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读法指导 提高阅读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友报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助于信息输入强化记忆,有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和审美情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实现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乐读 善读 勤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就显得更有必要。教育理论告诉我们:“阅读是学习之母,能力之砥,智慧之源,思想之船。”尤其是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因此,加强读法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更具重大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指导读法,激发学生“乐读”的感情
  实践证明,学生只要心中有“法”,阅读起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效果就会明显不同。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就是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尝试这种幸福,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敢于独立闯进人类智慧的无边海洋的勇士。”这也说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乐读的感情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中,我先通过向学生介绍《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阅读心理方面的知识,向学生明确读法的意义、指明阅读的重要性,激励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此外,我还组织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写《我的阅读心得》的作文,并精选几篇出来供全班交流,力求使学生从“要我读”变为“我要读”、“我会读”、“我能读”。与此同时,我还结合教材的内容向学生传授基本的阅读方法,诸如:批注法、诵读法、对比法等。这样,由于阅读指导得法,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都能乐此不疲地进行广泛阅读,学生不仅喜欢阅读教材上的文章,还喜欢搜集、阅读许多的课外有益的文章。
  二、因材定法,提高学生“善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乐读的同时,我们还要让学生善读。善读,是在理解上下工夫,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内容的来龙去脉、篇章结构的安排、遣词造句的功力有所认识,有所理解,才会读有所获,才能称为善读。在阅读教学上,教师应对学生加强阅读技巧的指导,力求打破过去单一的教学程式,不能一上课就按教参的内容背、读,而是以课文为范例,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叶老曾指出:“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坚,乃为善教者。”因此,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把老师教的方法在阅读实践中运用、掌握、修改、补充,逐渐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读书方法,达到可以活用各种方法自求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我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对课文中结构形式大致相同的几个段落采取举一反三法。先重点指导学生精读一段,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再让学生自学其他相似的段落,指出它们在写作内容、写作方法及技巧等方面的异同。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一课中第四段至第七段的结构形式基本都是一样的。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习第四和第五段这两个重点段,并总结这两段的学法,再启发学生把四五段和六七段进行比较,找出结构上的相似点。学生不难发现:这四段都是按先总后分的方式来安排结构,即先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再具体说明这种特点。这样,不仅节省教学时间,而且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阅读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又如,用直入重点式直接讲读重点段落。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教材要求注重人物形象的分析。我则反其道而行之,主讲环境描写的作用,因为前面《故乡》一课我对人物形象分析得很透彻,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并且对刻画人物形象这一知识点把握得很好,于是我就放弃了这个训练,而进行了另一训练――对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讲解。一堂课讲下来,学生学得好,我也上得轻松,难道这样的教学效果不成功吗?我尝到的多次甜头告诉我,直入重点式直接讲读重点段落,突破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这种方式尤其适用于一些自学课文。因为自学课文要求教师讲解的内容相对少,而对学生自学的要求渐渐提高。直入重点式可以达到“教就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理解境界,使教师轻而易举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再如,一些课文往往有一条牵一发而动全篇的线索。因此,我们教学时,可以从主线入手,提纲举目,沿线扩散,合并思考,简化头绪,化难为易。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三、坚持实践,培养学生“勤读”的习惯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为此,老师要充分认识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大意义,坚持督促学生勇于参加阅读实践,熟练掌握各种阅读方法,并把这些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在反复的运用中得到巩固和提高,养成依法“勤读”的阅读习惯。如,在“散文阅读法”的指导中,我先把阅读方法的要领教给学生:一找线索;二看文章如何联想;三体会文章如何用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表现广泛而多方面的内容从而集中揭示中心思想。然后我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反复运用,实践这一方法。最后我鼓励学生用这一方法去阅读教材中同类课文,并热情地向学生介绍课外阅读文。为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还组织学生成立“读书会”,定期写读书心得,定期开读书交流会。达到不断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这一目的。
  事实证明,教给学生阅读的钥匙,不但能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能广泛阅读有益的文章,从而达到不断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詹叶萍.语文教学中的读法和学法指导.职业教育研究.2002年第10期.
  2.王景兰.变“讲课文”为“教读法”.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9期.
  3.赵淑霞.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五读法”.魅力中国.2009年第26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25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