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行分析,把网络文化的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特征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网络的技术优势,通过互动模式、交往媒介、人员培养等方面来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网络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4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调查,中国的网民总人数为1.23亿,位居世界第一位。其中,学生网民总数为36.2%,是最大的一个上网群体。而学生网民中,高校大学生的人数则超过一半[1]”。由此看出,网络作为当前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已经成为广大青年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各高校必须改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认真探索结合网络载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问题。
  一、网络文化的界定及其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飞速发展,网络文化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但是它作为一种新的文化模式应该如何界定,还有待学术界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文认为,网络文化是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以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为支点的全新文化。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来讲,网络文化是指以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为载体,所开展的教育、引导、娱乐、宣传等文化活动;从广义上来讲,网络文化是指借助于计算机所从事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活动等各种社会文化现象。
  1、网络文化是提供信息内容的多元性文化
  网络的出现增加了人们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促使人们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的形成。反过来看,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使不同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都能够在网络平台上得以充分展现,从而更有助于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发展。应该看到,在多元性的网络文化中,既有符合时代精神,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先进网络文化,也有一些腐朽没落的网络文化,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理性、科学地分析鉴别,做好大学生的引领教育工作。
  3、网络文化是平等参与的全球互动文化
  网络传播是一种动态的、双向的、开放的信息传播方式,网民不仅是信息资源的接受者,也是各种信息的生产者和提供者。作为网络文化的参与者和制造者,网民可以轻松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平等互动。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来说,这种互动文化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参与欲望,满足了他们在现实世界里想参与而不能参与的愿望,但同时也放任了一些责任感较弱的学生的随意性,客观上增加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发展机遇与突出问题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前所面临的机遇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解读:
  1、学术层面。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应用的普及,使学术界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划分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两大部分,并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新的分支,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应该肯定的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指运用网络媒介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群体的信息素养和信息素养教育也同样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2、技术层面。网络技术的特点增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有的效果,首先,从技术上来看,网络对任何人都不封闭,展示的内容无所不包,而且不受时空局限,使网民能够轻松参与,对网络信息各取所需,资源共享;其次,网络的平等性决定了网上信息的传输是双向的,具有交互性的特点,这促使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能够平等的交流互动,显著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第三,网络的开放性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场合、人数的限制,实现个体对群体、群体对个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交流,进而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随着新的社会形势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政府、学术、技术多个层面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正面临着一些难题。
  1、硬件设施滞后,网络覆盖率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必须依托于优良的硬件设施,而目前很多高校校园网硬件设施建设还不到位。一方面,网络设备不足或配置较低,许多学生宁肯选择上网快捷、高速的校外网吧;另一方面,校内网络覆盖率较低,数字一体化校园尚未全面建成。一些高校的网络设备主要集中在校内信息中心的几个机房,但面对庞大的需求群体,学生的教室和生活区的宿舍尚未真正实现网络覆盖。
  2、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网络技能和专业知识欠缺。首先,网络上的信息庞杂,每个学生都可以上网获得足够的信息。可以说,在网络时代,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教育者所具有的知识、信息量上的优势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其次,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是声、光、电并用,文字、音频、视频、图像四位一体,特技效果、动漫效果的综合展示,而大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在网上仅局限于简单的文字表述,采用的形式、方法、手段滞后,满足不了广大学生群体的期望,因而影响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分析认识以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有利于教育工作者正确利用网络传播的方式和渠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对策有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性的研究。网络是信息时代的新产物,网络文化是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要提高信息接收的实效性,要重点做好大学生信息需求的研究、大学生接受信息的心理活动研究、信息筛选和过滤的研究、信息资源建设研究[3]。对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有敏感性,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第二,建立师生间新型的双向互动交往模式。网络文化的发展使教育工作者不能及时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灌输教育,却在很大程度上,改进了师生间原有的单向灌输式的大规模集体教育的模式,以期实现师生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可见,利用网络提供的开放、互动的新环境,“教师应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4]。”
  第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人员素质建设,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党中央16号文件要求: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训力度,使之能够全方位多角度的结合当代青年的思想状况展开工作[5]。高校要花大力气打造一支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较高的网络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能够熟练地在网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队伍,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好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李磊,周涛.借助网络载体进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探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
  [2]常泓,侯赞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与高校稳定[J].中国商界,2009(11):373-374.
  [3]赵剑,靳玉乐.网络课程的文化本质及实施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9461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