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一新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波

  摘 要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他的利息。”进入初中学段后,学生的身心将迅猛发展。他们进取心强而自制力弱,他们重情感而难以用理智控制感情,他们进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翔期,个性进一步发展。叶圣陶先生也说:“什么是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因此从初一开始,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让每一位同学赢在起跑线上。
  关键词 初中数学 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 05-0076-02
  一、自身调控的学习习惯
  1.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的空间。教师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自己掌握时间的分配,自己设计研究方法,自己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人生莫非学问也,能自作观察、欣赏、沉思、体会着,斯得知。”以往的学校教育,正是缺失了这种让学生“自作观察、欣赏、沉思、体会”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了一批但求附和而不敢自作主张、不敢力排众议的随波逐流之徒。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广阔的舞台,充分的表演时间,让其尽情表演。学生可能演得很好,也可能演得不好,但是这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在一天又一天的表演落幕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一天中发生的纷繁复杂的小事沉淀下来,审视自我的表演,判断是非对错的细微分野,逐步认识到愿学、会学、乐学、自醒、自励、自控的可贵,以此为目标,努力不已,逐步养成自我监控的习惯。
  2.加强数学思想的教学,不搞题海战术。题海战术下培养的学生思维呆板,没有创造性。教师不要过于追求习题的“量”,而要关心习题的“质”,精选具有代表性的好题精讲精练,给学生通过一道题领悟一类题的机会,给学生领悟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的时间,给学生反思解题过程的时间,这对发展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极有好处。
  二、正确预习的学习习惯
  第一阶段:先把教科书通读一遍,在不太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上课时针对这些疑问提出问题,通过教师的讲解得到很好的掌握。
  第二阶段:研究课本后的问题或习题,将它们解答出来,上课时将答案与老师讲解的正确答案对照。
  第三阶段:利用已经学习的知识和参考材料学习课程,将没有学过的内容做一番预习。当然,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做预习笔记,将新知识、重点、难点、体会等分门别类整理出来,这样既可以进一步巩固预习成果,又可以作为课堂笔记的基础。能做到这一步,不仅预习的兴趣会迅速增加,而且预习的功夫也会渐渐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三、课堂参与合作的习惯
  1.要养成良好的数学课堂学习习惯。农村中学学生水平不一、纪律差,课堂应组织学生专心地参与到教学环境过程,不分神、不做小动作、不做一切与课堂无关事情,专心听讲,专心思考,随着课堂教学步骤走。听课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因此,学会听课对初中生学习尤为重要。在听课方法上要特别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是直接用“耳朵”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课的过程L},注意:(1)听清每节课的要求;(2)听明白知识引入及其形成过程;(3)听懂每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老师对重、难点的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难点要在听课中弄明白;(4)听懂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课后要做好小结。当然,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方法防止“注入式”“满堂灌”,掌握讲授新知识的最佳时间,使学生听后有效,达到听课的根本目的。“思”是指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就没有发动起来,在思维方法上,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学习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2)深思,即追根溯源,大胆提出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内容,会“思”才会“学”。“记”是指学生做课堂笔记。初中生一般不会合理地做课堂笔记,通常是老师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把“抄”代替了“记”,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同学笔记虽全,但收效甚微。因此:(1)记笔记要服从听课,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疑点、记解题方法和思路。(3)记小结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记”是为了“听”和“思”服务的。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这一主要环节达到较好的境界。
  2.要养成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有的学生作业字迹潦草、做题马虎、错误率高;有的学生作业不规范、格式不按要求;有的学生对作业不及时的订正,没有反思的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是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作业习惯。因此要求学生在数学作业方面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3.要养成良好的数学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习惯。初中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所以,预习时应要做到:首先粗读,先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抓住本节知识的概况。其次细读,对重要的公式、定理、法则要反复阅读理解,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问题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可以先列预习题纲,使预习有目标,有重点。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坚持整理独一无二“错题集”学习习惯
  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是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这道题看着很熟悉,自己好像遇到过,当时还做错了,或者老师还讲过,但就是想不起来正确的做法是什么结果又做错了。这说明你并没有真正的掌握这个知识点,或者说没有掌握得足够牢固,面对一张讲过的试卷,学生有把握能拿满分吗?人总是能从自己失败中学到更多的东西,故要培养学生整理错题的习惯。
  整理错题集就是把自己平时考试试做错的题目抄下了,不仅把正确的答案写上去,还要把错误的答案加上,然后分析做错的原因,是知识点没掌握,还是忽略了使用的条件范围,或者是因为粗心计算错误。数学的知识点繁多而且相对独立,考试前复习时总是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才好,回想一下好像自己定义、定理、法则都懂了,但考试用到时却总是想不起来了。而“错题集”就像一张药方,既有“症状描述”,还有处方,对比错题集,能够很快的找到自己的不足,加以巩固,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跌倒一次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同一个地方连续跌倒两次。
  同时不少学生已经有习惯把错题集合起来再做一遍,但是很多学生不能坚持,这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学贵坚持”,要知道错题集是独一无二的,可以为你提供一个知识的框架,提醒你考察的重点和自己尚存的缺点,是你自己的“武功秘笈”,故要培养学生整理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错题集相当的重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8469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