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体适能状况调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涛

  伴随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颁布实施,各高校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尝试。为了进一步了解高校大学生体能情况,笔者通过制定大学生体适能测试及体能训练开展情况调查表,重点对河南省医科大学、河南省中医学院、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等三所高校的2010年级至2012年级共1763名学生的男女生体适能状况进行了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763份,共回收有效问卷1688份,有效率95.8%。结果显示,大学生体适能状况不容乐观,高校须加大力气增强大学生体适能培养力度,为提升人才培养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体适能测试现状
  调查表明,天津高校大学生部分体适能测试指标不升反降,这是在市场经济及应试教育背景下,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本身对体育活动及体能训练不重视造成的。同时,大量时间被学业及课外娱乐活动所占用,是导致大学生体适能状况堪忧的主要原因。
  体适能测试指标不升反降 目前天津护理专业高校大学生体适能状况存在问题有如下几点,首先是体能达标情况堪忧,例如短跑体适能测试中男生优秀仅为0.82%,不及格率却达到9.31%,不及格率偏高。而立定跳远测试中,男女生成绩普遍偏低。低台阶测试等耐力测试也表明,男生耐力训练也需进一步加强。并且从低年级至高年级对比看,体适能呈下降趋势。结果表明这三所高校大学生的体适能情况堪忧,体适能不升反降,这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极为不利。
  应试教育思想束缚学生体适能培养 当调查问卷问到“什么原因导致无暇顾及体育活动及体能训练”时,有55.7%的大学生选择了学习负担较重,因此学生本身及学校都减少了体育活动量;另外还有67.5%选择就业压力大。特别是2010年级最明显,随着毕业的临近及找工作的压力,其运动量锐减,使体适能各项指标下降是主要致因。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教育体制问题,社会和学校对学生健康及体育运动重视不够,在“重智轻体”不良思想影响下,学习成绩作为考量学生的重要指标,进而极大影响了学生体育活动及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由于社会及学校对体育的不够重视,相关体育运动及体能训练场所、设备设施、器材投入也严重不足,即便有也存在无端占用的现象。例如本次调查问卷中,仅有17.4%的学生认为可以基本满足体育运动及体能训练,而高达81.2%的学生认为不能满足。
  家庭因素及自身认识不足致使体适能状况被忽视 问卷调查中,家长及家庭成员因怕孩子受苦等原因,不支持大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及体能训练的占36.7%;而大学生在体育活动及体能训练中,有“怕苦怕累”思想的也占58.3%。例如在长跑锻炼调查中,就有77%的大学生认为这是一项既枯燥又劳累的体育运动。除了家庭不赞成及溺爱导致学生怕苦怕累之外,学生自身对体适能认识不足也是主要致因。在问到体育活动能否增强体能时,有40.5%的学生说不清楚,甚至有1.7%的学生认为体育活动不能提高体适能。另外,在问到是否希望自己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及体能训练提高自己体适能指标,为未来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较好基础时,有57.8%的大学生表示积极性不高,还有15.4%的大学生认为体适能指标对未来工作没有太大帮助。
  大量课外活动代替了体育锻炼 调查问卷还显示,有50%的学生认为学校体育课及课外运动没必要,甚至不喜欢;另外,问及每天的体育活动及体能训练所占时间比重时,每天锻炼2个小时的仅占17.5%,1个小时的占28.6%,0.5小时以下的占到39.7%。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娱乐形式及活动多样性发展,学生课余时间大多被玩电子游戏、浏览互联网、看看影视剧、参加演唱会及书籍所占用,因此锻炼时间及强度均不够。如在回答调查问卷中“进行体育运动及体能训练时经常出汗吗”的选项时,有36.3%大学生选择出汗,有38.5%选择有时会,25.2%的人选择不会。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饮食及生活不规律也是导致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由于大学生经常整夜进行玩电子游戏、看动漫等娱乐活动,早晨不仅不能进行晨跑等体能训练,甚至有33.6%的学生连早餐都保证不了按时吃,这对学生身体及体适能状况有极大影响。
  提高大学生体适能水平的对策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相关督导。调查显示,社会及学校的不重视是导致学生忽视体育活动及体能训练,导致体适能下降的主要原因。为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除增强护理专业高校师资力量,提高对体育场所、设施及器材的投入外,还要全面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相关内容,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制度,落实学校体育运动的领导责任制、教职岗位考核奖惩规范等。要保障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大学生的体适能指标要与学校主管领导工作实绩、教师教学绩效、学生的平时及毕业综合成绩挂钩,这样自上而下地实施,才能让各个责任主体主动地去强化护理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工作力度,避免应试教育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和美育的误区。
  科学设置和开展体育教学机体能训练活动。调查中发现,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普通体育活动课开设较多,专项体能训练课程较少且单调。以此次体适能测试中短跑为例,由于其教学内容单调枯燥,教学方法老套,让学生们乏味以至于也失去了兴趣。如结合篮球、足球等体育活动及体能训练,开展进行耐力跑、冲刺跑及折返跑训练,不仅能让学生们切身体味竞技体育激烈的对抗,也会在实际中应用所学体育技能,可大大增强体适能训练热情。此外,针对女生对力量及爆发类型体育运动及体能训练积极性不高问题,可以设置游泳、体操及舞蹈等体育活动及相关体能训练。因此,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以“健康第一”为体育教学指导方针,采取“多能一专”的体育教学方法,主要培养和提高护理专业人才的体适能指标,从普通体育课到专业体育活动及体能训练的教学过程,可以极大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明确体育运动发展目标,将被动的体适能提高转化为自觉行动,并培养终身体育爱好,为今后的工作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学校应创新体育教学,除采取多媒体教学、示例示范教学外,还要激励学生自我练习、深入研究及思考,活跃学生思维,发挥其活泼好动的个性,提高其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活跃体育教学氛围,让护理专业高校大学生更积极主动提高自己体适能状况,进而也促进了护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
  建立一整套体育活动及体能训练工作标准及评估体系。调查显示,高校大学生对体适能指标重视程度不够,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一个能够对大学生体适能状况进行有效评估及及时修正的教育机制。首先是课程的阶段性体适能测试,如一个体育课程结束后的体适能测试及教学结果检验;其次是学期阶段性体适能测试,如在期中或期末考试中,体适能测试也作为一项重要考试内容。这些体适能测试成绩一方面要集中汇总,进而评估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成效,同时也作为考量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指标、体育教师教学评估、绩效的重要指标。如此一来,学校、教师及学生三者都清晰了解体适能现状,有的放矢地采取体育锻炼及体能训练,这对高校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大有裨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6853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