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英福

  高中新课改已在我省全面展开,面对新的课程改革,许多中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尝试,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但是还有一部分的高中数学教学仍然是灌输式教学。所以,新课改下,无论是教学理念层面,还是教学实施层面,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通过教学过程让学生这一主体去体验科学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技巧,给我们担任高中数学的教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所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成为每位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我在教改实践中不断探索,从转变教师角色入手,把“以学生为主体”落到实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是我们对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总结。
  一、在教学设计的立意上要有新的突破
  在新课程改革中,为了使数学教学能够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决心,教师在教学设计的立意上要大胆新颖,要巧妙创设情境。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于是,在这种课改潜能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十分重视“情境的创设”,不管是习题课、概念课、应用题课还是实践活动课都有一个“情境的创设”,上课一开始往往呈现这样一种教学流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学习新课……为此,不少教师绞尽脑汁、煞费苦心、想方设法地去创设一个个“情境”。当然一个好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能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积极地投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也能够化解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然而我们在充分认识“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的同时,要防止认识上的偏差,并非是所有的课的导入都必须有一个“情境的创设”,《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这个现实背景既可以来源于生活,也可来源于数学本身。数学教学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绝不是所有的教学都必须从生活中找“原型”。我们通过生活中、数学知识的联系中,或者通过数学实验、数学猜想,从数学文化中创设情境,巧妙设计教学,引入课题,寓乐于学,促使学生发问生疑,疑则思,思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愉悦的学习情绪,这种求知欲望和情绪是智力发展的翅膀,又是学习思维活动的内部动力,学生有了这种动力,教师便很容易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转变角色,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教学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学生只是作为知识的“容器”,学习没有主动性,也就谈不上主体地位的突出了。新课程强调转变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绝对正确的。但有些教师似乎没有在新课程中找到准确的角色定位,他们由过去的“一切都管”变为“一切都不管”,课堂上教师不讲授,完全是学生的活动,还美其名曰“敢于放手”,教师的作用被淡化,教师渐渐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仍然是教师应尽的责任,因此我们不应以否定一切的态度来看待教师角色的转变,而应该多一些辩证观点,教师不但是知识的呈现者,而且是信息的重组者;不但是对话的提问者,而且是疑问的激发者;不但是学习的辅导者,而且是学习的促进者;不但是课堂的管理者,而且是课堂的合作者;不但是学业的评价者,而且是成长的记录者。在这里,强调后者并不等于否定前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入手,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以缩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在教学中,我们一直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扮演着“主演加导演”的角色,即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的学习是被动学习。新课改要求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由“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
  新教材在课程设置上,较好地利用了“思考”“探究”两大模块,为学生提供自学的平台,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能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要通过调动学生的主观思维去获取知识,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把学生难以接受的知识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探究,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将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课堂上要树立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的的教育观,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发展的潜能,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鼓励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尽最大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总之,新课改下数学教学的要求:在教学目的上,要由单纯的“传授知识”变为“传授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在教学的主要任务上,不只满足于学生“学到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去学”;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决定因素,一切教学内容要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体验去获取。让学生充分参与,通过动手、动眼、动身、动脑进行深层次的思维,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抽象、归纳、猜想等思维能力,这样既有利于掌握基础知识,又学会了研究问题的方法。反之,如果仍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急功近利,重结论轻过程,重记忆轻能力,重课本轻应用,其中削弱和减轻的部分正是使学生长期受益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课程改革已全面推进的今天,广大数学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实践将是影响数学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我们的数学教学只有顺应新时代的要求,勇于创新,积极实践,才能开创我国数学教育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章建跃.对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2001(10).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3]郑毓信.课程改革2005:论积极促进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10.
  (作者单位 青海省格尔木市第二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38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