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未成年人道德教育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新形势下家庭、学校、社会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还有许多方面比较薄弱和不适应的地方,具体问题表现为:
  一、“三重三轻”
  1.“重智育轻德育”:在学校、家庭、社会对未成年人的评价多集中在分数上,于是学校、老师的工作中心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学生成天是作业与考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目的以及学生成长中心理教育、品德形成几乎不管,多年来三好学生的评选,往往也是以学生考试的分数来评定的,只要学生的分考得高就可以得到一切荣誉,老师也往往喜欢班上成绩好的学生。
  2.“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许多学校对学生教育大多只停留在知识传授,往往忽略了能力的培养,道理懂得一大最,但却连一些应该自己做的小事也做不好,也不愿去做。
  3.“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现在的学校教学,大多是在课堂完成的,老师为上好45分钟的课可以说是课前要备课,课后还要批改作业,老师投入的时间、精力都是很大的,但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则很少或几乎没有,一是怕安全问题;二是怕课程无法完成。由此,许多学校就取消了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以至学生走出校门时除了会做几道题外,对社会却一无所知。
  二、“三个不适应”
  1.“学校的德育方法不适应广大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学校的德育工作在方法与用途上都比较简单,粗糙或象智育那样讲一些大道理,学生不爱听是因为不符合青少年喜欢活泼好动的特点。也不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实际。
  2.“学校的德育内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学校讲授的德育内容陈旧,离学生生活的实际很远,离现代生活的实际也很远。比如“凿壁借光”,学生都不信,还有学生提问,凿别人的墙壁来借光,凿坏了墙头是不道德的呀,怎么要我们去学习这样的行为呢。
  3.“学校德育评价体系不适应全面摧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一些学校在对学生操行评价上往往只有热爱劳动与尊敬老师之类的简单又不规范的单向评价,缺乏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评价体系,加之学生升学的是考试分数而不是德育,所以现行的学校德育评价体系不适应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三个不能”
  1.是“不能很好地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开展德育工作,存在成人化和倒挂现象”。青少年还处在认知水平都较低的状况,应该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要求学生,现在的做法是小学生大谈理想教育,而忽略了应该学的良好行为的养成教育。
  2.不能很好地将知识传授与行为养成密切结合起来,只让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为什么要去做和怎样去做却没有引导和实践,学生是一知半解,或者根本“不信”,更是“不行”,这也是为什么学校德育工作抓了半天,到头来学生没有任何行动的结果,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又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它要一点一滴做起,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渐形成。
  3.“不能很好地将校内教育与社会实践和家庭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的薄弱,许多家长不懂得教育子女的方法,缺乏预见性,往往是孩子出了问题,才采取改造式的工作,而缺少事前塑造,还有的家庭几乎不管孩子和管不了孩子,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问题孩子出在问题家庭,问题家庭往往产生问题孩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没有形成结合力。
  四、“三个影响”
  1.“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学生上学有小车接送,手机,电脑的普及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缺乏正确引导下,一些学生沉溺于网吧不能自拔而成绩下降,在家也变得越来越“不听话”。电视看个没完,缺乏自控力。社会要发展,但如何利用积极的因素教育学生,避开负面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2.“幼儿园、小学、中学延续教育的问题对教育的影响”。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各自为阵,缺乏统一的整体规划。到底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学生教什么应该有一个分工,有层次之分。出了问题后小学教师怪幼儿园没教好,中学怪小学没教好,相互催卸责任。
  3.“家庭、学校、社会对未成年人“成才”含义不同理解对教育的影响”。关于成才的问题,家长、学校、社会一般的认识是关注学习成绩,家长认为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就是成才,学校追求的是升学率、高分率、社会对学生的评价也往往是学校的升学率,家长为了让孩子能考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往往是不惜一切代价,请家教、挤名校,车接车送,包办孩子的一切。高中生回家连臭袜子还要大人帮助洗,学校为出考试成绩,成天就是作业与测验。学生也成了应付考试的机器,毫无学习兴趣,甚而厌学。家庭与学校都看重的是学生的成绩,认为成绩好才有出路,考上好学校就是成才,家长却忽略了孩子各方面素质的成长。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忽视了对他们的道德教育,社会文明将无法传承,中华民族就失去了希望。以上几个问题要引起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从根本上解决。
  [参考文献]
  [1]《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总论》詹万生著.2003.教育科学出版社
  [2]《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研究与应用》安斯寿著.2005.科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经济开发区锦程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1668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