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翠玲

  摘 要:科学发展观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教学方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体现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基本策略是:理论教学要重视联系学生思想实际,重视实践环节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重视用人文情怀关爱学生,教师要用高尚的师德感召学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一、科学发展观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要求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发展是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前进的、上升的变化。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无论是体现其价值观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还是其“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重大课题,都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根本目的。而实现这个目的的基础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一切与人的全面发展不适应的观念和方式都应彻底摒弃。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指广大人民群众,“本”就是根本、出发点、落脚点。在学校教育中,学生是教育培养的对象,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而言,以生为本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思想需求、生活需求、学习需求,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做到学生心坎上,提高实效性。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而言,全面就是全面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协调就是要求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相互促进、良性互动,达到有机统一;可持续就是教育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贴近学生实际,不断增强教育效果,并内化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
  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体现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是党的一条重要经验和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涉及方方面面:计划与落实、理论与实践、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教学与评价、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行为素质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做到总揽全局,全面规划,兼顾教学活动中的各个方面和领域,包括各个层次的学生思想实际。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1.理论教学要重视联系学生思想实际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主干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自己所授课程的具体内容,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课堂教学基本理论问题的同时,注意和学生自身成长的实际相结合,指导学生规划自己的人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为了心中的梦想去奋斗拼搏,用青春和汗水书写自己的人生。笔者在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第五章中“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基本原理时,在讲清这一基本原理的基本理论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发展是硬道理,那么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尤其是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来讲,发展同样也是硬道理。笔者先让学生们讨论交流,然后进行重点发言,让学生谈自己的人生规划和奋斗目标,学生争先发言谈自己的认识和感想,气氛非常热烈,学生由此也受到了教育和鼓舞。总之,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入对学生成长与发展有益的话题,就会让学生感觉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
  2.重视实践环节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内容当中就蕴含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体系的重要部分,加强社会实践教学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素质化趋势、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较强的政治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属于第二课堂或第三课堂的教学环节。它不只是表现为一般意义的社会实践性,而是运用课堂教学的知识、理论,通过走进社会,有目的、有计划地针对社会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焦点问题,以及大学生关心的其他社会问题,在实践中学习与研究,在运用中提升的教学过程。在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制定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实施方案的可行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尤其是所确定的实践主题的现实性,无论是单项的社会实践活动,还是综合实践活动,都需要牢牢把握这一点。
  3.注重用人文情怀关爱学生
  教师要以鼓励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旨趣,以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为基础,以开发学生的心智和提升学生的道德为追求。从道理上来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至关重要的课程,而现实当中却大多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课程;从重视程度上来说,是“领导重视不够,教师热爱不足,学生学习不努力”的课程;从效果上来说,该课程又属于“教师教学很辛苦,领导同事不认可,学生心中无所谓,学习缺乏主动性”的课程。在部分学生心目中,它可有可无,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种点缀,是一门副课。因此,有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仅仅是疲于应付了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笔者认为,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时时处处尊重、关心、爱护学生,注意课堂教学语言的锤炼,和学生沟通时要注意沟通的艺术,要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例如: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漫不经心,教师千万不要一下子就把学生置于自己的对立面,以说教者的姿态出现,而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机智幽默的语言,饱含着友善、理解与尊重,提醒学生应该遵守课堂秩序,并给出善意的批评。这样,既达到了批评学生的目的,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达到教育的目的。还可以结合现实实际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做人做事的教育,如结合党和国家的纪念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等,让学生感受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有它的理论魅力,而且有它的生活魅力。
  4.教师要用高尚的师德感召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启发和提高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使他们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高尚的师德一是体现在爱岗敬业上,即热爱教师职业,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二是体现在治学严谨上,坚持以科学、前沿的理论武装自己,理论知识过硬,不断吸收和适当借鉴相关领域发展的新知识,赋予教学内容以时代的特征,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施教;三是体现在品格修养上,即堂堂正正,表里如一,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处事公道、正派、热情、认真,尊重学生,诲人不倦,以真情、真心、真诚开展教育,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道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参考文献:
  [1]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2]刘红英.“两课”实践课程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责编:一 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2358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