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务实 应用 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睿

  摘 要:南京市从2012年5月启动“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验项目”的试点工作以来,在不同的阶段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专题研讨与展示活动,初步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笔者以一个参与者和管理者的角度对南京市一年来的实验研究提出一些相对客观的描述与思考。
  关键词:移动学习;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23-0064-02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全面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在这一大的背景下, 2011年暑假,南京市教育局提出了“基于脑的教育”、“基于网的教育”和“基于小班的教育”的“新三基”教育思想, 2012年3月,江苏省教育厅在全省启动基础教育百校数字化学习(简称“e学习”)试点工作;在这一个大的框架和体系下,南京市教育局于2012年5月启动了“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验项目”(以下均简称为“移动学习实验项目”),移动学习实验项目实验至今已开展近一年多,作为此项实验项目的参与者,笔者认为南京市移动学习实验项目开展的相关经验对江苏省内乃至省外进行相关或相似实验的教育同行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以下笔者就从四个方面介绍南京市开展移动学习的现状及相关思考:
  一、移动学习背景、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背景
  移动学习整合了移动数据通信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的优点,做到了教育理念和技术的无缝连接。移动学习改变了受空间限制的课堂学习,真正地实现了“教”与“学”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的梦想。
  对于移动学习,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移动学习做了不同的界定,虽然描述各不相同,但综合而言移动学习可以定义为:在移动设备帮助下随时随地能够开展的学习。
  2.概念
  移动学习是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根据需要通过移动设备和无线通讯网络选择、获取学习资源,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协作,实现个人与社会知识建构的过程。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终端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实现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很多不同于传统学习方式的特征。具有学习自主性、便捷性、高效性、无线性、个性化、多样性等特点,移动学习是继数字化学习之后远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移动学习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对移动学习的研究实践始于2000年,由德斯蒙德・基更引入我国。目前,我国移动学习的研究文献逐年增加,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加入移动学习研究行列;移动学习的理论研究在当前仍然占据优势,技术性支持和交互性发展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2010年4月,香港地区教育局启动电子学习试验计划,首批61所学校进行试点,重在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
  2010年11月,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承担了教育部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区项目―开展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与学习方式变革的试验(简称“电子书包”)。虹口区通过“电子书包”辅助教学模式的探索,着力推动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手段,深化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丰富学生学习,有效提高教师、学生的电子信息、拓展等多门学科。
  总体上来说,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移动学习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从实际层面上来看,当前移动学习仅仅停留在理论及其应用策略的研究和小范围实验上,移动学习并未普及到教育和培训中。
  三、南京市开展移动学习实验项目研究现状
  1.基本概况
  实验项目名称: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验项目。
  启动时间:自2012年5月启动“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验项目”的试点工作以来,在不同的阶段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专题研讨与展示活动,一年实验以来初步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参与单位:南京市市教育局规划处、财务处、中教处、初教处、高师处、职社处,市电教馆、市教研室、市装备处、市教科所、市职教教研室。
  参与学科:初期选取5个学科开展,分别是小学英语、科学,初中历史、地理、数学,后期多年段多学科加入。
  参与学校:此次参与实验学校将分层次开展教学实验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市教育局重点推进14所窗口试点学校的研究与实践;继续指导并督查市试点学校及省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的研究与实践;指导各区落实区级第二批试点学校的技术装备及研究与实践工作。
  2.项目研究现状与变化
  (1)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
  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讲授、练习和讨论的授课形式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学组织形式转型变化,涌现出了如:南京市弘光中学利用IPAD移动平台以及ItunesU、淘题吧等数字化软件平台设计的贯通课堂内外具有中国教育特色的“颠倒课堂”――先学后教、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弘光中学的教学模式图
  (2)参加实验学生发生了变化
  更多的学生愿意表达思想;更多的学生开始提问;更多学生开始自主、自如的交流,课堂上开始发生观点的碰撞和辩论;部分学生发现自己的性格都开始发生变化,学习变得更加主动。
  (3)参加实验教师发生了变化
  对于我们实验的教师来说在实验过程中加速成长的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实际上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并不会降低对实验教师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对实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这一年的实验我们发现参加实验的教师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比如:备课方式的方式上,研修方式上,甚至在教师评课方式上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为此他们也付出比一般老师来说更多的辛苦。
  (4)学习环境发生了变化
  最明显的出现了移动终端和无线网络;随之而来的学习平台软件;已有的电子白板、微格远程教室等得到了更加有效的应用,“双板教学”部分学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有了更加多元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有了智慧教室等等。
  (5)数字化评价及反馈得以实现
  一年的实验,大家一个最大的感触可能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性评价以及课堂练习的即时性反馈和共性错误分析在这一实验过程中利用数字化等平台软件得以真正实现,教师很容易的在课堂上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一对一个性化辅导学习有了实现的可能。
  甚至在我们一些实验的学校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构建起学生的作业系统。一方面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的处理能力,可以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十分准确的掌控。另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的作业批改负担,帮助老师很方便地对学生实行作业分层。
  四、对南京市开展移动学习实验项目一些思考
  (1)要把移动学习实验项目中的顶层设计和底层实践相结合,要调动多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特别是调动参与实验的一线教师以及相关实验学科团队的教师的积极性,这是实验正常有序开展的关键。
  (2)要积极开发移动学习资源,有关移动学习的资源在这一年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是相对缺乏的,完全依靠实验教师的自制或者IT软件厂商的提供是不现实的,只有两者的有效融合才能使设计的平台资源不浮于技术的表面,而是适合个性化教学的资源体系。
  (3)参与实验者需要经常的更新理念,增强理论素养,加强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这也是这一项目能否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个人认为加大理论培训和专家指引是势在必行的。
  (4)做好技术保障工作,让技术的问题不再拖实验的后腿:稳定高效的网络环境应为实验的最基本要求,切实的融合IOS、安卓、Windows三大系统的平台应该逐步实现并加以完善。
  (5)成功的实验应是五方“利益相关者”的协同――校长的支持和领导力、信息技术教师(企业)的协调及学科教师的真正投入必不可少。由于是教学改革的前沿探索,专家的指导同样重要。
  (编辑:王晓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4437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