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新课标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新课程下高职体育教学过程的改革研究,是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构成。在职业高中体育课程目标确定以后,体育教师就要认识高职体育教学过程,并以新的体育教学过程观为指导,去创建新的体育教学实践模式,以实现高职体育课程由理想向现实的转化。
  【关键词】 新课标;职业高中;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目前,我国教育的改革正处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攻坚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是职业高中课程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新一轮课程改革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带来了全新观念,促使教育实践发生了重大变化。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中很多旧观念制约着当前职业技术学校体育的发展,要想使学校体育向纵深发展,符合新《标准》的要求,就必须转变旧思想和旧观念。
  随着体育教育的发展,单纯的竞技教学和身体素质内容,已不适应现代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体育教学的内容覆盖着体质、生理、心理、道德、人口、经济、哲学、美学、健康等学科。
  传统体育教学中技术、技能的内容以田径、体操和三大球为主,学习时不分性别、年龄、体质状况、技术基础全班统一,忽视了学生个人的特点,兴趣和各方面的差异,不利于学习。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兴趣、体质等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解决了教学中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难题。
  体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理论课的教学。现代体育教学中要重视理论课的教学,增加理论课在教学中的比重。学生通过对营养与健康、养生与保健的学习,增强学生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通过对我国传统项目史、奥运渊源等体育史的学习,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使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更强烈;通过动作技术原理、项目规则的学习,促进体育实践教学的效果。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封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只关心教什么、不关心怎么教,课堂气氛显得过于沉闷、呆板,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进提高。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多肯定、多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同时合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
  体育教师传统上是体育教学中的领导者,往往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现代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独奏者”的角色转变到“伴奏者”的角色,不再是领导者,而是引导者,帮助和引导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要由“学适应教”转变到“教适应学”;要把主动性还给学生,把体育课当成是给学生提供充分锻炼、发展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课堂的主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内在的体育需求创设一系列和谐、民主、宽松的体育学习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体育活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会学、乐学、善学,从而保证学生达到发挥和发展的最佳效果。
  体育教学模式有的取向于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有的取向于师生关系,有的取向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的取向于教学内容,有的取向于教学安排有的取向于技能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追求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追求从生理改造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追求从学会到会学水平的提高。在教学中利用图解观察、练习中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要让学生了解如何跑得快、跳得高,应懂得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人体的形态结构,从而使学生选择跑步、弹跳的最合理姿势和用力的科学方法。教师要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在进行讲解示范和辅导时,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上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感知,加深理解,从而获得学习知识的迁移和反馈的积极作用。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说明各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尽管这些教学模式还不尽完善,但在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课标强调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教学形式以集体教学、分段教学、循环教学、提示教学、电化教学、分组考核、小组创编队形以及理论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
  新课程设置由单一的普通教学课向选项课、专项提高课、保健体育课等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运动技术教学的否定。不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根据社会体育的发展、学生个体的需要及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非竞技运动项目、娱乐体育项目及个人运动项目的内容比重将加大。内容的广度将拓宽,包括理论、技术、保健、素质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内容的深度强调可接受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
  参考文献
  [1]张礼权.新课程教学中的渗透游戏教法必要性[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04)
  [2]章懿,欧彩玲.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教师成长问题探讨[J].2008,(02)
  [3]仲鹏飞,唐苏娜.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和谐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08,(05)
  [4]田世平.论高校体育教师重新树立现代体育教学观[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6301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