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宝东

  摘 要:学生的写作水平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从学生的观察、积累、感悟、创新等四个方面来阐述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写作教学;教学方法;情感积累;创新
  一提起作文,大多数学生不由自主地会说:“每次写作文时像挤牙膏似的,绞尽脑汁,头疼不已。”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更没有主动写作的习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写作能力是语义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呢?
  一、在观察中孕育
  观察是一种写作准备过程,是摄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作文中的素材许多是来自生活、来自自己的身边或者是自己所看到、所听到的,只有这样才能写得富有真情实感,写得生动形象,打动读者。有一次我正在上课,一位同学正津津有味地吃着煎饼,正想发火,忽然灵机一动,不如让他写一篇《烙煎饼》的短文。当天晚上他就交给了我,写得平平淡淡,用几句话叙述了烙煎饼整个过程。我很不满意,让他观察三天再写。这次交上来和上一次完全不同。他是这样写的:“在一个煎饼摊前,我看到一位阿姨左手拿一把小勺,伸向旁边的小盆,舀一勺稀面糊,向铁板上一浇;右手拿着一把小木耙,以刃的一头儿为圆心,刷刷绕几圈,那面糊汁立即被拉成一张‘白纸’,冒着热气。我正奇怪这张‘纸’饼的薄,她左手又抓过一只鸡蛋,右手用耙轻轻地砍下去,一团蛋黄正落在煎饼心上,那小耙再画几个圈儿,‘白纸’上便依稀挂了一层薄薄的黄,热气腾腾中夹杂着淡淡的香气,口水涌了出来,更增加了一种朦胧的诱惑。”这段文字用了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烙煎饼的过程。当读者读到这段文字时,脑海里马上浮现烙煎饼的情形,仿佛闻到煎饼的香味,给读者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二、在积累中培植
  1.情感积累
  努力创造机会,多途径地对学生进行情感积累,丰富其内心的情感因素,积淀情感,积多于内而后转发于外,流之于笔端。结合教材,引导学生情感积累。初中语文教材中含有丰富的情感因素,当教师用舒缓的语气传达《背影》中深沉的父子之情,学生会体验到父爱和爱父的真挚之情;《最后一课》中小佛郎士亡国的悲愤,爱国的崇高精神会使学生扼腕叹息而又喜爱,会使学生对小佛郎士有一种向往之情;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学生内心的情感。
  2.素材积累
  在积累上,坚持看、听、写,这是一种长期行为,特别是写。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杂记本”,要求:(1)天天练笔,及时捕捉,把生活中你所感触的事、灵感及时记录下来。(2)字数不限,体裁不论。(3)内容放开,随心所欲。(4)书写真情,有感而发。这种训练形式,其实就是积累。另外还要求学生每天至少要读两篇文章,要从所读的作品中摘出自己需要的内容。学生摘录整理词语、诗句、文段的过程,就是学生理解品味的过程,就是学生积累、贮存的过程,这也是一个艰难的孕育时期――漫天风雪中孕育了梅的绽放、紧密的封闭里孕育了蝶的展翅,做读书笔记的积累中孕育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在感悟中萌芽
  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积累了不少的语言材料后,未必能提高写作能力。语言材料的积累如果是静态的罗列堆积,那它对于作文能力也不会有太大的帮助。只有在积累的基础上去感悟,才可以产生写作的灵感,才可以发现写作的源泉。感悟就是在感受中领悟,就是学生通过观察事物或阅读材料,联系生活有所感触、领悟,在积累的基础上感悟,才能使所积累的材料真正有价值,由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随着认识的升华,感悟的深化,学生心灵的深处积淀的情感越来越厚重,就会产生一种迸发的欲望,写作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我认为主要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感悟:一是悟文本;二是悟生活。悟文本就是悟语言,就是学生在阅读、学习、摘录过程中,感受领悟作品中的语言以及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即“在阅读中避思考”。我要求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对自己所做的读书笔记进行反刍、反复去读、品、思,若有思维的火花产生,则要随时记录。
  只悟文本还不够,还要悟生活。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书本要以生活为中心,否则都是死的。”作文是学生情感的体现,是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因此作文也离不开生活而去空谈。只有不断地去悟生活,才可以获取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悟生活就是要体验、思考、感悟生活,从中获取启发,获取写作的素材,形成自己作文的源头活水,让作文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我指导学生记日记、写随笔,其实就是要学生学会悟生活――用心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体验,然后用笔记录,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已经在感悟中蓬蓬勃勃地提高了。
  四、在创新中激活
  1.见多识广,认识创新
  为了使学生们对创新具有感性认识、我向学生们推荐各类新书,还运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创新,即把有创意的和落入俗套的作文进行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领悟新意是什么,表现是何处,怎样写才有突破等。
  2.提供捷径,尝试创新
  我在训练中先引导学生做到“三突破”:观念突破、题材突破、表达方式突破,常常提供一幅漫画或一个图形、一则广告或一个符号,不给框架,不讲套路,也不作任何提示,让学生无拘无束、各抒己见,尝试创新写作。结果确实有创意短文产生。
  总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指出一条光明之路,只有引导学生观察、积累、感悟、创新,才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观察中孕育,在积累中培植,在感悟中萌芽,在创新中激活,使学生写作能力得到提高,真正做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参考文献:
  [1]刘振平.如何提高写作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0(9).
  [2]王小竹.如何训练写作能力[J].现代教育探索,2011(5).
  [3]朱爱霞.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J].信息教育周刊,2010(11).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范集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42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