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前教育师范生反思能力培养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安波 骆明月

  【摘 要】反思能力作为学前教育师范生的专业素质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高校缺乏对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导致其反思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在对学前教育师范生反思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别从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采用课程渗透的方式、实施活动化的课程方案及教师反思示范等方面对高校培养师范生的反思能力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学前教育 职前教育 反思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3-0055-0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能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被视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诸多的研究表明,在实践中在职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实效低下,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反思的认识不够、方法缺失、理论基础匮乏、学校支持力度不够等。笔者认为,主动的、积极的反思意识其实是思维批判性和独创性的体现,作为思维品质之一,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贯穿于教师培养的全过程。这决定了在对幼儿教师培养的师范教育阶段对准幼儿教师进行反思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目前高校对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仍存在很多的问题与不足。纵观相关反思研究,仍缺乏对学前教育师范生反思能力培养的系统研究。鉴于此,本文将对学前教育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进行一些探析。
  一 高校对学前教育师范生反思能力培养的现状
  1.高校缺乏对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强调幼儿园教师要具有不断进行专业化学习、实践、反思和提高的意识和能力。特别在“基本理论”和“专业能力”中均提出了对教师反思与自主发展的要求,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并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然而,目前培养准幼儿园教师的师范教育,并未对师范生的反思素质进行系统的培养,直接导致其走上工作岗位后无法进行有效的反思活动。
  第一,专业培养方案未对反思能力做出具体的目标要求。目前,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并未对反思能力做出明确要求,即使有涉及到“反思”的字眼,也是缺乏可操作性的。这使得高校对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缺乏制度支持与目标引领,从根本上导致了作为准幼儿教师素质之一的反思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第二,高校教师未对学前教育师范生反思能力进行有效引导。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并未对师范生的反思能力进行有效引导,导致师范生缺乏反思的意识及习惯。首先,在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还是以“填鸭式”的理论讲授为主,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的机会较少,导致学生思维相对狭隘,缺乏批判的意识及行为。其次,以幼儿园五领域教学法为主的专业实践课程及见习、实习环节是对师范生进行反思能力培养的有利土壤,然而高校教师也并未在这些教育环节中有效渗透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
  2.学前教育师范生反思能力的现状不容乐观
  反思作为一种重要的能力,无疑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对在校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亦是如此。一些有识之士早就呼吁培养师范生的反思能力,如杜威希望师范教育大纲应该明确把培养批判反思能力作为主要部分,并且把反思贯穿在整个师范课程体系尤其是实习中。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校师范生的反思现状不容乐观。首先,在校师范生尚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不成熟、经验狭隘、认识较肤浅,加之我国长期以来在发展教育的过程中,以应试教育为主、以素质教育为辅,以“填鸭式”的方式灌输知识,导致学生在反思能力方面有所缺失,使其缺乏思考和探究的意识与习惯。表现为他们不仅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缺乏思考与总结,在幼儿园见习、实习等教育实践环节也是走马观花,缺乏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导致教育实践不能很好地促进其教育实践能力的发展。其次,当代师范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成长中缺少磨砺,自主自立能力相对较差。同时他们往往更多倾向于以主观的兴趣和理想等
  二 高校对学前教育师范生反思能力培养的策略
  对于学前教育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主要应从掌握反思的专业知识、激发反思意识、养成反思习惯着手,为反思人格的形成打基础。然而,对学前教育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反思人格的养成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完成。
  1.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反思能力培养成为目标要求之一
  人才培养方案是关于专业人才质量的构想,应体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反思能力已成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之一,教学反思能力理应成为师范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之一。然而,目前现行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鲜有对反思能力培养的系统要求。因此,要系统培养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反思素质,切实提高师范生反思能力,必须从根本上调整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把“培养反思能力,促进专业发展”列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中。然而,由于培养目标是相对抽象和笼统的,反思能力培养的要求应细化到课程教学计划之中方具有实践操作性,在具体的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课程教学计划及实施过程中应落实对师范生反思能力培养的目标。
  2.采用课程渗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反思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对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不是单靠一门课程就能够完成的,需要通过多门课程渗透的方式,这要求高校教师应根据各门课程教学任务特点,自觉、有意识地在课程教学全过程中渗透反思教育的意识与行为,可以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及最终的教学评价来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培养其反思意识与习惯。例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反思的意识。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设计启发性问题,督促每一个学生动脑思考,使学生形成自觉参与、勤于动脑的意识、习惯与能力。其次,同学之间要讨论交流、拓宽思路、发散思维,思考某些想法的不足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再次,引导学生概括与总结。学生要把讨论、交流中蕴含的知识、思想、方法概括化,以便迁移到今后的学习、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中去。   3.实施活动化的课程方案,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有些人不主张对师范生进行反思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认为职前教育缺乏教育实践活动这一反思的土壤,其实,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实施活动化的课程方案、为学生创设反思情境来克服。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提供适当的问题或实例以促进学生的反思。接着,培养学生的反思技能。从这一层面看,对学前教育师范生进行反思能力的培养是可行的,五大领域教法课程、幼儿园见习与实习及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等,为其进行反思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只要高校教师抓住反思能力培养的契机,进行系统地反思教育引导,对学前教育师范生进行反思能力的培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幼儿园教育五领域教学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多采用活动化的课程方案。通过让师范生思考与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观摩幼儿园优质课程教学视频、模拟幼儿园教学活动等途径,引导学生采用独立思考与相互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对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进行思考与探究,在此过程中加强高校教师的反思引导与示范,使学生在学习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尝试组织与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进行系统地反思训练,培养其反思能力。另一方面,师范教育过程中学生有大量幼儿园见习及实习的机会,这是师范生真正融入实践、理论与实践结合碰撞的过程,也是其进行反思实践与训练的有利时机,因此,高校教师应针对学生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进行系统的反思指导,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
  4.采用教师示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
  高校教师应具有批判意识,努力成为职前教师反思的楷模,对于任何教育教学理论,不要人云亦云,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定论的东西,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冷静对待别人提出的见解,有主见地分析评价事物,并能产生出具有新颖性成分的思维结果。这要求高校教师应坚持批判的意识,积极对教育教学理论及自身的教学活动进行深度的思考与探究,这一批判反思的精神定会在其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在改善教学质量的同时,对学前师范生的反思也起到了示范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反思意识,引导他们不盲信权威,敢于质疑,勇于思考与探究。
  参考文献
  [1]马颖、刘电芝.反思性教学实现的条件系统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2):31~33
  [2]朱晓蓉.教师教育反思有效性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教育导刊,2010(12):71~72
  [3]刘文.职前教师反思能力培养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6):61~65
  〔责任编辑:庞远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9902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