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庆粉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以后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以后,每个人就是两个思想。”对教师而言,听课正是这种交换思想的过程。听别人的课,自己的课被别人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工作9年,听过多少节课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这些课就像是隐形的加速器,一直在促进我的成长。刚工作的时候,我对上公开课教师的一招一式都佩服不已。哪里有公开课就往哪里钻,总想从公开课中探得一劳永逸的教育秘籍。然而几番寻寻觅觅之后,仍是懵懵懂懂。后来接触了《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一书,听课的概念在我的心里才日渐清晰。不再把听课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倾听他人说话,而是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学习活动,融进课堂不断去思考。不仅仅听,同时也有思想上的促进,行为上的跟进,并用心记录教学过程,用心思考课堂教学。
  下面以在滨海举行的教海探航、领航活动中沈峰老师执教的5B unit9《The English club 》的E、F、G、H部分为例,和读者分享我在听课中的一些做法。
  一、“听”课的结构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型不同,课的结构也不同。我们听课时,要看教师是怎样安排课堂结构的。例如:对E、F、G、H部分的内容,我们在教学中的处理时很简单,大都是按照顺序一读而过。听了沈老师的课我发现她并没有按照顺序去教,而是巧妙地变换了顺序,变成了F、H、G、E。沈峰老师用insects昆虫这一主线将四个部分巧妙地整合在一起。听完了这节课,我有种恍然顿悟的感觉,原来E、F、G、H也可以这样教的,而且可以教的这么透彻和精彩。
  二、“听”重难点的突破
  一节课的重点难点能否突破,标志着这节课是否成功。听课时要听教师是怎样纵横联系学生已有知识举例说明,化难为易,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这些往往是他们积累多年教学经验的所得。在这节课中,沈峰老师把G部分的歌曲和F部分很自然地整合在一起。在课件中给出昆虫的图片,让学生选图填空。在他们得出正确答案后,再让他们唱出来。一步一步,由浅入深。最终学生会唱G部分的歌曲,也就等于掌握了F部分的短语和句子。在处理E部分对话时,沈峰老师设计了三个很有层次的任务。任务一是圈出文中提到的昆虫,学生很容易可以完成这个任务。任务二是细读短文,将形容四种昆虫的句子标注出来。这个任务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任务三是读上下文,猜carry和special的意思。这个任务只有少部分学生可以完成。这样有层次的处理可以化难为易,学生就不会觉得E部分的生词多,句子难懂了。这样的处理方式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并将之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
  三、“听”教学细节
  细节,往往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流露,有经验的教师举手投足间都能体现出优良的教育意图,一个肯定的眼神,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细节一:读E部分时,沈峰老师跟着学生读,可是学生读的很慢,拖音。她没有继续读下去。而是停下来面带笑容地说:“我不想跟你们读了。太慢了,可以快点吗?”接下来读的这一遍,学生读的非常好。如果教师没有这样艺术地处理而是直接说:“太慢了,再快点。”我想效果不会有这么好。
  细节二:在学生齐唱H部分歌曲的时候,沈峰老师将话筒放到学生的嘴边,让全班学生和现场的老师们都听到。这样一个小小动作却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他的学生听到话筒中的声音之后唱得更大声更带劲了。
  细节三:学生齐读E部分。沈峰老师问:“看书读和看图读哪一个更难?你们想选难的还是简单的?”学生的挑战欲一下子被教师激发了出来。
  四、“听”闪光之处
  有哲人曾说,世上最聪明的人是那些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并能学习别人长处,最终使其变为自己的长处的人。因此,我们在听课时,首先一定要抱着一种虚心学习的态度,善于去发现别人课堂上的每一点闪光之处。每一次听沈峰老师的课,我都是受益匪浅。
  闪光点一:为了很好地区别aunt和ant。沈老师编了特别有意思的chant:My aunt likes ants.The ants like my aunt。学生在说的时候觉得很好玩,边说边笑。课堂进入了小高潮。
  闪光点二:在问到“What can the ant do?”时,让学生说学蚂蚁走路的样子。惹得全班学生和听课教师哈哈大笑。
  闪光点三:做关于昆虫的游戏,就是小组合作写riddle。开始有的组并不会写,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最后都至少写出了一句或两句话。这是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听课是一种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是教师的一项技巧,也是从中获得顿悟的一门艺术。虚心地听课,能帮助自己更加熟悉教材,更好地把握重点难点,找到自己与名师的距离,明确自己努力地方向。经常梳理自己的听课心得,可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我以为,课堂本来就是一种资源,只要我们拥有一双慧眼,平时虚心好学,自己上起课来也会游刃有余。
  (特约编辑 熊叠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2503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