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学习《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佑泉 陈立 靳彩虹

  [摘 要]《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标准》),对高校辅导员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和各职业等级能力标准进行了规范与要求。学习《标准》,提高认识,进一步明晰辅导员的职业概念及角色定位。坚持《标准》,加强培训,进一步提升辅导员队伍的职业技能和工作水平。明确职责,强化责任,进一步增强辅导员队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应该以“学《标准》,定措施,建队伍,抓培训,促管理”为工作新思路,全面推进《标准》的贯彻和落实,以期使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真正按照《标准》要求,向着健康、稳定、有序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辅导员 标准 职责 培训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007-02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标准》),对高校辅导员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和各职业等级能力标准进行了规范与要求,并注入了新的内涵,为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如何按照《标准》做好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是摆在我们每个高校领导者和学生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学习《标准》,提高认识,进一步明晰辅导员的职业概念及角色定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下发以来,各地各高校领导深刻认识到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高校均建立起了一整套辅导员队伍的选拔、培养、激励、保障的体制机制,辅导员工作条件、发展空间、待遇保障等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在人员编制、工资待遇、发展机遇、职称晋升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因此,《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对高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级高校都要坚决贯彻中央精神,着力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1],强化组织领导,制定政策措施,明确责任分工,按照专业化、职业化的标准建设辅导员队伍,切实把辅导员队伍建设好、发展好、管理好。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对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教育部按照“立标准、建机制、提质量、促发展”的整体思路,全面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2],研究制定并印发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标准》确立了辅导员职业概念,规范了辅导员的工作范畴,明确了担任辅导员的基本要求和条件,丰富了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建立了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明了方向,也为各级各部门、各高校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和政策导向。
  《标准》首次提出把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确定下来,并注入了新的内涵。《标准》指出,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教师,但又有别于任课教师。《标准》明确提出辅导员要向着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标准》的颁布让辅导员工作有劲头,晋级有盼头,生活有甜头,仰望星空有顶头。《标准》的颁布极大地激励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坚持《标准》,加强培训,进一步提升辅导员队伍的职业技能和工作水平
  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的培养工作,是加强队伍建设的关键。[3]通过学习《标准》内涵,我们深刻认识到:《标准》是参考依据,是行为准则,是职业规范,是最高要求。《标准》在高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真正发挥了选拔有标准,考核有依据,辅导有方法,思路有创新的主要作用。《标准》具有明显的导向性、渐进性和阶段性的特征,是一部很好的指导辅导员队伍建设和能力提升的规范文本。《标准》的出台,给予学校指导性的政策,让辅导员真正受益,为辅导员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注入了活力。《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一是为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奠定了基础。《标准》明晰了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了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4],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在学校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岗位有职责,育人有思想,做人有信仰。二是为制定和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奠定了基础,使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标准》内容全面,条例清晰,政策性、操作性强。三是为培训和选拔高校辅导员提出了具体要求和选拔标准。《标准》要求,高校辅导员应将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作为职业守则;应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方面不断拓宽储备,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应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备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因此,各高校都应坚持《标准》,加强培训,严格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选聘辅导员上岗。《标准》要求具体明确,选聘程序严格。通过培训选拔上岗,使辅导员感到培训有标准,职业有规范,指导有方法,工作有目标,努力有方向。
  三、明确职责,强化责任,进一步增强辅导员队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标准》对辅导员的定义及职责做出了明确规定,即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3]《标准》还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进行了等级划分,共划分为三个等级,包括九项内容(三级九项),并对辅导员职业功能的工作内容进行了梳理和规范,明确了各级辅导员的职能。《标准》科学规范,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从初、中、高三个职业能力等级对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九方面的工作内容进行了梳理和规范。[4]对辅导员在不同职业功能上应具备的能力和理论知识储备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学校必须按照《标准》和辅导员的岗位要求,明确职责,强化责任,细化标准,加强考核,努力推进辅导员工作健康有序发展[5],让辅导员真正体会到工作有激情,学习有蓝本,考核有标准,职能有划分,发展有方向,责任有担当,从而使辅导员根据自身的工作年限,更清晰地对照自己当前所处的职业发展阶段和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担当起自己应有的职责,明确自身职业发展努力的方向和目标[6],按照人才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提升。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综上所述,辅导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教育引导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任何时候都要把“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教育人、人育人”作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贯穿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生活和其他一切工作当中。[7]目前,我校已结合工作实际,成立了贯彻落实《标准》领导小组,以“学《标准》,定措施,建队伍,抓培训,促管理”为工作新思路,制订了具体措施,规范了辅导员工作岗位职责和辅导员准入标准,拟定了辅导员培养培训方案(我校辅导员培训工作正在分期分批进行),划拨了辅导员培养培训专项经费,提出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发展长远规划。我校通过建章立制,加强队伍,完善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和管理机制,明确辅导员角色定位。[8]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已按照《标准》要求逐步走上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良性循环轨道。立德树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以人为本是我们的工作理念[9],这已成为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和班主任辅导员的深刻共识和实际行动。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 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
  [3]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2005]2号.
  [4] 王金文.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8(17):144-145.
  [5] 肖重阳.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职责探析[J].学理论,2009(23):202-203.
  [6] 王超.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思考[J].政治教育研究,2013(4):119.
  [7] 毛德均,代艳.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137-140.
  [8] 余汉钧.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责和角色的重新定位[J].才智,2008(24):269.
  [9] 陈宁.高校辅导员工作之我见[J].传承,2009(4):78-79.
  [责任编辑:陈 明]
  [收稿时间]2014-11-21
  [作者简介]陈佑泉(1964-),男,甘肃平凉人,硕士研究生,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医学教育教学与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0206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