础牢靠了,我们的职业生涯才能开出美丽之花、结出顺利之果。
  参考文献:
  [1]张秋山,王宪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用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王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性[J]成功(教育),2007(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3610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