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姚立宁 王宇川 陈晓平 陆虹璋

  摘要:教育信息化正深刻影响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机制。本文针对教育信息化的特点,以广州现代信息工程学院为例,介绍了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以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教学创新的举措,包括构建教育资源平台、改革技能培训体系和塑造大学生信息素质形象等,分析了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对教育教学创新的促进和引领作用。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优质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095-02
  一、概述
  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1]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并提出了“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和队伍建设为保障”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指导思想。《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2]也明确提出了“提高信息化水平”的要求。显然,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广泛应用的大背景下,信息化这一源于科技范畴的概念正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办学机制。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亦是如此,不仅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一个新的重大课题。
  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教育改革趋势下,与信息化办学机制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和知识传播渠道的拓宽已成为提升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教育信息化特点的基础上,以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了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包括构建教育资源平台、改革技能培训体系和塑造大学生信息素质形象等,分析了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对教育教学创新的促进和引领作用。
  二、教育信息化特点
  (一)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点
  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是指有效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实现数字校园,包括校园网络化、优质教学资源信息化、学生学习自主化、管理信息化等,其重要的标志是全球化、自主化和智能化。显然,这一内涵的实施核心就是教学模式创新和办学模式改革。也就是说,教育信息化必将推动教育理念的多方位改变,如将封闭式的办学理念转变为开放式、将物质型的办学思想转变为信息网络型、将推动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自主式和互动式等。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承载这一系列转变的过程可以归纳为下述三个方面。
  1.教学过程信息化。通过硬件、软件的建设和教学模式的改变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全过程,在教学设计上强化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在实践教学中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在互动反馈中加大自主学习空间。这一过程不可简单理解为利用信息技术将教科书和黑板搬到网络和屏幕,其实质是对现行教育系统进行全方位地改革和改造。
  2.教育环境信息化。通过校园网络建设和信息兼容,实现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包括教师教学办公的平台化和学生管理的即时化。在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下形成教与学的信息化条件,特别是硬件、软件和人文环境的兼容,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支撑条件将对学生的教育延伸到课堂外和校外。
  3.教育管理信息化。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和信息化办公系统,建立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库和动态监测政务,推进基于现代信息工程技术的规范管理流程,包括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提高教育管理效率。
  (二)高职教育信息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在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也凸显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信息化基础建设相对落后和不均衡。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信息化支撑系统方面的建设相对薄弱,距离互联互通的要求尚有不小差距。
  2.信息化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由于信息化教师队伍存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不仅是建设资源不足,即便是对于一些现有的公共通信资源和各类教育资源的应用效率也不够高。
  3.信息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达不到要求。根据调研,目前民办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方案有很多是根据上级要求参照其他院校制定,并没有针对自己院校的专业特色,也没有投入相应的资金,这些学校在教育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方面缺乏必要的实践,也缺乏有效的推进方式,在信息化发展环境、信息化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尚处在刚刚起步阶段,更谈不上科学的管理机制了。
  三、教育信息化体系构建内涵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2005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一直以来,学院坚守的办学特色就是“以信息化建设促学院创新发展”,在构建全信息化办学新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建设全信息化教学平台、构建现代化技能培训体系、塑造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战略发展目标,在教育信息化体系形成及信息化技术与教育融合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实践。
  (一)建设全信息化教学平台
  为加强全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建设,学院在调整人才培养基础上加快了对课程和专业的数字化改造,一方面明确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国际/国家/省的MOOC平台、课程学习网站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加强课程教学资源的平台建设,包括电子教材、微课、习题、考试模拟题库、在线测试等。学院每一学年都有需完成的全信息化课程建设提出的明确目标和验收标准,通过严格的评审对所达到的课程并给以适当奖励、对尚未达到要求的课程给出整改时间。学院也通过举办信息化教学竞赛来分享资源平台建设的经验,并提出了通过逐年增加全信息课程门数逐步达到全部公共课自主在线学习和集中在线学习并存的网上开放教学模式。
  另外,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的意见》(粤高教[2014]5号),学院正在酝酿以推进学分制为抓手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运行机制中的支撑作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全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的重要支撑与保障。学院为此加大了投入,除了积极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的学习和能力培训之外,还制定了相应的人事管理制度和专项师资奖补经费,鼓励教师进行专业人员信息化能力标准、管理人员信息化领导力标准的教改研究,鼓励教师探索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通过几年的运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支满足全信息化教育教学要求的教学团队正在形成。   另外,学院认识到,以教促研,边教学、边建设、边科研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模式是促进信息化平台建设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自2013年以来,学院已立项相关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等项目94项,努力营造了以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拉动科研、以科研促进信息化建设的良性循环。
  (二)构建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技能培训体系
  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具有现代化技能特征的培训体系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学生顶岗实习等内容。根据全信息化教育教学要求,学院除了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提高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和加大实践教学内容外,在突破传统教学方法方面也进行了改革与创新:一是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将工作过程质量标准融入到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之中,基于网络资源和信息化技术,以及实训平台建设周期长、仿真实训更新周期短的特点,将有关实践教学内容从现实到网络进行结合,从现场教学到计算机仿真融会贯通,依托信息化技术尝试了“虚拟实践和仿真实践”,更好地推行了“项目教学”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二是在考核方式上多方位发挥信息资源作用,学生的网上自助学习和教师的网上实时跟进在很大程度了弥补了实践教学师资不足、管理不到位的缺陷,对于促进学生的实操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了积极的作用。三是改进和完善了实训中心的管理体制,学院实行的“资源共享、统一管理”的模式更好地发挥了实训中心的载体作用,不仅提升了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更好地发挥了资源的整体效益。
  (三)塑造大学生信息素质
  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信息技术方式接受知识,这种信息化特征冲击着传统的大学生德育教育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突破时空限制的主动教育模式,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及人格的修养即成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前提。
  围绕“修德、弘毅、笃能、创新”的校训和办学特色,学院在人文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基础上,将学生“既能熟练使用信息工具进行基本网络自主服务,又具有适应信息化平台的知识结构”作为信息化教育一个重要标志,重新制定了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规划,开设了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对于达到合格要求的学生颁发信息素质教育合格证书,极大地拓展了通识信息素质、专业信息素质和实践创新信息素质的培养路径,使培养的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创造方面更具特色。
  另外,针对学生的素质养成环境,学院在延伸课堂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素质养成氛围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如举办信息素质教育讲座、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竞赛等。
  四、结语
  教育信息化的办学理念将全面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将会带来一系列的转变,不仅仅是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和办学模式的转变,也包括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地位的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等,这些转变将会影响到学校的每一个教育者、被教育者和管理者。广州现代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以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教学创新”的实践中做了初步的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也获得了一些体会,在未来的几年,打造现代信息品牌,以突出的特色推动学院高职教育全面改革仍然是学院的主要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科技司.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Z].2012.3.
  [2]国发[2014]19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2888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