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科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幼儿自主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丽芳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72-01
  幼儿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的欲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1 探究元素,贴近生活
  我们在教学中选取幼儿较为熟悉的材料进行探究,通过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究,就能发现和感觉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从而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才能保持长久的强烈的对周围生活中科学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1 提供适度新颖的现象
  每当幼儿面对未知的现象时,头脑中新的信息就会与原有的旧信息进行比较,幼儿就会对新现象产生疑问,提出疑问。因此,教师为幼儿提供的事物要具有适度的新颖性。
  例如:在“有趣的小蛇”活动中提供乐高积木进行拼搭小蛇。以幼儿的已有经验,就会把乐高积木堆高向上拼搭,在活动中要求是拼搭出一条小蛇。当小蛇拼好后,教师引导幼儿比较谁的小蛇最长。幼儿探索如何拼搭使小蛇的长度达到最长。当幼儿在将小蛇拼搭成最长之后教师又提出问题:怎样使小蛇扭动起来。教师通过一次次给幼儿提出适度新颖的现象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发现问题。
  1.2 提供与原有现象相矛盾的现象
  幼儿已有的经验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石。然而,却有许多科学现象与幼儿的原有经验相矛盾。例如:在科学实验活动“分不开的书”中,以幼儿的已有经验,书是一本一本放置拿取都十分方便的,书又如何能分不开呢?而提供的材料只有两本书,并没有胶水可使用,怎么办呢?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联想到游戏时拥抱在一起分开彼此就没那么容易了。通过多次尝试发现两本相互紧紧拥抱的书两人用力拉也怎么都拉分不开。通过实验活动解释其中的原理是:书的每一页纸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使得书分不开。
  2 设置矛盾,引导思考
  问题是幼儿探索行为的方向盘,是幼儿探索学习的出发点,也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保证。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幼儿探究学习的过程。
  2.1 提出矛盾性的问题
  头脑风暴法可以使幼儿习惯动脑,并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使用头脑风暴法,能够帮助幼儿思考如何解决矛盾性问题。例如:在科学活动“保护蛋宝宝”中,如何用一张纸将鸡蛋保护好抛向空中落下后蛋壳不破碎。这个问题立即引起了幼儿的一连串想法:有的说用纸包住鸡蛋、有的说把纸卷起来将鸡蛋包在中间、有的说将纸卷成一个锥形,把蛋卡在里面。在活动中我们将幼儿的想法都一一记录下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哪种办法可以成功。
  2.2 指出矛盾的事实
  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有限,所以在活动中时常会出现与原有经验相矛盾的问题。教师除了要支持与鼓励幼儿想法外,有时还需要指出矛盾的事实,使幼儿看出自身原有的错误或问题的多面性。例如,在科学活动“折断的铅笔”中,装有半杯水的透明的杯子放入铅笔,再对铅笔进行观察。有孩子提出疑问,难道笔本来就是“折断”的,但是当笔从杯子里取出时笔怎么就变直了?为了引导幼儿自主探究,提供了多种材料,请幼儿选择将笔、尺、筷子等放入有水的杯子中进行观察,幼儿发现当物品放入有水的杯子中时,所有的物体在水面与空气交接处都像变成了两节。由此可见,由于幼儿认知水平的有限,通过教师指出矛盾的事实使幼儿认识到之前的错误,从而进行探索。
  3 主动探索,得出结论
  在幼儿表达某种观点时,教师不要直接指出对与错,而是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探索,让自然结果和客观事实来挑战幼儿的认知,从而证明或推翻幼儿的原有结论。
  3.1 将错误作为探究契机
  在幼儿探索活动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先观察幼儿的探索行为,不可直接打断幼儿的活动。例如,在科学活动“懒惰的硬币”中,实验是硬币放置在扑克牌上,然后将扑克牌迅速抽出使硬币能够顺利掉入杯中。实验后幼儿发现,为什么有时硬币还是在扑克牌上并没有掉入杯中?怎样才能使硬币掉入杯中?替换成其他物品实验也能成功吗?然而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有幼儿能够顺利地将硬币掉入杯子,有的幼儿却实验失败。幼儿通过互相交流结论发现,抽扑克牌时的速度快慢会影响实验操作的结果成功与否,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发现了速度与物体惯性之间的粗浅认识,速度快作用于物体的惯性就大,速度慢作用于物体的惯性就小。
  3.2 为幼儿提供必要的帮助
  当幼儿确实因自身经验和能力有限,而导致的探究无法进行时,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帮助。例如,在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桥”中,给幼儿提供一张纸、两个牛奶盒及一些木质积木,比比谁堆放的积木多。刚开始,幼儿都尝试将牛奶盒靠得很近或两两连接在一起。这时,教师没有马上予以否定,而是做出反应提示,桥是什么样的?桥中间是可通行的还是连在一起不能通行的?以引导幼儿正确探索。幼儿马上意识到了这个做法不是最好的方法,并进行调整。有一名幼儿想到了将纸折成扇子形后打开架在牛奶盒上的方法,于是教师请这名幼儿来介绍他的想法。通过幼儿自己的介绍,从而引导其他幼儿化解难题,幼儿就能接着探索纸折次数的多少与放积木多少的关系。
  4 提供机会,表达结论
  对于实验的结论教师要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进行表达。每个幼儿都是平等的,不管幼儿回答的问题与表达的结论是否正确,教师都要提供幼儿自主发言的机会。让幼儿表达自己的实验观察与实验结果。例如,在科学活动“叠纸杯”中,每个幼儿10个纸杯,比谁叠的最高。请幼儿介绍自己叠纸杯的方法,通过幼儿的自主介绍,比较出哪种方法叠的纸杯最高。接着两个幼儿20个纸杯,合作叠高,比较哪组叠得高。叠纸杯每个幼儿都会,但要叠得更高,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方法,通过幼儿的自主介绍,他们能从实验的过程中梳理出叠得更高的方法,从而寻找到最好的叠高方法。让每个幼儿都在实验中有所收获。
  幼儿的科学活动是幼儿在成人的引导下,运用一定的设施和材料,以某种方式,观察、接触周围事物和现象,以取得对它们了解的过程。在以后教学过程中,笔者还要多多学习《指南》,以更好地领会指南精神,并将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6048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