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涵养内功,苦练招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敏

  对于高考语文来说,160分的试卷,作文占70分,所以说“得作文者得天下”的说法也不是危言耸听。对于一些语文素养较高,基础较扎实的同学来说,作文是水到渠成之作,心到手自然也到,但这部分同学毕竟太少了。一些常拿中低档分数的同学在高三虽然也认识到了作文的重要,思想上重视了起来,奈何不得要领,如果碰上老师只是就某个题目而某个题目讲解,那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
  笔者认为,高三除了要继续高一高二的阅读训练,增强理解感受的“内功”外,学会一些常用的作文技巧也是必须的。利用技巧,认真的构思,先达到中上档次的分数,熟能生巧后再力求突破,写出自己的风格。正如学习武功,在内功的长期涵养中还需苦练基本招式,才能突飞猛进,等到达一定境界后再自创套路。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针对这部分同学,结合新材料作文议论文体的写作,编写了作文的构思过程的基本招式。为了好记易懂,编成了口诀形式。实践证明,对一些作文不上路的学生和长期徘徊在中低档分数的学生确实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献拙全文如下,请同仁批评指正:
  材料要求要通读,
  审题立意要对路。
  奇思妙想巧引入,
  八十字内观点出。
  引据材料精分析,
  二段最好一段俗。
  或下定义或修辞,
  解读诠释不含糊。
  分论点一和二三,
  是啥为啥同角度。
  角度还有怎么办,
  位置一般要醒目。
  主体三段如果难,
  两个分论可充数。
  也可正反作对比,
  一详三略反说服。
  段间道理简而赅,
  静心思考再深入。
  论承例析几大步,
  段内结构要记住。
  真实事例要典型,
  教材优势素材库。
  联系现实不可少,
  辩证分析是补助。
  结尾字数不须多,
  含蓄深化或前呼。
  动笔之前写提纲,
  或简或详清思路。
  以下分段对内容加以说明:
  1.材料要求要通读,关键细节要抓住。不同角度求最佳,审题立意要对路。
  这几句说的是审读材料的审题立意阶段。在拿到材料后要通读全文和要求,正确理解材料的整体意思,抓住主要内容,抓住关键句子,注意不容忽视的细节,从而得出多个角度的立意(越是好的材料可能给出的立意角度越多)。然后根据自己的判断,选出自己认为的最佳角度,结合你所揣摩的出题人最可能的意图指向,从而得出自己的立意,并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形成中心论点。
  2.奇思妙想巧引入,八十字内观点出。引据材料精分析,二段最好一段俗。或下定义或修辞,解读诠释不含糊。
  这几句说的是开头引入论点阶段。很多同学怕自己会忘了点题(其实高考实际阅卷并不要求一定点题,但对没有把握扣题的同学来说,还真是要放在心头的。)就常常直接分析材料得出论点,先求个放心,然后首段摆出论点。其实这种写法虽然挺好,但是太普通,太中规中矩了反显死板。怎么办呢?那就用别的方法引入论点,或引用,或排比,或故事(一定要短小)等等,这在一些专门指导作文开头的文章里经常可以看到。不过不管怎样,要记住“凤头”的要求,力求八十字(约数)内观点就出来。那何时点到材料呢,就安排在第二段,既让读者看到我这个论点是从何而来,又不至于太过隐蔽,还在写法上有了灵动性。
  当论点出来后,很多同学喜欢直接进入主体论证阶段,其实,任何论点在通常意义上的前提要求,就是简明深刻的,所以最好有个简单解释的环节(打算将论证论点的内涵除外)。让读者知道你的论点到底是指的什么,也为后来的论证打下基础,避免打包论证的嫌疑。准确的下定义是比较难的,那就采取形象生动的语言做个诠释即可。
  3.分论点一和二三,是啥为啥同角度。角度还有怎么办,位置一般要醒目。分论并列忌交叉,层进逻辑好结构。也可正反作对照,一详三略反说服。段间道理简而赅,静心思考再深入。
  以上几句说的是关于议论文的主体结构的布置。对于经常处于低分或者中档分的同学来说,大部分的原因是不会设置完整的论证结构,想到哪,写到哪。即使有较好的材料或者想法总因为表达的语无伦次,没有层次感而显得杂乱无章。所以先学会用以上的基本模式学会整理思路,等以后练熟了,再突破,写出风格。
  上面几句谈到的结构都是操作性较强的结构,就是包括“并列式的分论点式”,“层进式”,“正反对比式”和“一个详例加三个略例排比”的形式。举例如下:
  “并列式的分论点式”:
  如以“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为中心论点,从“为什么”的角度可以把中心拆分为:
  (1)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2)人有意气才能追求不泯,意志不衰。
  (3)人有意气才能千古留名,为国之栋梁。
  “层进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最基础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结构。如:
  另一种是“分论点的层进式,”如以“干事业需要激情”为中心论点,从“怎么办”的角度可以设置分论点为:
  (1)对事业的崇高理想是保持高昂的激情的基础。
  (2)强烈的责任感是事业激情的保证。
  (3)自强不息的追求才能将激情落到实处。
  分论点之间有逻辑的层进性,分论点之间有顺序,不能打乱。
  “正反对照式”,即通过正反面的事例互相对照来突出论证中心论点,此种方式忌一正一反两个例子不加分析的罗列,段内结构注意灵活处理,比如上一段是一个例子,下一段可以是两个,或者道理论证等。
  “一个详例加三个略例排比”即一个详例剖析,叙议结合。再加三个略例排比,形成气势。如果说详例是点的勾勒,那么略例就是面的铺展。点面结合能够形成立体感,略例以三四个为佳,若能形成古今中外的格局,则更有全面的代表性了。   以2012年第5期的《作文素材》关于高考的作文猜想题“琢玉与随缘”的材料作文为例。以下是《作文素材》提供的作文备考片段。
  李开复曾说:“没有人是天生的‘爱因斯坦’”。是的,不断雕琢,才能实现人生目标。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哪一个不是通过不断雕琢不断磨砺才取得成功?
  “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可谓是家喻户晓,而又有谁能体会到他成功背后的付出呢?梅兰芳拜师学艺之初,双目无神,眼光呆滞,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养鸽练眼,望着天上飞翔的鸽子,他要圆睁眼睛随时追随它们,眼球灵活转动,而且要极力远望。日久天长,他终于练就了一双充满魅力、神光四射的眼睛。试想,若梅兰芳不能坚持锻炼,而止步于当时,恐怕充其量也只能是个永不知名的小配角。
  正是不断雕琢,才成就了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千古书法;正是不断雕琢,才创作出李太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浪漫诗篇;正是不断雕琢,才谱写出朗朗“魅力明星,华人骄傲”的不朽传奇。而王安石笔下神童仲永“泯然众人”的惨痛教训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即使是一块好玉,若不加以雕琢,而让其随缘自适,最终也只能埋没于尘土之中。
  “一个详例加三个略例排比”的结构通常后面紧跟着一个反例切入,从而突出中心,正如上面例段中仲永的事例。
  另外,段落之间进行适当的道理穿插也很必要,不需多,但要精炼。静心思考,如果对论题有更深入的认识,行文要体现出这个深入。
  4.论承例析几大步,段内结构要记住。
  此句是说段内结构的注意点。一般来说,完整的段内结构包括(分)论点,过渡句,事例(包括事例的分析),收尾句。一篇议论文不需要主体部分全是具有完整的段内结构的段落,但至少有一个。
  5.真实事例要典型,教材优势素材库。
  事实胜于雄辩,事例是不可少的,同学临场不要着急。此句意在提醒材料的来源,教材是个取之不尽的宝库,另外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素材优势,比如自己的爱好,特长方面都有好的素材可以挖掘,再加上平时读书笔记和其他阅读形式而来的点滴积累,相信一定可以找到合适的材料的。
  6.联系现实不可少,辩证分析是补助。结尾字数不须多,含蓄深化或前呼。
  有两个救命也是必不可少的段落就是“联系现实”和“辩证分析”(或叫“补充说明”),因为一个好的作文题目肯定有现实针对性的,作文要接地气,所以一篇有现实针对性的文章才是有分量的,对于当下的人们来说应是正当其时,从而体现思维的敏锐性。
  另外,根据辩证法,很多的话题具有两面性,所以当我们在某一方面充分论证后,要考虑有无过之的情况,有无让读者产生理解过头的情况,那就要做个辩证(补充)的说明,以使自己的论点更周到,无懈可击,从而体现自己思维的全面性。
  7.动笔之前写提纲,或简或详清思路。
  考场时间紧迫,大部分同学是来不及打草稿的(实际也没这个习惯),但是一定要有一个提纲,想好开头结尾,主体的结构,主要事例等等。总之,不管详细还是简略,要帮助自己理清思路,做到胸有成竹再下笔。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中学语文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4898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