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新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内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向阳

  2013年1月5日至6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办,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第八届中国中青年职教论坛暨2012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研讨会”在福州召开,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和媒体的270余名代表围绕“创新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内涵”这一主题,分享彼此成果,展开思想交锋。
  开幕式由江苏理工学院副校长、中国职教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崔景贵教授主持,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刘松林代表承办方致欢迎辞,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教研究所所长石伟平教授介绍了会议概况并宣布会议开幕。与会代表通过主题发言、自由发言以及研究生学术沙龙等形式,围绕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区域合作、模式创新、师资培养以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等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兹将论坛研讨情况综述如下。
  一、关于职业教育体系构建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是当前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热点,也是论坛的重要议题。徐涵教授(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以《关于建设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几点建议》为题,对建设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出四条建议,即确立多样化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策略、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本科教育试点工作、扩大普通高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比例以及确立第四级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刘松林副院长(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分析现代职教体系内涵的基础上提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具有主动适应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连续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沟通其他教育体系、整合中西方优秀文化等功能,并提出了专科与本科衔接的专本一体化模式。张弛博士(天津大学教育学院)从我国职业教育的历史沿革、职业流变及劳动力市场需求、教育政策、职业教育理论等角度论证了发展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对于调整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积极意义。此外,她还从职业教育学习者需求角度,阐述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合作试办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的合理性。
  在自由发言阶段,任君庆教授(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对上述观点提出回应,他不主张目前高职整体升本,但建议可以选择部分与相关产业结合紧密的专业进行专业升本试点,以及做好中高职一体化,试办五年制高职学院。这一观点得到一些学者的回应,如任平教授(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不赞成高职院校在当前形势下升本,在生源问题影响整体教育的背景下,职业教育首先需要考虑的应该是内涵发展问题。陶红教授(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也指出,高职升本是个伪命题,中国已经有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更应该考虑职业教育当前为什么没地位,以后应该如何更好发展。对于现代职教体系构建问题,钱景舫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教研究所)提出,应从四个方面考虑,一是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的关系问题,即纵向是否完整,上下能否衔接;二是职教体系同其他教育类别的关系,能否“跨”、怎么“跨”;三是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关系,如何沟通和衔接;四是职业教育同政治、经济、社会外部的关系、即如何跨界,主要考虑适应性的问题。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就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动因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二、关于职业教育区域合作
  当前,职业教育在区域间、学校间和区域内存在着诸多非均衡现象,因而加强职业教育区域合作研究成为此次会议的重要主题。佛朝晖副研究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对中欧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进行了比较并提出建议,借鉴欧盟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兼顾社会和谐”的目标,对中国目前处于浅层的合作招生或就业为主的合作模式进行深化,从政策上建议“高位对待,纳入体系;目标具体,推进有序;市场调节,多方合作;顶层设计,完善制度”。胡秀锦副研究员(上海市教科院职成所)认为,长三角地区职业教育合作走过了基于人脉推动的市场孕育阶段(上世纪90年代到2002年以前)、基于政府主导的多元参与阶段(2002年至今),目前已进入基于观念认同的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阶段。她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实现合作发展,必须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的政策框架,完善长三角地区省市教育专门机构的对口交流机制,建立长三角地区职业教育信息共享平台,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为职业教育区域合作提供经费保障。
  在自由发言中,李占英副校长(云南省新平县职业高级中学)结合东西部职业教育合作的现状指出,东西部职业教育在合作的内容、深度、目标上都要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不是仅局限在招生合作阶段。对此,有学者回应指出,东西部合作更重要的是师资及内部管理,这也是今后区域合作的转型方向。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代表也补充介绍了他们对西部高职院校进行免费师资、理念、课程开发培训的一些做法,并同时指出,要有效合作,必须着力转变中西部教师的理念。
  三、关于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创新
  正如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主要工作文件所强调的,要增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对于新型发展方式的能力,通过新的管理方式增进多方利益相关方的伙伴关系,职业教育不仅要做到顺应要求,还应做到创新。对此主题,诸多学者展开了探讨。刘虎博士(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教研究所)在对职业教育生源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后认为,在后扩招时代,职业教育发展出现了高流失率、师资缺口巨大、生均办学条件严重不足、面临“升学”与“就业”两个矛盾等问题与挑战。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科学定位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建立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功能转型。刘晓博士(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阐述了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思路。他认为,利益协调路径必须综合采用理念创新、经济协调和制度保障来实现。许世建老师(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以《公共财政下中等职业教育区域投入公平性研究》为题,选取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考核指标,对中等职业教育区域投入公平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近10年全国中职教育生均支出水平的绝对差距在不断扩大,但资源分配相对性公平程度在增加;中职教育生均支出水平的局部差距依然存在,但都在向好的方向转变,且比同期高等教育的转变效果明显;中职教育财政体制中立性程度有所增强,但教育支出与地方经济发展程度的相关性依然在增加,中职教育支出仍较大程度依赖地方经济发展和地方公共财政能力。由此,他提出了法规、经费、财税等政策建议。   在自由发言环节,与会者不仅针对办学模式创新发表了意见,还对职业学校文化课程改革问题、职教师资培养缺乏吸引力问题等进行了讨论。
  四、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
  6日上午,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工作进行了专题研讨。朱德全教授(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基于京津沪渝的实证研究对中国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测度和比较,他以入学公平、基础条件、核心发展、保障支撑和质量效益五个维度为分析框架,得出了对中国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启示的八点结论。郑建萍博士(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以“定位、融合、协作”为关键词解读了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她认为职业教育无论在职业学校实践层面,还是作为学术学科的理论层面,都存在着定位之困、融合之难、协作之乏的问题。她所提出的解决之道就是协作,包括各领域研究、实践人员、管理人员的合作,积极吸收普通教育学领域及其他各领域的研究成果等。陈衍副社长(《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基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数据库、职业技术教育学发展数据及分析平台,对2010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的区域、研究生成果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认为,2010年度区域、研究生培养机构学术影响力相对稳定,研究生学术影响力取得一定发展,统计源期刊学术影响力变化较大,存在博士生、硕士生学术影响力差距扩大,研究热点缺乏新意等现象。马成荣研究员(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从功能定位、平台架构和队伍建设三方面详细介绍了江苏职业教育科研队伍建设的经验,他提出职业教育科研必须做到“上天入地、强体惠民”,“上天”即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入地”即为基层教学改革实践服务;“强体”即为繁荣教育科学研究服务;“惠民”即为社会大众终身学习服务。同时他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观点和命题,如科研与行政间应该“有距离的亲和”,专业建设的“六度”调适,职业教育科研队伍建设要“少一些工业式的复制、多一些农业式的培育”等。石伟平教授介绍了我国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项目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西安专题研讨会议的有关情况,并提请大家会后对学科学位归类、专业名称、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相关问题进行思考。
  在大会自由发言阶段,顾建军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就职业教育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问题首先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虽然我们面临的问题时有反复,但未来职业教育学科要想更好地发展,必须解决“学科再生产、知识再生产和人的再生产”这样三个问题,他还简要提出了一些解决建议。朱德全教授从专业情怀、研究范式和研究领域三方面对此作了进一步阐释。针对一些研究生对就业所表示的担忧,张桂春教授(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指出,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有撰写公文文本和学术文本的两个能力,增强自身素质,努力实现全面发展。
  此外,本次会议还首次分专题举行了研究生学术沙龙,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理工学院等高校的研究生就“中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以及“职业教育师资培养问题”三个专题展开了探讨,一些专家学者和《职业技术教育》《职教论坛》《职教通讯》等期刊负责人也积极参与了沙龙互动。
  6日中午,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钱景舫教授总结发言,他提出了诸多值得中青年学者思考和践行的观点。诸如,职业教育的研究者要“淡定而不烦躁、宽容大度不搞小聪明”、“要多读书、多接触实际的问题”、要具备“逻辑说理的能力”和“数据说理的能力”等。最后,石伟平教授宣布会议圆满闭幕。
  (责任编辑:刘景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9545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