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分组教学课程的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左喜兴

  【摘 要】分组教学课程改革大大改进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分组记分评价,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有效参与,指导学生学会合作技巧,进行合理组织调控,全面评价,激活合作,保证分组教学的互助性和高效性。
  【关键词】合理分组 有效参与 全面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087-01
  分组教学课程改革大大改进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善了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确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但从教学表现的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讨论不充分、学生讨论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可是怎样才能让学生做到“活而不乱”呢?
  一 相信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互助、互学的能力,使学生在讨论中学习,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采取教师“满堂灌”、学生机械听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使学生的学习方法机械而且呆板,并对老师产生很强的依赖性和惰性,时时处处等待老师教,不会主动学习。实行分组教学后,按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要实行小组交流讨论和互帮互助的形式,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可以避免成绩差的同学羞于问老师而成绩不理想的情况再次出现,并使成绩好的同学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产生学习的自豪感。
  二 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高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分组教学前,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反应快的几个同学抢先回答的现象,致使很多学生听到他们的回答后便不再思考,时间长了,便造成班里反应较慢、成绩较差的那部分同学懒于动脑的习惯,造成恶性循环。分组教学后,改变了已往“一锅煮”的现象,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思维能力。
  三 给学生压力,更得给学生动力
  确立了小组,不定时地根据情况召开组长会议,做一下前段时间的工作总结和查找存在的问题,也聊一聊本组内哪个同学进步大、哪个同学思想上有什么转变(由好变差,由差变好,或者是思想上有什么小波动)都说一说,交流交流,也互相出出主意,谋划谋划以后怎样做会更好。但须明确,组长是给同学们服务的,切勿在组员面前耀武扬威,这样就不足以服众了。作为老师,我悄悄地与组长及有关人员交流,适当放宽政策,不能使他们压力过大而感觉很多事情是完不成的或是与别的组竞争是不可能的,让他们在有压力的同时也有足够的工作动力。有动力就有了工作的热情,有了工作、学习的热情,何愁课堂没效率,何愁成绩不提高?
  四 分组记分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改过程中我采取了分组记分评价的措施。分组记分使教师得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在课堂上亲自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则通过引导、分组记分来展示不同组之间的学习情况,让学生之间有所对比,真正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人,也解决了学生学习到一定时段产生厌烦状态的问题,从而使每组的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并且能经常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在分组教学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具体包括:在合作中,各组之间差异较大,有的组能较快地完成任务,产生新的想法和问题;而有的组学生却停留在表面的探究,不但不能深入,甚至连最基本的问题也不能解决。不能解决问题的小组主要表现为成员缺乏必要的交流和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倾向性,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缺乏必要的训练;部分学生在小组内表现懈怠,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上述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动起来,把学生的积极性最充分地调动起来,在课堂上不让一个学生有空闲的机会,让学生说,让学生讲,让学生展示,让学生落实,学生按照小组形式围坐后,教师要善于组织、引导、调控学生,充分利用教室里的三块黑板,让更多的学生上黑板写、讲。
  总之,尽管课改过程中仍需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做出相应的改进和调整,但课改所带来的好处还是不可忽视的。课改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一个整体的归属感,会让后进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产生一种向上的动力;同时,学生开动了脑子,养成了爱动脑的好习惯。然后在讨论过程中将知识来了个“回笼”,掌握得更加扎实;还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让学生养成了爱帮助人、关心别人、懂得尊重人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王洁.综合课程开发与案例[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丁伯荣主编.走进新课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项红专主编.初中科学探究活动设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5]沈权.现代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03(7)
  〔责任编辑:林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0628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