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课堂体验式教学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玮玮

  [摘要]从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事例出发,对教师在小学数学中进行“体验式教学”做了一些探索和思考,主要从注重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注重在探索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灵感、注重在实践中体验知识的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阐述数学课堂体验式教学。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情境中体验;探索中体验;实践中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9-0031-03[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学习科学视野中的小学体验教育课程的实践研究”(B-a/2013/02/032);南京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个性化体验:小学小班化教学改革的深度研究”(L/2013/209)。
  [作者简介]高玮玮(1974―),江苏盐城人,本科,南京市翠屏山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体验是学生感知知识、获取知识、验证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学生在体验中能够轻松地学习,更好地复习、温习知识。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角色”和“教学方法”的双重转变,要能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和谐的氛围中自己去学习,去创新、发现、总结。教师还应该从小就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让学生自己在体验中去发现数学知识,在数学活动中总结数学规律,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发展思维。这样,把复杂、枯燥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形象化,把严肃的课堂生活化、活动化,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知识、生活领域中去学习、发现、总结、反思、再体验。
  一、注重在情境中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激发学习探究的热情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这种发现是通过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获取的。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探索新知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设置“动境”,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去尝试发现提出问题,并参与到解决问题之中。
  在新课导入时,创设游戏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乐于参与,更能使学生在情境中去充分感知、体验、观察和分析,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如在教学三年级《可能性》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情境:
  师生互动,做“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我出的是布,学生中有的出剪刀、有的出石头和布。出石头的学生就输了,出剪刀的学生就赢了,出布的平手。这时赢的学生很兴奋,而输的学生很沮丧。
  我问:“要不要再来比一次?如果我们再比一次,结果会怎样?”学生七嘴八舌议论起来。
  生(自信满满):我肯定能赢老师。
  生:不确定谁能赢。
  生:老师可能会赢,也可能会输。
  师:说得很好,看来输赢是不确定的,可能会赢,也可能会输。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可能性”。
  “两人猜拳,一次对决”,通过“石头、剪子、布”游戏使学生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而引出课题。在对决中,大家都来猜测输赢,既可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体验感受知识的产生过程,激发探究的欲望。
  二、注重在探索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收获知识创新的喜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可见数学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记忆和模仿。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的第一条建议,可见体验的过程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体验学习能使学生的学习进入生命领域,调用各种器官去体验、感受,能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之间架起一道无形的桥梁,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如在教学“重叠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森林运动会要开始了,我们来看看小动物们组队参加跑步比赛和跳远比赛的情况。
  出示“报名表”。
  师:参加跑步比赛的有几种动物?
  生:7种。
  师:参加跳远比赛的呢?
  生:7种。
  师:参加跑步比赛和参加跳远比赛的一共有几种动物?
  生:14种。
  师:是吗?
  生:不对,是13种、12种、11种……
  师:停,这么简单的几种动物,作为我们三年级的孩子竟然有这么多种答案。这是为什么呀?
  生:有的动物是重复的。
  师:重复是什么意思?
  生:就像狐狸,它既参加跑步比赛又参加跳远比赛,两样都参加了。
  师:那重复的算几种呢?
  生:重复的只能算一种。
  师:好,我们一起来数,遇到重复的大家就说“重复了”。
  生:l种、2种、3种……重复了,7种、8种、重复了……11种,
  师:区区11种动物就让我们数了这么久,看来这个表格并不好数。孩子们,如果把这表格交到你的手里,你能想办法把它重新调整一下,让其他同学一看就明白几种动物两项运动全参加了,哪些动物参加了跑步比赛,哪些动物参加了跳远比赛吗?和你同桌商量一下。
  同桌之间商量想办法。
  师:想到办法了吗?下面先看清楚操作要求。(课件出示)
  要求:(1)摆好后让人一眼就能看清一共有几种动物;(2)同桌要注意分工合作;(3)完成后派代表展示说理。
  师:好,看哪两个同学的方法最好,动作最快。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的整理。
  师: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你们的成果。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为什么这么排?有什么好处?
  学生代表上台展示。
  生1:我们把重复的上下对齐放在一起,比较好数。
  师:真有办法,哪几种动物重复,一看便知。
  生2:我们组比他们更清楚,把重复的都摆到前面来。
  师:更明白了。
  (另一组上台展示)
  师:老师发现少了3个呀?
  生3:放在中间表示两种比赛都参加,数的时候就不会重复数了。
  师:多有创意的想法。一个图放中间就可以表示参加两项比赛了。请你把参加篮球赛的动物圈在一个大圈里,再圈出参加足球赛的动物(台上学生画圈,台下学生进行判断)。
  师:和他们组想的办法一样的举手。我们请电脑帮忙,把他们想到的办法再来演示一遍。(电脑动态演示移动过程)
  生3:可是这样别人可能不知道哪边是篮球赛,哪边是足球赛了。
  师:怎么办呢?
  生4:可以在上面写上标题。
  生:对,好办法……
  根据学生要求,教师操作课件,形成韦恩图。
  师:你们知道吗?这个图是一个名叫韦恩的数学家创造的。你们刚才也像数学家一样,把这个图创造出来了,真了不起。
  三、注重激发学生探索的愿望,鼓励发表自己的见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和问题情境,随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对数学的兴趣。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深度不同,体验的结果也可能不同,教师既不应立刻否定学生的答案,也不能面对学生的回答置之不理。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可具体对待:有的要加以引导,让体验更充分;有的要让学生充分表达,展示思维过程,并和学生一起去分析、探讨,给他们以适当的鼓励、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探索兴趣;有的还可以引导学生做出更完善的回答;有的即使体验的结果是错误的、不全面的,但通过师生共同分析,不但可以激发学生体验探索的兴趣,还可以避免其他同学出现同样的错误。所以,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充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样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在体验式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在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去探索体验。在体验之前,教师也不应用自己的思维模式来束缚学生的体验活动;在体验中,教师也不应对学生的体验活动作一些评论,最好作一些适当的激发和引导、鼓励与帮助。如在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活动中对周长和面积进行比较,可让学生用小方块摆面积相同的图形,让学生用同样长的绳子围成不同的长方形,再引导学生求他们的周长和面积。这样既巩固了面积计算的知识,又让学生对周长和面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注重在生活中体验知识的应用价值,拓展丰富实践的体验
  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数学要源于生活,又必须运用于生活。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更要善于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又能反向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的理解。
  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圆的认识》,教师运用拓展环节设计了一个游戏:学生站成一横排向中心投沙包。
  师:这样站一排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这样站队不公平。
  师(疑惑):为什么不公平,不是站同一排吗?那怎样站队才公平?
  学生运用本节课学习的同圆半径相等的知识,提出应该围着投沙包的目标站成一个圆,这样大家距离相同,才能保证比赛的公平性;或者排成一列,每人依次向目标投,同一个起点,同一个目标,比赛也公平。
  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在运用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也会更加深刻。
  数学教学的“体验”之路,也是一条数学教学改革的成功之路。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体验式学习”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明显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张继安.生命的灵性在这里闪光――翠屏山小学“生态体验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观察,2014(6).
  [2]〔美〕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 王灿明,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5213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