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运用多样体验 激发审美情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等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像,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新课标》同时指出感受与鉴赏的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像和联想。笔者依据新课标理念,首先客观地分析了传统欣赏教学方法忽略学生主体地位的主要弊端,阐明了多样欣赏体验的遵循原则,然后从赏乐入情、参与动情、创造达情、设境激情四个方面论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关键词】 以审美为核心 多样欣赏体验 审美情感
   音乐欣赏教学指在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进而养成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而传统的欣赏教学通常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先介绍作品基本情况、创作背景、作曲家情况,然后进行欣赏。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往往出现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如醉如痴,学生听得昏昏沉沉、打不起精神的尴尬场面。
   那么,在音乐欣赏教学上,我们该运用哪些体验方式以及如何运用欣赏的体验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呢?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具体这一问题。
  1 多样欣赏体验的遵循原则
  1.1 参与性原则。是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之中,让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1.2 情感性原则。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1.3 愉悦性原则。审美的愉悦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音乐能够给人以愉悦、以享受。只有学生在保持的良好心境,充分感受音乐的愉悦性,才能保证音乐教学获得成功。
  2 多样欣赏体验的运用方法
  2.1 赏乐动情法。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学习音乐,首要任务是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为重要的了。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音乐听觉感知能力,要充分利用教学中各种欣赏的环节。通过音乐拨动孩子们的心弦,得到美的享受,丰富自身情感。通过各种音响和“通感”作用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将自己的全部感受全身心地融于音乐作品之中,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具体操作时,有以下几种动情方法:
  2.2 自由感受法。音乐是种听觉艺术,在欣赏活动中让学生听音乐,用心倾听、用自己随意性的方式、喜欢的方式去倾听。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内心体验通过倾听自由的表达出来,投入音乐的情感之中进行自由想像。不断地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肯定他们的看法,从而激起孩子们“说”的欲望,达到培养自信心的目的。如在欣赏《摇篮曲》中,摇篮曲的旋律起伏不大,长于抒情,节奏均衡,略有摇荡感,速度徐缓,力度较弱,音乐形象亲切而温存。于是我们先让学生听音乐感受“你感觉怎么样?在梦里你们见到了什么?”然后请学生闭上眼睛欣赏,身体随着音乐轻轻摇荡。听完后,让学生将感受说出来,“我看见妈妈抱着我,在月亮上飞啊飞。”“我做了个美妙的梦,有甜甜的冰淇淋,美丽的糖果屋……”。让学生自由地与同学、与老师,说出自己奇妙的想法。平时不爱开口的学生或者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在其他学生的带动下和老师的鼓励下,也能逐步参与其中,唤起音乐的审美情感。
  2.3 奇妙对比法。
  2.3.1 不同歌手的对比欣赏。怎样吸引学生对老师介绍的音乐作品感兴趣,在教材第七册“民歌”这一课时,我先播放了三首重新改编过的中国民歌,这些民歌由“通俗歌手”等表现出来别有一番风味,学生特别喜欢,然后老师再把原汁原味的没有被改编过的原唱放出来让学生对比,在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基础上来介绍中国民歌的知识,就可以达到学生自己主动学习了解音乐的目的。
  2.3.2 不同作者的对比欣赏。很多曲目表达的主题和教育意义是类似的,如体现同一“战胜命运”主题的《白毛女》和贝多芬《命运》的对比欣赏,让学生感受截然不同的曲目风格,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同时学生的注意力也因为好奇而被牢牢地吸引。
  2.3.3 不同体裁的对比欣赏。生活当中的音乐体裁很多,有歌剧、舞剧、音乐剧、童话剧等等。不同的体裁给人欣赏后的体会也是不同的,它的震撼力是不一样的。例如:在欣赏《红色娘子军》时,先让学生欣赏歌剧片断,然后再请学生欣赏舞剧片断,学生的体会会更丰富、更全面。
  2.3.4 不同乐器的对比欣赏。每一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演奏特色。如二胡的声音就显得委婉、缠绵,古筝的音色比较高雅、古典,小提琴的音色既时尚又优美。它们所演奏出来的曲子各有各的特色。以欣赏《梁祝》为例,生活中听到的《梁祝》已经不只是几样乐器演过,有二胡版的、钢琴版的、小提琴版的、吉他版的、琵琶版的、古筝版的、笛子版、萨克斯版等都有,表现的都是同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梁祝》,令人百听不厌。
  2.4 师生范唱(范奏)法。在欣赏教学中,教师或学生的范唱或范奏,可以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助于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如在欣赏《赛马》时,不一定要欣赏录音机或多媒体所播放的曲子,可以是有二胡特长的学生或教师来代替演奏。即让学生看到了这方面身边的榜样,提高自己的音乐学习自信心,又培养了音乐学习的兴趣,在崇拜的、好奇的心理下认真欣赏,从而激发情感共鸣。
  3 参与入情法
   为了提高音乐课堂的情趣,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强,喜好参与的特点,音乐教学要尽量采用综合性、多样化的音乐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在积极主动参与过程中,加深学生对音乐表现的理解,进而抒发自己的情感。通过参与活动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情感,通过参与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具体操作时,有以下几种入情方法:
  3.1 聆听取名法。在聆听曲目时,可以先不告诉学生该曲目的歌名是什么。而是让学生在欣赏后,发挥自由想象,根据曲子的信息给它取名。如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时,边听边提示他们,听到了些什么声音?(喇叭、小鼓等)谁能给乐曲取个名字?(玩具音乐、玩具兵等)由此吸引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3.2 畅言讨论法。在音乐欣赏课中,音乐是第一位的,学生是音乐的服务者,是有自己主观色彩的,而教师则是为这两者联系而存在的。因此要时刻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反应,尊重他们的想法,不忽视他们一点一滴的音乐感受,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小学阶段尤其是高年级,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时期,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漫谈音乐感受时,七嘴八舌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这时候就顺其自然,请他们畅言讨论、释放情感,也许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有一次给学生听《我是人民小骑兵》,有学生就说后面大声叫这段感觉象马跑,我没有批评他,而是顺着他的意思,请学生畅言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跑马带给你的情绪是怎样的?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因为他们都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在谈论后专心听,在专心听后引发情感的共鸣。
  3.3 指挥欣赏法。如果在欣赏时,教师通过自身指挥以及带动其他学生指挥,将乐(歌)曲的基本情绪、段落层次对比、强弱起伏变化等用“指挥”表现出来,体会音乐的情感起伏和所表达的意境,这能给学生以视觉的充实感,使全班几十双眼睛集中在老师一人身上,或注意音乐与指挥幅度、力度的联系,达到眼看耳听欣赏音乐的效果,改变了一些特殊曲目如交响乐等的欣赏课中教师休息,学生无所事事的被动局面,引导学生参与到欣赏活动中。如在欣赏《春节序曲》的教学中,没有比较合适的舞蹈等适合学生表达该曲目的内涵,这时用指挥欣赏由教师带动学生,由学生挥拍表达情绪,就能较好地改变冷场的状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4 旋律画线法。运用画旋律线法来理解音乐,既简单、明了又迅速。学生通过画旋律线来表达乐曲中音高、力度的高低,情绪的不同。具体画法可以是用手在空中画或用彩笔在纸上画或其他形式都可以。它既能有效地表达学生对音乐各要素的聆听体验,又能逐渐培养学生专心聆听的习惯。如欣赏《小燕子》和《海鸥》时,教学目的是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并区分两种不同的音乐情绪。对于小学生来说理性理解“柔和舒展”与“坚定有力”两种音乐情绪有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听音乐画旋律线的方法来理解。通过听和画,学生把“柔和舒展”画成了弧线状的旋律线。把“坚定有力”画成了的折线状的旋律线。通过形象直观的线段,学生便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理解的高度,从而达到了教学效果。
  3.5 诗歌朗诵法。新课标提倡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如古诗朗诵、儿歌创编等。在欣赏教学中播放音乐,同时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或朗诵学生自己查找的、老师帮助查找的有关本课的古诗或儿歌。能使学生较深刻地了解歌词的内涵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等。
  4 创造激情法
   “创造”是指在学生巩固、应用认知成果的同时,向高一个层次发展,使学生在应用、拓宽和延伸过程中尝到学习活动的乐趣和情感的满足。音乐教学中的创造具有广义性质,并不是指专业性的创作,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练习,应注意培养学生理解和表现音乐作品丰富的内蕴,力求每一次创造都有新的感受。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意境,把感受到的音乐的情绪、速度、节奏、力度、音色等音乐诸要素表现出来,通过音乐创造活动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从而激发内心的情感。具体操作时,有以下几种激情方法:
  4.1 想象绘画法。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言简意赅地说出了音乐和绘画的关系:“音乐和绘画有较密切的亲族关系,两门艺术里内心生活的表现都占较大比重,绘画可以越过边境进入音乐的领域。”这充分说明了绘画是凝固的音乐,而音乐就是绘画的能力。绘画想象法,又可分为局部写生法和简笔助创法。
  4.1.1 局部写生法。局部写生法可以是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对乐曲中的某一内容感兴趣。即兴创作部分乐曲表现内容的描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聆听的体验和感受。如在《百鸟朝凤》欣赏教学中,采用“绘画想象”的方法先不急于告诉学生欣赏的主题,而是放录音让学生闭目想象,然后让他们“画出音乐”,把听到和想到的东西画出来。由于学生听得专注就想得奇妙。有些学生画出了细小的麻雀和燕子;有些学生画出了大型的知了;有些学生画出了两个翩翩起舞的孔雀;还有些异想天开,竟画了一幅两只小鸟对话的情景,黄鹂、凤凰等唱出美妙声音的群鸟赛美图,虽然水平有限但却能创造一个颇有氛围的情境。学生的想象是在对乐曲的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中产生的。在体验欣赏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增添独特的感受,引发情感共鸣。
  4.1.2 简笔助创法。音乐语言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还常带有模糊性,正是这种模糊性给学生提供了自由而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巧妙结合简笔画,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感受音乐,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潜海姑娘》为例,因为这首乐曲是用钢琴和弦乐演奏的,整首乐曲旋律亲切,优美,富有歌唱性,像潺潺之水在流动,很有诗意。我们引导学生运用听音乐画“简笔画”的方法来理解;通过听和画,学生画出了螃蟹,画出飘动的水草、鱼群等,每一个音符,每一条旋律,每一句歌词在孩子们的手中变成了看得见、有内容的画面,简笔画帮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了音乐的内涵。在音乐欣赏中,通过简笔画的加入,不仅能让学生借助简笔画的翅膀飞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4.2 舞蹈表演法。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都很好动,有时他们会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适当地启发、引导,使孩子们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并能设计出符合作品内容的舞蹈或律动,并能表现出来。如欣赏打击乐合奏《鸭子拌嘴》,乐曲是用小镲、大镲、大锣、串铃、木鱼等六件打击乐器演奏的,因此没有旋律,只有节奏,要求学生理解是比较难的。欣赏时,可在初听一遍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力创编舞蹈。有的学生模仿鸭子走路摇摇摆摆,有的学生模仿鸭子的叫,有的模仿鸭子之间的打闹、拌嘴、拍翅膀。再听时,学生设计出了鸭子在池塘里游泳戏水、捉鱼、捉虫等动作,个个憨态可鞠。通过舞蹈动作的表演,生动地表现了鸭子的形象,把乐曲中的小鸭子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表现,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
  4.3 乐器伴奏法。乐器伴奏法的运用可根据学生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用不同的乐器为欣赏曲目设计伴奏,在课堂上即兴演奏,没有统一的乐谱,完全要学生动手动脑进行创造。没有现成的乐器,可先从学生自身条件做起,拍击身体的不同部位得到不同的力度、速度等音乐方面音响的变化。还可以就地取材,用身边可用的一切事物,如绳子、笔、书本、报纸等等代替乐器,打破音乐创作与演奏的神秘感,给学生以更多的音乐实践体验的机会。
  4.4 自由创作法。音乐欣赏包括欣赏性和创造性。我们在音乐欣赏中尽量放手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特长、原有的程度来进行自由想象、自由的表现和自由的创作。例如,在欣赏歌曲《两只老虎》之后,引导学生按照音乐的旋律,仿编歌词。有的学生编出:“两只兔子,两只兔子,蹦蹦跳,一个采蘑菇,一个在旁玩耍,真可爱。”有的学生编得离奇,充满童趣:“两只螃蟹,两只螃蟹,横着爬,一只变成石头,一只变成海螺,真奇怪。”这样学生在仿编过程中,学唱的兴致更高。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用已学过的do、re、mi、fa、so 5个音,用不同的长短来表现可爱的动物。学生兴奋极了,自由地边唱边表现出来,有的唱着短短的do做兔子跳,有的唱着长长的mi做着老鹰飞,有的唱着短短的re 做着小猴搔首异姿一跳一跳的样子等等,孩子们一个个情绪高昂,乐此不彼,完全陶醉在充满乐趣的想象创作活动中,在创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5 设境达情法
   “设境”就是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被调动起来,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景、置身于情境之中的地步。恰当的设境可以营造与音乐作品相适应的气氛,对学生的心理及情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音乐作品,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操作时,有以下几种达情方法:
  5.1 故事导入法。小学生都有一个普遍倾向,那就是爱听故事。针对这个特点,教师可在倾听乐曲前讲述关于这首乐曲的奇闻佚事等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在欣赏莫扎特《渴望春天》一曲前先让学生欣赏一下“音乐神童”莫扎特的简要故事。听了故事以后,学生迫不及待会比原来更想听这首曲子,然后教师适时的提出问题,请学生欣赏,学生的期待感会在欣赏中,起到促进作用,从而引领学生专心聆听乐曲,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5.2 视觉冲击法。“视觉冲击”即在欣赏教学时,用视觉感官的内容(动画片、影视片段、生动的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如欣赏乐曲《快乐的小熊猫》时,先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小熊猫商店》的片断,然后再引出《快乐的小熊猫》设置简要的情景以后,请学生带问题欣赏,这与一开始就安排欣赏该曲目,其中的学生聆听参与度的差距是可以想见的。
  6 多样欣赏体验的效果分析
   通过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和安排多样欣赏体验活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体验参与和创造音乐带来的成功与快乐,也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对作品的各种音乐要素和表现手段主动注意,主动学习,在学习中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多样欣赏体验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灵活性,也锻炼了集体的协作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实践体验浸润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相信在欣赏教学中,只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大胆革新、勇于探索教学的体验方式,突出聆听音乐这一主体,注重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重视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就能有效地达到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音乐教育》
  2 《中小学音乐教育》
  3 《音乐新课程标准》
  4 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37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