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英语写作现状分析以及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侯立娟

  【摘 要】大学英语写作的重要性不断受到关注,然而写作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师生的投入少,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写作教学方法不合理等成为制约写作水平提高的几大因素。因此,加强写作教学策略的研究和探索成了各大高校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本文将对大学英语写作现状展开讨论,并就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策略进行新的探究。
  【关键词】英语写作 现状 教学策略 教学目的
  1 大学英语写作的重要性和写作教学的本质
  英语写作是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之一。写作作为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特别是现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学习,交流更加紧密,频繁,这种国际交流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口头交流上,很多交流需要以书面形式呈现。此外,当代大学生留学趋势加重,在国际化考试,例如雅思,托福等考试中,写作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写作分数的高低是考试成败的关键所在。
  写作是复杂的认知活动,是以思想为基础,以语言为工具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品,它不仅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还需要严谨的语言逻辑和独特的思维。写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通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后天习得的。英语作文不但可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词汇,语法,造句构思能力,还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写作是书面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英语教学主要目的之一。”大学英语写作的教学目的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清晰流畅地表达思想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同时要兼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大学英语写作的现状
  目前,大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英语写作能力和水平整体上尚未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规定的要求。在国际化考试当中,中国学生的写作成绩位于全球末位。笔者通过对北京四所高校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大问题:师生对外语写作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不足;学生的写作学习动机不强;课堂教学的组织和教材使用导致课堂教学效果较差;作文讲评方式呆板,低效;学生词汇量,语言素材,百科知识,写作技巧等方面都比较缺乏。
  2.1 师生对大学英语写作的投入
  对师生在写作方面投入时间的调查表明,41.7%的大学外语教师每学期用于英语写作教学的时间不超过3课时;65%的教师每学期布置4~6篇作文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80%的学生为提高写作水平每学期课外花的时间不到6个课时。这些数据表明,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英语写作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十分有限。然而,尽管教师与学生平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但是在英语四、六级考试,雅思、托福考试前,大部分教师会对学生进行应试化写作训练,91%的学生也会在考前参加辅导班或者自己花费更多时间进行考试冲刺。因此,英语写作的学习带有很大的应试性,功利性。
  2.2 学习动机与方法
  学习者在英语写作方面的动机不强。被调查者中16.4%的学生对英语写作毫无兴趣,65.7%的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不大。这可能与写作本身的特点有很大关系。在任何一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写作水平都是学习者综合素质的体现,对学习者各方面的均衡发展有很高的要求。而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因此,写作学习的困难和进步的缓慢会让学习者有一种挫败感,从而丧失学习动机。
  2.3 课堂教学效果差
  英语写作课堂教学大部分缺乏活跃的课堂气氛,学习效果不佳。56.7%的学生表示英语写作课堂枯燥无味。25.4%的学生认为在英语写作课上几乎没有收获,71.6%的学生认为有点收获,但是不多。虽然,写作老师会经常布置写作任务,但是对于学生的作业却不能给予详细有效的点评。没有老师面对面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很难发现自身的问题,进步很小。而对于英语写作领域普遍认可并实施的学生互评(peer correction)在中国高校教学中运用的相对较少。
  课堂教学效果差的另一个重要体现是教材的选择和使用。目前,英语写作教材的种类繁多,但是学生反映写作教材理论性太强,缺乏实用性。学校在教材选择上也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需求。因此,英语写作的教与学都没有形成完善合理的系统。
  2.4 作文讲评方式低效
  大部分教师喜欢课后批阅学生作文,一部分教师会选择在课上与学生共同批阅,很少一部分教师会选择在讲明评阅细则后让学生相互批改。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大部分学生喜欢老师在课上讲评作文,尤其喜欢与教师一起修改包括自己作文在内的同学的作文。这种批阅方式,既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又能使学生得到最直观深刻的反馈。这与佘军的分析研究是一致的。佘军认为,学生的写作水平得不到提高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互动欠缺很有关系。
  2.5学生词汇量,语言素材,百科知识,写作技巧等方面都比较缺乏
  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主要是词汇问题,其次是写作技巧问题。语法也是制约学生写作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必要的写作技巧和丰富的社会知识的欠缺也是写作的短板,知识面的狭窄决定了学生不可能写出深刻有内涵的文章。
  3 大学英语写作的教学策略新探
  3.1 认清写作教学的本质,提高对英语写作的投入
  由于相当多的师生对英语写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短时间突击性辅导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教学模式。笔者了解到,师生对写作教学存在两个误区:一个是写作学习可以简单化,功利化。在大型考试,例如大学英语四、六级,雅思、托福考试前,突击各种题材的作文,死记硬背范文。另外一种误区是认为写作学习太难,学习成果不明显,回报和付出不成正比。这两种无趣的共同点是:曲解了英语写作教学的本质。写作是运用语言将自己的思维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是一个人想象力,创造力,逻辑能力的一种体现。但是这需要有很扎实的语言基础,包括正确的语法知识,丰富的词汇,能够熟练使用的句型结构等。这些语言的基本功是靠长期大量的训练才能具备的,因此,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广大师生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给予足够的重视。   3.2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由于学习者本身对英语写作的兴趣较弱,内在动机不足,英语写作教师及相关人员应该组织各种活动,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比如举办英语写作比赛,开办英文报刊,优秀作文展评等,依据Kolb提出的体验式学习模式,学习是通过观察,理论化,策略化的过程而构成的周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通过模仿,尝试性的创作和不断的修改不仅可以加强语言技能练习,也能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不断进步的乐趣,从而逐渐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内在动机,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3.3 教学设计和教材使用
  写作课程本身枯燥,又难以在短期内取得突破,英语写作教学的设计要更加全面考虑。首先,教师本身应该有一定的写作素养,对英语写作教学有一定的热心和信心,而不是抱着应付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需求。教师在布置写作任务的时候应该立足于大学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批改方式,不仅要课后教师批改,也要增加课上学生的互批和精彩文章的赏析。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利用多媒体进行学生习作的讲评。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建立作文交流平台,降低学生的情感过滤,保护学生的自尊,提高英语写作的积极性。
  对于教材的选择应该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把教材的理论性指导和写作话题的实用性,趣味性结合起来。
  3.4 采用灵活多样的作文批改形式,给予学生更加直观有效的反馈
  教师应该改变自己唯一权威批判者的角色,努力探索灵活多样的作文批改形式。教师可以挑选出学生中有代表性的习作样本,全班一起讨论批改。这时教师不再关注拼写和语法类错误,而是引导学生分析作文的篇章结构是否完整、段落的衔接是否自然、文章的主题表达是否明确、句子表达是否地道、句子结构是否合理; 或者找出该篇文章中的独到之处,结合学生意见对样本进行评分。最后,再要求学生根据批改结果进行重写, 巩固、加深学生对批改结果的印象。以上的习作批改方式, 体现了合作型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 的理论, 确立了学生在习作批改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另外,教师应学会从正面对学生的努力加以肯定,避免一味的批评,而是找出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加以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5 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积累丰富的词汇量和语言素材
  自古读写不分家,阅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而写作是语言输出应用的过程,没有大量的输入就不会有高效的输出。Krashen提出的可理解性假说理论(the input hypothesis)认为,人类习得语言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接受大量的语言输入,正确而又地道的语言输出有赖于充足而又高质量的语言输入。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输入,一方面培养语感,掌握规范的语言表达形式,提高写作技巧;另一方面,阅读过程中积累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百科知识可以作为很好的写作素材,从而克服学生写作过程中无话可说的困难。
  结语
  基于对大学英语写作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英语写作的教与学都存在严重的问题,要想彻底,有效地解决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停滞不前的问题,必须从教学的不同环节着手,以写作教学的新策略引导和管理学生的学习,最终达到让学生用英语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辛瑞青. 大学英语写作现状及教学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5(9).
  [2]黄敏娥,关于大学英语写作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0,3(9).
  [3]杨艳萍,刘天玮,刘方俊. 大学英语三位一体的批改方式[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10(2).
  [4]Krashen, 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Pergamon Press,19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8619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