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晓婧

  摘要:中国旅游地理是高职旅游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作为职业教育的课程,中国旅游地理培养的不是地理学家和专业的地理工作者,而是旅游业的一线从业人员。因此,本文从满足旅游就业岗位的职业需求出发,结合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特点,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搭建了课程设计的框架,并对课程设计内容、教学改革方法及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关键词:中国旅游地理;高职;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105-02
  中国旅游地理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文化底蕴积淀课程。课程的特点为内容知识多,理论少,需要记忆的多,理解的少,课程难度不大,但是内容枯燥。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主要是针对如何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何能够自主学习和快乐学习。
  一、中国旅游地理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依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明确课程任务,确立教学目标;依据本课程学科体系下的教学内容,结合企业岗位工作需要,选取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从具备观念、使用工具、知识铺垫到实际应用的四个教学模块;采用课堂讲授、任务教学、自主学习、竞赛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针对课程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教学内容,采用针对性的评价方式。
  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内容与知识体系改革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传统的教学内容一般都分为总论和分论,即总论为中国旅游资源概况,分论为各旅游区资源概况,这样的教学内容,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知识体系缺乏实用性,难以完成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但对于文科专业文化底蕴积淀课程,教学内容很多是客观存在的真实固化的事物,因此我们只是对内容进行了序化与重新的选取。同时,通过专业分析,确立了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所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点,其中有一部分理论知识是这些核心课程所不能解决的,因此需要像中国旅游地理这样的课程进行知识积淀和补充,我们在教学内容中也容纳了这些知识。
  结合学科体系下的内容和专业分析,我们进行了知识的重构与序化,设计了4个教学模块,即:旅游地理观念知识、旅游地理工具、旅游地理构成要素和分区旅游地理应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是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运用的过程,第一个模块,旅游地理观念知识,主要介绍旅游地理空间系统构成、旅游地理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具备旅游地理观念,具有地域空间感,称作具备观念阶段;第二个模块,旅游地理工具,目的让学生掌握旅游地图的使用,旅游信息资料的搜集,称作使用工具阶段;第三个模块,旅游地理构成要素模块,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旅游地理专项知识与技能,我们称作知识铺垫阶段;第四个模块,分区旅游地理应用,目的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称作实际应用阶段。整个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按照从具备观念、使用工具、积累知识到实际应用这样一个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过程,是从宏观的掌握到微观的分析,同时,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我们还突出了为区域经济服务的理念,其中区域旅游分析、关东文化林海雪原旅游区都是重点介绍与吉林省相关旅游地理知识。
  三、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实施设计
  教学内容选取之后,我们要进行教学实施设计。本课程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了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以下我将结合教学内容,就教学方式在教学实施中如何运用进行介绍。
  1.课堂讲授。对于入门知识和难理解的知识,我们通常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以旅游地理观念知识为例,该内容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旅游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学习旅游地理的方法,具备一定的空间地域感,由于这部分理论知识比较抽象,难理解,因此我们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通过列举大量的案例来加深理解,我们采取撰写报告的形式来进行考核,这样有助于考查学生是否掌握旅游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否已具备地理的空间区域感。
  2.任务教学。带着任务学习,既学会了知识,又学会了如何应用知识。对旅游地图这一教学内容,目标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各类旅游地图,而不是绘制旅游地图,因此我们通过不断的任务练习,让学生形成空间地域感,提高学生阅读旅游地图的技能。我们通常按照教师讲授、布置任务、完成任务、成果反馈这样的教学环节来进行,比如说一张简易中国地图,我的教学任务是旅游省份的分布,我会让学生在图中标出黄山所在的省份,首先要知道是黄山在哪个省份,这个省份在地图上的哪个位置,还要描出它的轮廓,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做起来很多人都会出错。我们还可以在地图中标出丽江古城、平遥古城所在的省份和中国的五岳的大概位置。通过这样的小游戏、小任务,来加深学生对中国旅游地图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是从简单到复杂,比如说请在图中绘出吉林省著名的旅游线路,学生就要首先找到吉林省地图,查阅资料,得到吉林省旅游线路相关信息,然后绘出线路图。
  3.让学生当老师。对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讲出来,是记忆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同时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区域旅游分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旅游资源、旅游交通、旅游线路的相关知识,能够对区域旅游进行分析,这一教学内容我们主要采用了如下教学环节。通常教师会给出备课任务单,学生按照任务单写一份简单的备课计划,按照备课计划的思路,进行备课,准备讲稿和制作PPT,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讲课活动,教师和学生会按照评分表进行评价,教师最后做知识和表现两方面的总结。
  以吉林省为例。首先,教师将这一内容分解成三个小内容,吉林省旅游资源分布状况、吉林省旅游交通布局、吉林省经典旅游线路,把学生分成六组,每两个小组负责一样的教学内容,在备课任务单中,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细致的教学内容,学生按照教学内容查找资料,从中发现这部分内容的重点、难点,这个目的是让老师知道学生的问题在哪里,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接下来进入备课阶段,学生要从书籍和网络上搜集相关的知识材料,然后与小组成员讨论进行整合与删减,得到讲稿,并制作成PPT。在课堂上我们进行讲课展示,通过展示我们可以看出小组的态度,完成任务的质量,在每一次的成果汇报中,我们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就是学生获得的知识量非常大,知识面非常广。随后进入评价阶段,对每个小组的表现,不仅是内容上的评价,对完成任务的过程也要进行评价。最后是教师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上述环节结束之后,学生完成课后总结。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完成之后,学生不仅可以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可以拓展知识面,提高主动学习的兴趣。   4.活动。对于文科类文化底蕴积淀课程,丰富多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有效记忆与积累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我们主要采用了三种活动:旅游推介会、编制顺口溜和每日一题。旅游推介会是在课程后期举行,由每个小组代表一个省份,进行该省旅游产品的推介,推介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便于学生形成地域空间感。学生们会通过各种途径来搜集有关该省的介绍材料,比如旅游宣传手册,推荐旅游网站,自己制作PPT向同学们介绍该省的旅游资源,最后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各小组进行评价。
  为了加深记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地理知识按照某个主题穿成线,使其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建构知识。比如介绍东北旅游区地理概况、气候农业、自然资源和城市工业,学生会编写顺口溜。
  对于知识类课程的学习,每日一题是非常好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丰富自己的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5.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本课程一项重要的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实践探索,我们认为自主学习的难点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有效的实施监控。在自主学习中,我们设计了6种自主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一种活动都有设计方案、过程材料、实施监控及考核评价,每一次活动的步骤都是布置任务、活动展示、教师总结和考核评价。
  以分区旅游地理教学模块为例,本教学模块的教学目标把已经学过的旅游地图、旅游资源知识、旅游交通知识和旅游线路知识运用到分区旅游地理应用当中,掌握分区旅游地理的资源、交通和线路概况。
  每一次活动的开始都是由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告知学习目标、学习的知识点,告知活动类型,教师要对整个过程进行抽查,最后在课堂上完成活动,老师在活动结束后要给出总结,并进行测验,这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老师可以梳理学生学习到的零散的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便于学习能力的逐步提升。
  四、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改革的特色与创新
  1.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突出基础课为专业核心课服务。课程内容按照从建立地理空间观念到理论知识运用与实践,重新组织,打破了传统中国旅游地理总论、分论介绍的模式,强化了学生课堂学习与旅游实践的联系,注重实用性,并且在选取教学内容时,突出为专业核心课程服务。
  2.教学活动的多样性,体现快乐学习。本课程围绕教学目标,针对每个教学模块不同的内容及内容特点,在教学中尝试了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目的是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枯燥的知识学习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快乐学习的氛围。
  3.突出为区域经济服务的思想。本课程在涉及到有关吉林省旅游地理方面的知识,内容丰富,紧密结合导游资格证的考试内容,突出为区域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保继刚,张骁鸣.1978年以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的检讨与反思[J].地理学报,2004,10(增刊).
  [2]唐欣然.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教学研究,2008,(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1642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