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后现代语境下的简约主义音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20世纪中期以后,后现代文化思潮渗透进各个艺术领域。关于后现代,没有人可以给出一个确切定义,但这个概念大致是现代人解释当下具有解构精神,并倡导多元并存的普遍社会现象时所用的词汇。后现代主义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对整体的消解,承认异质性、多元性,充满了反叛和质疑。一向相对独立的音乐界在绘画、雕塑等姊妹艺术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浸透下,也产生了一些具有大胆突破的非主流音乐流派,音乐领域的弑父情结①在这个时期体现得分外鲜明。
  【关键词】后现代文化 “简约派”音乐 解构性 多元性 感官刺激
  简约派音乐于20世纪60至70年代在美国出现。“简约派”是从视觉艺术借用而来,描述一种有意简化的节奏、旋律以及和声语汇的作曲特征的风格。简约派音乐表达的是简约主义者对现代音乐领域出现的过分追求技法繁复者的厌恶和反叛。在以简驭繁的同时,以重复音型作为主要特点,融合进多元文化。本文将简约派音乐放进后现代文化特质中去审视和分析,从解构性、多元性和感官刺激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以便使我们对简约派音乐的存在意义有更清晰的了解。
  一、简约派音乐中的解构思想
  解构思想是后现代主义的鲜明特征。后现代拆除现代主义“深度模式”时,同时消除了作为现代主义主旨的“主体意识”,即所谓“主体死亡”。简约派音乐的主要特征就是音型的不断重复,重复的结果首先就是消解了结构。简约派音乐的音型无穷地重复是无机的,甚至是将人剥离出来的,这是一种统一到极致的结构,极致的统一带来的结果就是结构本身的消解,同时和声也被消解。史蒂夫・莱希的作品《钢琴相位》整首作品只有一个小节的音型,这个音型由5个音级构成,其中3个16分音符为一组,重复一次,2个16分音符为另一组,重复三次,由两架钢琴完成,首先由一名演奏者开始,另一个由弱到强进入,两人先用一样的速度齐奏,然后第二钢琴速度稍微加快,造成音符的连续错位,不规则、无控制地错位造成混乱的音响,直到第一个音重新复合。这首作品没有主题及任何发展逻辑,毕竟演奏者并不是电脑程序,由人控制,即两架钢琴的速度差并无确定的数值,因此两者要重复多少次才能回归齐奏并不确定。因此,这就是一种音、节奏、速度参与进来的游戏,并无结构、情绪、内涵可言。史蒂夫・莱希的另一首“Phase Canon”(相位卡农)作品《涌出》采用了一位1964年哈勒姆政治暴乱的受伤者录下的一句话:“I had to let open the bruise up and let some bruise blood come out to show them”(我要把伤口撕裂开,让他们看到鲜血从我的伤口里流出),“Come out to show them”这句话由两个机器不断被播放,由于机器转速不同,出现了相位差。许多个不完全重叠的声音出现,最后成为一片轰鸣之声,语言本身已难以辨认。这首作品消解了一切音乐元素,而靠机器的转速差异产生相位移动和叠置,是一种反人工、颠覆音乐定义的后现代意味。
  二、简约主义音乐中的多元性
  多元事物的拼贴也是后现代的标志性文化特征。反精英文化的后现代音乐同样规避了西方音乐中心论,试图在世界各国音乐中寻找灵感。德国哲学家沃尔夫冈・韦尔施说过,“这种无法消除的和具有积极意义的多元性构成了后现代性的焦点。利奥塔主张一种‘值得尊敬的后现代。他抨击到处流传的、宣扬松弛和疲劳的后现代主义,以精确反思的哲学后现代主义来反对这种后现代主义’。”
  很多成熟的简约派音乐具有一定的可听性,有的甚至还很优美,这似乎有些背离了后现代音乐普遍的特点,而笔者认为,这恰恰说明简约派所呈现出来的后现代性是值得尊敬的,是逃离了肤浅的随意性的。
  简约派音乐大师很多都受了亚、非地区文化的影响,并将这种多元的文化元素渗透进作品中。亚洲音乐文化中的印度音乐对简约派音乐的影响重大。印度音乐影响了很多处于创作成熟期的简约派大师,印度音乐循环式的旋律、节奏、音律和很多亚非拉音乐都有即兴特征。“罗维尔在《印度早期的音乐与音乐剧》一书中指出,印度文明与西方文明最大的区别在于,印度文化强调的是一种‘过程’,主要表现为重复、循环、置换、压缩等。拉蒙特・扬在简约音乐创作中所使用的持续音手法,主要源自北印度音乐中的坦普拉”。②在北印度音乐中,坦普拉是一种无品的弦乐器。它独特而和谐的低音为演奏中的艺术家提供主音参照。坦普拉的演奏者用食指和中指拨弦,一次只拨动一根琴弦,而且是以反反复复的、整齐划一的方式来拨奏。“拉蒙特・扬认为,坦普拉可以使人达到一种“冥想”的状态。他把这种冥想状态定义为‘思维的持续状态’,并进一步把这种“持续”的观念延伸为音乐领域的“长音静止”手法”。③除了人们公认的标志拉蒙特・扬简约风格确立的作品《弦乐三重奏》外,他的《Hream house》也运用了长持续音,在现代电子设备的帮助下,铺垫的持续音做着微小的音高变化。其中的人声亦被处理过,随机做着音高和力度的变化,模糊出现的音调有明显的东方音乐色彩。
  三、简约主义音乐中的感官刺激
  注重感官刺激是后现代文化的另一鲜明特征。去中心化和精英主义的脱离使某些后现代艺术吸引了普通大众。其中,鲜明而新奇的感官刺激是音乐被大众接受的重要手段之一。(转第页)
  (接第页)简约派音乐在众多后现代音乐流派中属于易接受的。同时,由于它自身的诸多特点使它被广泛使用在了电影音乐、舞蹈音乐中。由于单纯的简约派音乐太过局限,于是经过多位简约派大师的“折中”,简约思想下兼顾旋律的优美和形式的变化,简约派迸发了新鲜的生命力。
  在众多的配乐大师中,德国配乐大师汉斯・季默擅用简约主义手法,不论是在电影《加勒比海盗》和《盗梦空间》里对雄伟场景的描绘,还是对激烈情节的渲染,他都使用了简约主义手法,一个音型不断重复,不断刺激人的耳朵,让某一特定情绪在人心里不断加深、积累直至达到情节高潮处时使人能够与剧中人物产生最强烈的共鸣。由于音型统一、简约,因此不会让人从电影本身过度分心,同时这种稳定而持续的铺垫能大大增强电影情节的感染力,既符合电影制作者的期待,也极易被观众所接受。日本配乐大师梅林茂为中国观众所熟悉是由于大家熟知的王家卫的《花样年华》和《2046》,在配乐中,他也使用简约主义技法。梅林茂的简约主义突出的不是音型结构的简约,而是情绪、风格的简化、单一,但同时也兼顾了旋律的优美。音乐里非洲风情的打击乐音色、韵律和弦乐的配合显得干净而充满多元文化风情。除了在电影音乐中的应用,独立存在的简约派音乐作品中的一些也会给人鲜明的感官刺激。作曲家利用电子音乐发出的奇特音色,和简约主义音乐本身的机械重复中随机出现的细小变化,这些变化重叠起来,有时会给人一种视觉与听觉融通的感觉,即一直在重复的听觉效果中细微的变化会让眼前也浮现出动态的效果。
  结语
  简约主义音乐解构了诸多传统的音乐因素,如乐曲的结构、和声、配器等;亚非等多元文化符号在简约主义音乐中的应用并非无机拼贴,而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有机拼贴;它鲜明地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特质,为其开启了电影配乐的大门,简约主义音乐的发展前景由此得以拓宽。植根于后现代文化潮流中的简约主义音乐,直到今日仍有新的发展,它朴素而并不粗糙,简约而不单调,是后现代文化在音乐上的鲜明表现。
  注释:
  ①弑父情结指后现代文化就是要割裂与上一辈的交流和联系,它是一种对旧事物坚决的颠覆和反叛,先锋派文化里弑父性是显著的.
  ②③罗薇.印度音乐对于简约主义音乐风格的影响[J].沈阳: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7(4):42,44.
  参考文献:
  [1]沃尔夫冈・韦尔施.我们后现代的现代[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宋瑾.西方音乐――从现代到后现代[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王今.简约派音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4(4).
  [4]朴英.史蒂夫・莱赫的简约主义音乐初探[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3).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2011级在读研究生
  (责任编辑:贺秀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9605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