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新课程改革中学生的两极分化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成秀霞 唐克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新的教学理念下,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合作意识得到提高,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地张扬。这一切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学生间的两极分化更加突出。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新课改使优秀者更加突出
  传统教学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所有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以同样的学习方式掌握同样的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思维方式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学生之间的差异没有明显地显现出来,实际上成绩拔尖的学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新课程信息呈现形式多样而有选择性,答案不唯一且具有开放性,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智力较好、反应较快的学生,无论在合作讨论还是实践操作中潜能都得到超常的发挥。这正是新课程所追求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也正是一部分学生向上分化的原因。
  二、新课改使一部分学生更加被动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新课改理念下,由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使一小部分学生不适应了,这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发言、接受知识被动和机械、讨论只能当听众,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亲身的体验去主动获取知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困生”。和过去相比,新课程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多了自主性少了被动性,更没有强制手段。由于“学困生”学习兴趣不浓、自制力差、懒于动手,这样就和其他同学拉大了差距。另外,由于课堂的开放,教师的教学思路发生了变化,他们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探索、创新和师生互动中出现的新问题,没有时间按传统的方式给个别学生更多的辅导和帮助,这也是促使个别学生向差的一极分化的主要原因。
  我们不可能通过课改让所有学生处在同一发展水平上。作为教师,关键是怎样选择和运用好教学策略,在重视学生共同发展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组织教学以缩小两极差距。在此,就我在教学中的所得谈几点自己的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根据学生的差异,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师的职业和责任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所有学生。尤其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和耐心去关注“学困生”。了解他们的学习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针对其特点科学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要让他们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学习心理,端正学习态度,并帮助制定切实可行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差生之所以差,没有奋斗目标是重要原因。在引导过程中要付诸爱心、和风细雨、对症下药,使他们的潜力得到最大地开发。
  2.兼顾后进生,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做到。教师在分析每节课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确定本节内容的扩展方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更重要的是要特别关注“学困生”,掌握他们的基础与本节课的起点所要求的差距有多大,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针对其差距进行专门辅导。因为他们学习主动性差,所以要多布置一点基础性的作业,多组织安排接受性学习,使他们有效地参与学习,在不断的训练中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培养“学困生”坚强的意志和合作精神
  学习是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一个漫长过程,它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学困生”意志力薄弱,怕苦畏难情绪普遍存在,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情感教导,使他们能坚持不懈地把学习搞好。他们不善交往,怕犯错误而不愿参与活动,我们要在指导的前提下倡导学生间的互帮互学。课堂上可将好、差生搭配起来,采取集体、小组、双人活动训练以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通过互相帮助让他们感知、体验和参与,并最终促成合作精神。
  4.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困生”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是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所致。教师要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精讲多练,在短暂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学困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要尽量选择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他们,叫他们到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句子和试题,朗读事先已读过多遍的课文。要全面渗透赏识教育,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指责,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并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样就能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较强的求知欲,逐渐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
  (责任编辑 谭有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83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