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学校对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管理的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学

  心理健康就是指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相对稳定,相互协调,充分发展,并与客观环境相统一和适应。对于学生而言,健康的心理包括智力正常、情绪良好、意志坚强、行为统一协调、人际关系融洽等方面。青少年时期学生身心发展迅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的心理发展对于以后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它的组织系统、管理制度、人际关系及其他客观环境都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学生中不少心理和行为方面的问题往往就是学校的不重视造成的。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历程,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有心理疾病或障碍的学生,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疏导、矫正,形成完整的人格。现就我校对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管理的途径阐述如下。
  一、加强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
  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如果教师自身心理失调,就会影响到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损害。因此,学校定时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帮助教师不断改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使教师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教育事业,防止情绪上的偏激,克服认识上的绝对化及看问题的片面性。要求教师性格开朗,对待学生和善可亲,耐心、公正而有礼貌,善于运用表扬的方法,对学生不能态度傲慢,自高自大,更不能训骂、讥讽学生。
  二、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营造健康的课堂气氛
  课堂中的社会气氛指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和态度感应,它主要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活动的领导方式。心理学实验证明,教师的专制作风、对学生严厉的态度、死板的教学安排和控制,会割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造成学生的心理紧张、神经过敏和相互攻击。而教师与学生在共同讨论、磋商中学习,经常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则会大大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学校加强了对课堂教学的管理,采取听教师随堂课、询问学生等形式了解教师在课堂中的情况。对有专制作风,对学生严厉、粗鲁的教师进行批评,并纳入教师师德师风考核,以此来督促,以营造健康的课堂气氛。
  三、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管理,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
  学校安排专业人员担任健康教育课教师,要求任课教师认真备课,认真上课,使学生增加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同时,学校确定了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其他教育相互融合,相互渗透。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教育学生科学用脑,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促使每个学生能健康成长
  同一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大致相同,但每个学生都与其他学生在神经类型、气质、个性和能力水平等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因此,学校教育和教学除了要照顾到学生共同的心理发展水平外,还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对不安静、难以控制自己的学生,要注意加强意志训练,增强他们的自制力;对于内向、羞怯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创造条件使他们更多地参与学校的活动,帮助他们逐步适应环境;对于动作迟缓的学生,要给予经常的帮助,不要进行严厉的批评,以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对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采用必要的手段进行“挫折教育”,鼓励他们多与外界交往,在交往中学会宽容、忍让,并且培养他们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习惯。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应该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对有各种身心障碍的学生给予特殊的关注和帮助,创造各种条件,使他们的身心最大可能地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王志成.班主任角色意识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4(25).
  编辑 张珍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0433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