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语文的积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梅美

  作为中学生来说,积累资料既是今日学习知识、储存信息的需要,探索与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需要,也是将来从事研究、创作、出成果的需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应注重学生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就是告诉我们积累的重要性。
  语文的积累有其基本原则。一是目标明确:有了明确目标,积累才有针对性,知道什么资料该积累,什么资料不该积累,而且如何让这些材料充分发挥其作用。否则,没有明确目标的积累,也就失去了积累的价值与意义。英国有个亚克敦,书斋里储藏了七万卷图书资料,几乎每卷都有他的手迹,读了一辈子书却一无所成,人们说他“像沙漠吸收流水一样,吸收了知识,却连一泓清泉也不能喷到地面上”。他就像培根所说的蚂蚁式的学习,“单是收集”。而其根本原因就是积累的目标不明。二是博采与精选要结合:博采是为了开阔视野,使之向纵向、横向拓展,并求得融会贯通。同时又必须根据自己的志愿、主攻方向等注意精选,以逐步形成专攻,具备专长。打个比方,精选就像建立“根据地”,博采则像在“根据地”外围开辟“游击区”。没有“根据地”就要犯“流寇主义”的错误,终究要失败;不搞“游击区”,“根据地”也难以巩固和扩大。
  积累资料明确要求。一是准确:古今中外的知识、资料浩如烟海,鱼目混珠的现象在所难免,所以必须经过辨析,撷取那些准确、真实的东西,摒弃那些失实甚至完全是虚假、伪造的东西。二是有用:积累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应用,所以应根据自己学习、研究的实际与需要,积累那些对自己有实用价值的东西。若将那些无用的东西也积累起来,便徒然耽误时间,白费精力。三是完备:对需要学习、钻研的问题的资料,要力求搜集、积累得完备些,正面、反面、侧面的都要,以求了解事物、问题的各个方面,从而认识其整体。若资料不全,甚至仅是只鳞片爪,便很难从中获取较全面的认识,甚至要犯以偏代全的错误。
  那么,应怎样具体进行积累呢?其方法大致可分为“内储”、“外储”两类:
  所谓“内储”,就是通过记忆把所需的知识、资料积储在自己的大脑里。一般地说,最基础、最重要、最精粹、运用频率最高的知识、资料,如精彩的诗文、对联、成语典故、格言警句、重要的历史事件、基本概念、原理、公式、定律、重要数据等等,都是应该背记的。巴金为什么写作时能得心应手?他少年时代就背记过许多东西,《古文观止》上的两百多篇文章背得烂熟。脑子能背记、储存这么多东西吗?能。美国科学家估算,人脑可容纳下五亿本书籍那么多的信息量,而通常的人只利用了大脑实际潜能的1/4,有人甚至认为只利用了5%尽管数字有些差别,但共同的一点是:目前人类只利用了大脑潜能很小的一部分,绝大部分“内部能源”还尚待开发。
  所谓“外储”,就是将知识、资料积储在大脑记忆之外。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而且各人记忆的容量、持久性、准确性也不一样,所以外储也必不可少。其常用的形式如下:
  画符号:边阅读边把书中重要的、不懂的、可疑的地方,用各种符号如横线、曲线、圆点、圆圈、疑问号、惊叹号等,将其勾划出来。这就是最简便的读书笔记。作用在于促进读书专心致志,帮助我们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记忆,也有利于今后复习、查找。
  制卡片:将自己从书刊中获得的资料,摘抄在卡片上。卡片具有分门别类、查找方便的特点。
  搞好剪贴:将报刊上的好文章剪下来(要注明出处),分门别类地贴好,装订成一册册,以便查阅。有的报刊不能剪,则可复印下来。
  做笔记:将书刊上看到或生活中获得的知识、资料记在笔记本上,记笔记也要注意分门别类,最好是一个门类的资料专用一本笔记本。据记载,马克思为了写《资本论》,阅读了一千五百多种书,摘抄了一百五十多本笔记。
  作批注:读书有所得、所感或有所怀疑、不同看法时,随手作眉批、夹批、总批等。此法灵活简便,有利于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及言简意赅的表述能力等。明代金圣叹就很喜欢这种形式。
  写备忘录:将看到、听到的知识、资料及心得、联想等随时录下以备忘。随身携带小本子是写好备忘录的关键所在。
  中学阶段是长知识的黄金时代。当代教师应引领、点拨学生有目的、有选择地采集、积储,逐步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独具特色的资料库,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实验二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1574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