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课堂教学的创新素质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079(2008)10-0045-0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也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当今,我们都在强调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青少年学生的创新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也为成后的创作好准备。在未来的社会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具有生产、分配、使用知识能力的人。而我们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和未来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观念、内容都相对落后这将影响着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和全面发展,历史课堂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恰好是我们贯彻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点。
一、加强引导、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掌握新知识的兴趣。
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历史学习起作推动、引导、维持、强化的作用。要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必须要加以创新、加以引进历史新的科研成果和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初一新生中国历史课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的文明仅仅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而我们中国的文明有多少年呢?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回答:五千年。我说:不,那是以前人们的说法,现在,我们中国的文明已经推到了七千年。就此一问一答,把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注意力一下就培养起来了。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摒弃旧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过去的教学模式多是采用填鸭式或满堂灌,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根本认识不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这就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的潜在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激发和调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从各个方面,运用各种新方法、新知识让学生进入一种全新的学习境界,改变过去被动的状态。
三、注重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及其学生基本条件的基础上,选择教学的最优方案、分类、分层次、因材施教。创新素质教育的主要培养点应该放在课堂教学上,但影响课堂教学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宏观上讲,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师、学生、课堂授课环境等。一般说来时间较紧、任务较重,因此更要注意抓住关键,抓住重点,抓住难点,采取启发式等多种方法,开启学生的智力和获取新知识的思维过程,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讨论研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发表不同的看法。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
四、加强学习指导
给予鱼还不如教予捕鱼的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真正把方法教给他们。历史学科就是鉴古知今、使人明智的学问,由于各种原因,在中学历史教育中一度出现僵化、教条的倾向,一提到历史课,学生的印象就是一大堆过去了的人和事,学历史就是要死记硬背,才能考高分,这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历史观,制约了中学历史教育的发展。要从庞杂的、精芜并存的史实中帮助学生去芜取精,吸取有益成分,并树立正确的史学观。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从死记硬背的误区中解脱出来,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特别是创新的思维习惯,训练有素的思维习惯。
总之,历史教学不应该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起学生获取知识、具有创新能力的过程。教师只有注意历史思想和方法的分析,才能把历史学方法作为一种创新思维和创新素质提高的工具交给学生,才能实现创新素质教育的目的――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59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