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立足情境 合理估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毕年

  用小数乘法估算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五上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新增内容(P15,例8),是学生在学习了小数笔算乘法、整数乘法估算解决问题后进行教学的。本课教材以购物情境为依托,以问题判断为驱动,以过程体验为导向,主要是引导学生将小数乘法看成整数乘法加以估算、推理与判断,培养学生运用估算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学生先前积累了用估算解决问题的一定经验,但对于如何结合情境,合理选择估算方法正确解决问题仍感到棘手。这就要求在本课教学中,需紧扣“立足情境,合理估算”的教学目标要求,突出以下四点教学。
  一、问题导学,激发潜在的估算意识
  对于解决问题,小学生往往热衷于精确思考,而不太习惯于估算判断。他们对解决问题策略的选择总是萌发于特定的问题情境中。据此,本课教学时,首先应唤醒学生潜在的估算意识,这就要求教师不应急于出示估算例题,而应变直为曲,强化学生对估算意识的感知。可先呈示“妈妈带100元去超市购物。妈妈买了 2袋大米,每袋30.6元。还买了0.8 kg肉,每千克 26.5 元”等基本信息,然后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1)再买一盒10元的鸡蛋,一共要付多少钱?(2)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 10 元的鸡蛋吗?让学生思考:“哪个问题需要精确计算?哪个问题只需要估算就能解决?”学生对同一情境背景下的不同数学问题进行比较、思考与抉择,明白问题(1)需精确计算,而问题(2)估一估就可解决。从而引导学生突破解题思维定势,变“要我估”,为“我要估”,感受到选择估算是解决具体问题的自然需要。教师再呈现问题(2),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化提炼、表格式梳理等,对问题加以阅读与理解,厘清数量关系,为估算解题奠定基础。
  二、探究辨析,培养合理的估算策略
  根据问题情境特点,选择恰当的估算策略加以推理与判断,是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难点所在。本课教学中,若直接让学生套用教材呈示的特定估算方法进行估算与推理,学生易因缺失过程性体验而难以理解算理,不利于学生正确地选择估算策略。因此,教师要变“教师讲”为“学生探”,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估算经验,大胆尝试估算,并结合情境作出选择、思考与判断。在理解“妈妈带100元去超市购物。妈妈买了 2袋大米,每袋30.6元。还买了0.8 kg肉,每千克 26.5 元。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 10 元的鸡蛋吗?”的题意后,教师不应做过多的暗示或强制思考,而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辨析交流,深化对不同估算方法的认识。
  1. 估小法:把30.6估小成30,那么30.6×2≈60;把26.5估小成25,那么26.5×0.8≈20,60+20+10=90。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认识到这三件商品总价尽管不少于90元,但不知总价最多是多少钱,无法对“带上100元是否够”作出判断,所以不宜用估小法的估算。
  2. 估大法:把30.6估大成31,那么30.6×2≈62;把0.8估大成1,26.5估大成27,那么26.5×0.8≈27,62+27+10=99。教师引导学生再次交流:“通过估大法估算,这三件商品总价最多不超过99元,带上100元钱,能作出判断吗?”从而让学生明白本题用估大法估算,可作出准确判断。
  在此基础上,教师把问题变式成:“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吗?”再次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估算、辨析与说理,明白运用估小法估算总价不少于105元,即比105元多,所以可作出“带上100元,不够”的判断。
  让学生尝试以不同估算方法对小数乘法进行估算,不仅训练学生的估算技能,而且让学生经历了结合具体情境对估算策略加以交流、辨析与选择的教学活动,体验了由粗及精、有理有据地作出数学推理与判断过程,有利于深入理解估算算理,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比较沟通,提炼理性的估算经验
  学生能运用小数乘法估算解决问题,并不意味着他们对实践应用形成了理性的知识经验。这就需要在学习了本课例题后,适时组织观察、比较、沟通等多层面的回顾反思活动,促进感性估算经验向理性经验提升。
  1. 反思估算背景。学生只有掌握了以估算解决现实问题的结构特征,才能主动生成估算意识。所以在学生解答完例题后,应引导学生思考:“本道数学问题与常规的数学问题相比,有什么不同点?怎样的数学问题需用估算解决?”从而让学生了解估算问题的背景特点,即不需求得具体数量,仅需做出性质判断。教师进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一说哪些问题也可以用小数乘法估算加以解决,进一步强化估算现实问题的结构特征。
  2. 沟通估算技能。让学生学会估算小数乘法,形成多样化的估算技能,也是本课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教师要对小数估算技能加以反思。教师可以结合30.6×2≈60、30.6×2≈62等板书的具体算式,引导学生思考:“小数乘法的估算与整数乘法的估算相同吗?有什么不同点?”从而沟通小数、整数估算乘法之间的联系,实现估算技能的同化。同时,认识到小数乘法估算是将小数看成整数来估算,不必拘于整十、整百数,有利于学生形成多样化的估算技能。
  3. 比较估算方法。让学生回顾比较不同的估算方法,有利于学生对不同估算策略的本质作出沟通。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回顾小数估算乘法的解决问题过程,让学生思考:“例8第(1)题的估算方法和第(2)题的估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需选用不同的估算方法?”从而让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懂得根据情境需要灵活选择估算策略,培养灵活的小数乘法估算的应用意识。
  四、用活习题,培养灵活的估算能力
  尽管是高年级学生,但他们对于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强,这就需要教师精心研读教材,用好教材习题,组织多层面的练习,培养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课练习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层面练习。
  1. 基本性练习。如教材第17页练习四的第3题,练习时,不仅应让学生能正确估算解决问题,而且要让学生充分交流、阐述算理,深刻理解估算策略选择的思考过程。
  2. 变式性练习。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法估算后,极易陷入“小数估算”定势圈。所以要善于运用变式练习,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如对于教材练习四中的第2题,教师应让学生交流――计算哪些商品的总价需要估算?哪些商品总价并不需要估算?从而让学生明白4盒牙膏价钱(3.7×4≈16)、牛奶与醋(1.25+1.60≈3)需要估算,而两种毛巾的总价(2.40元/条与6.60元/条)并不需要估算,直接口算得9。提高学生对估算技能的辨别力,让学生养成根据数据特征灵活计算的意识。
  3. 开放性练习。例题的教学中,比较标准(100元钱)是固定的,而被比较对象是变化的,所以生成了不同的估算策略。练习中,可以通过挖掘习题,实现“倒逆”训练,让学生提出不同的估算策略。如教材练习四的第5题“学校食堂准备购买下面这些水果,100元够吗”,学生用估大法估算解决问题后,将问题改成“80元够吗?”让学生学会变换估算策略,运用估小法解决问题,体会估算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上杭县教师进修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5491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