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中长跑专项训练的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自从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设立800米、1500米为田径项目以来,中长跑便作为现代奥运会田径比赛的主要项目载入了田径运动史。中长跑作为田径运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项目,在速度、力量和耐力等方面都对运动员有着较高的要求。要在日常训练中提升训练效率并获得较好的训练成果并非易事。本文结合训练实际,就中长跑训练的效率、训练难点、训练方式等问题谈一下自己的一孔之见。
  一、改进和提高运动技术
  运动员跑技术的经济性的实效性对运动成绩有很大影响。目前中长跑运动员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后蹬用力较大,大腿前摆较高,步幅较大,但频率相对较慢;另一种是频率较快,步幅相对较小,这样后蹬力较小,腾起时间缩短,跑起来比较平稳,轻松省力,符合经济性原理。所以现代采用第二种方法的较多。过去的训练,比较重视后蹬用力,加大步幅而忽视了动作速率,由于过分的后蹬和高抬,每一步都消耗很大的能量。况且中长跑选手一般身材较低不提高步频是没有出路的。当然步频和步长也不是绝对对立的,根据跑的距离不同要采用不同的步频和步长比例。另外,运动时身体的放松对整体技术动作也很重要,首先,面部肌肉放松,两眼看着下方,这样可使劲部肌肉放松,稍含胸,两臂轻快有力的小幅度摆动,摆动时肘关节夹角一般90度最好,这样加上良好的步频整个动作就会轻快平稳,节奏感强。
  二、改进传统的训练方法
  首先,根据项目属性和特点有针对性的训练。现在的中长跑比赛已不再是耐力而且是速度的较量,运动员都是在高速中跑完全程。所以说现在中长跑已不是耐力项目。这就需要我们在训练中把速度和耐力紧密结合起来,坚持高强度的训练,把培养队员保持速度的能力为训练的根本目的,同时配合以行之有效的恢复手段让队员能系统的坚持和保持良好的运动状态。这一阶段的训练应根据间歇训练和超负荷训练进行大运动量的耐力、速度训练。采用预计成绩和平均速度进行各种距离的训练。由短到长分段练习,从而准确的控制每一段落的速度,培养每一段落的速度感,建立阶段性的速度动力定型。
  其次,根据项目的供能特性进行训练。中长跑是对体能要求较高的项目,研究中长跑训练方法,首先要把握中长跑的供能特点,如800米跑一般是磷酸原系统供能占30%,糖酵解系统占65%,有氧代谢只占5%;而3000米跑时,有氧化谢供能占40%,糖酵解占40%,磷酸原系统占20%,训练时应根据不同的项目选择和供能系统相应的训练方法。
  再次,培养竞技状态以及战术训练。有时运动员成绩不理想,这与竟技状态不佳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大周期训练的同时应加强小周期的训练。如何在短时间内培养出良好的竟技状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制定战术时应根据对手的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分段跑时间,途中最好跟在第一集团,同时还要有良好的自我调整能力。这一阶段的训练除了加强速度耐力的定型外,还要用高负荷强度弥补连续负荷的不足。训练计划的安排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训练时期及每天所要完成的训练内容来确定运动员所要完成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在这些基础上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因人、因项、因运动水平来具体安排每次课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
  三、注重全面的素质训练
  素质训练主要包含技术训练、速度训练、力量训练及耐力训练等,任何一项专项素质训练的不到位都将对训练效率形成影响,全面的身体素质训练,促进体能储备的提高,就是运用各种训练手段很好地发挥机体的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韧、协调等各种身体素质,有效地提高人体走、跑、跳、投、攀、爬等活动能力,培养顽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
  柔韧性对中长跑运动员发挥速度,速度耐力和速度力量水平至关重要。柔韧性差会限制动作的幅度,从而导致移动速度下降,而且还会使神经肌肉协调减退。不少运动员担心柔韧性练习会使他们的速度力量受损,正确的柔韧性训练不但不会损失速度力量,实际能改善运动员的速度力量。速度力量的增强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肌肉力量和速度耐力。特定部位的柔韧性或肌肉力量的发展不平衡,运动员便有可能在比赛中惨败。一些研究表明,增强关节部位的柔韧性,可改善其周围骨肉弹性和力量能力。较高的肌肉弹力可导致力量的增加,从而提高力量储备,肌肉伸展与收缩能力的提高能使肌肉速度力量增大。柔韧性练习不仅提高关节周围的灵活性,而且能增加肌肉少量,由于肌肉的弹性和张力的改善,使肌肉能更好地利用速度力量的能量。
  四、突出加速、快速和变速跑训练
  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对提高专项成绩至关重要,尤其是高速跑能力,与冲刺跑能力。在比赛中它决定了运动员的成绩的好坏。因此,运动员要加强速度能力方面的训练。
  训练中多次重复几个固定的段落,段落可以短、等于或者稍长于比赛段落,休息间歇时间较长,心率恢复到110――100次/分时继续训练。重复训练法的核心是五大结构(段落长度、跑的速度、重复次数、间歇时间、休息方式)和三种类型,即短时间重复训练法(时间小于30秒,强度最大,间歇时间相对充分,间歇方式走或坐)、中时间重复训练法(时间30秒――2分钟,强度次大,间歇时间相对充分,间歇方式走或坐)、长时间重复训练法(时间2――5分钟,强度较大,间歇时间相对充分,间歇方式走或坐)。通过重复训练,可使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得到明显的增强,产生与有关运动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通过不同类型的重复训练,有利于运动员在激烈对抗和复杂困难的比赛环境中稳定发挥技术动作,提高运动成绩。
  五、提高耐力的训练方法
  在中长跑比赛中,运动员都想胜人一筹,并保持一种任何对手都难以跟随的跑速。为了获得这种非凡的有氧运动能力,运动员要进行各种方法的速度力量训练,常用的是循环速度力量训练和超等长速度力量训练法。这两类训练方法的优点是具有多变性,因为训练中的多变性,可以减轻运动员重复进行相同练习时出现的体力、精神消耗。
  第一,循环速度力量训练法。该训练法是用于补充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准备较为传统的方法,它可使运动员接受新的不同的训练刺激的结合。这些刺激的结合不仅能促进整个身体的力量全面发展,而且又是通常在中长跑运动训练中所遇到的。循环速度力量训练的好处是运动员的身体各部分一个接一个受刺激,直到整个身体都受到刺激,而同时在整个训练时间内保持较高心率。因为运动员身体某个特定部位的疲劳是由于其内部的乳酸积蓄,交替使用不同的身体部位(上肢、下肢、动作肌群、对抗肌群)可延缓整个身体力竭的出现。这样,训练课可以继续较长的时间,在进行力量训练的同时,获得最大程度的有氧训练效益。
  第二,间歇训练法。此方法是德国中长跑教练员波・格施勒和生理学家莱因德尔,于20世纪40年代共同创造的。间歇训练法是对多次练习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的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训练中将间歇训练分为三种类型:高强性间歇训练、强化性间歇训练(A、B型)、发展性间歇训练。高强性间歇训练时间小于40秒,心率190次/分钟恢复为120――140次/分钟,强度大,间歇很不充分。强化性间歇训练A型训练时间小于40――90秒,心率180次/分钟恢复为120――140次/分钟,强度大,间歇不充分;B型训练时间小于90――180秒,心率170次/分钟恢复为120――140次/分钟,强度较大,间歇不充分。发展性间歇训练时间大于5分钟,心率160次/分钟恢复为120次/分钟,强度中等,间歇不充分。间歇方式均为走和轻跑。第二,侧重发展力量耐力训练。发展力量耐力,常采用中等负荷重量,如最大重量的60%,要求重复次数多或持续时间长。中等负荷可使运动神经细胞不易疲劳,工作的持续时间延长。具体手段可以选用以克服本身身体重量为阻力而发展专门力量的几种练习。如多级跳、单脚跳、跨步跳等跳跃练习,也可以利用杠铃做全蹲、半蹲、弓箭步跳等的负重练习。开始训练时,为避免疲劳与损伤,可先用小强度,再逐渐增到最大负荷的80%或更高些,以达到增加力量的目的。
  中长跑运动员进行各种不同强度训练时,要立足于增强他们的身体健康水平,以提高他们的自然增长能力为目的,有计划、有目标地提高他们的训练水平。作为一名普通体育教师,以上只是我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自己在实际教学和运动训练中的一些经验,对中职学生中长跑训练的一点粗浅认识,仍有不足之处,有待于继续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4098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