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体验式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恒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一种教学理念。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教师和学生主体关系模糊、职责和界限分不清的问题,影响了理论“进课堂”“进头脑”。通过课堂内外主体间的互动交流体验,可以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体验式教学;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8-0113-03
  Abstract The subject experiencing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a kind of teaching activity, but also is a kind of
  teaching idea. For a long time, there are several problems here, suchas the blur relations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the confound with re-sponsibilities and boundaries that affects the theory into the Class-room and Mind. Through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subject experienc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s of subject experience; students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往往存在一个主观认识上的误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教学和课堂教学是对立的。事实上,实践性教学可以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对理论的体验和感悟,也可以称之为实践性教学。这种教学形式就被称为主体体验式教学。
  1 什么是主体体验式教学
  《现代汉语大辞典》中对“体验”一词的解释是:“亲身经历”“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1]。因此,有专家指出,所谓体验式教学活动是一项“遵循学生在学校期间所获得的全部教育性经验的课程理念,以课堂教学活动、日常生活体验、参观考察、社会实践和旅游活动等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以个体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为特征,以直接经验为主要课程内容,所展开的教学活动”[2]。这一界定既指明了体验式教学的实质,也指明了体验式教学的主要形式,即体验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而且是一种教学理念,具体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它还是一种育人模式。
  当前,体验式教学引入了主体性概念,以突出主体性在教学中的作用。何谓主体性?有专家认为:“主体性实质上指的是人的自我认识、自我理解、自我确信、自我塑造、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生命运动,及其表现出来的种种特性,如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等。”[3]
  主体性问题由来已久。但教学中引入“主体体验式”理念较晚。直到20世纪初,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杜威提出儿童“主体论”思想。杜威认为,传统教育把教育的重心放到教师、教材身上,而不是放在儿童的本能和活动中,弊病是显而易见的。“进步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由他们的活动获得知识。此后,欧美发达国家开始强调体验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理论界在20世纪80年代亦提出“主体性教育”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始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在教学中注重培育和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以促进受教育者的自由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如今,主体体验式教学已得到多数人的肯定。其中,贯彻主体体验式教学理念的实践性教学、研究性教学等方式,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主路径。
  综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引入主体性概念,既突出了教者和受教者在教学活动中的平等地位,又突出了教者和受教者在教学活动中的亲身体验。这就告别了以“主体―客体”思维模式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传统观念,以体验为中介,真正搭起师生间互动的桥梁。只要能够激发教者与受教者的“主动参与、互动体验”的课程,不管是在课堂内,还是在课堂外,都是主体体验式教学。
  2 为什么要实施主体体验式教学
  新形势下特别是新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紧跟实际,密切关注学生主体的“兴奋点”。重视学生的主动体验和内心感受,有力地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复杂环境,使得一些人在社会关系中利益格局调整、外来文化和思潮等冲击下,思想意识领域发生变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构成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主体关系模糊,职责和界限分不清。
  不可否认,在过去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就是“满堂灌”。教师处于明显的主导地位,不太关注受教育者的感受,也不能够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犯了“夸夸其谈”“吃力不讨好”的错误。“台上老师口若悬河,台下学生梦会周公。”久而久之,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厌倦情绪。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新媒体技术的大规模运用,既丰富了学生的信息来源方式,又拓展了学生的信息获取时间和空间,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他们需要和教师之间实现双向的互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形势,不仅要了解、熟悉新媒体的特征,积极革新和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而且要了解、熟悉新媒体时代下的学生,积极变革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形式。通过开展稳定有序的主体体验式教学,激发学生参与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主体体验式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接受、认同乃至信仰,是一个复杂的、把理论内化为对理论坚信不移并要身体力行的行为过程。在教学中,如果忽视这种内化功能,只是让学生记住思想观点、理论主张、历史事实、道德规范,即使取得高分,也很难真正积极主动地践行这些理论。因为理论终究是一种外来信息,它要入脑入心,还要经过人的感官系统刺激、认知、整合等阶段。
  在整合中,人们会将已选择的理论与已有的观念、情感、愿望、心理、信仰进行互动,从而使已有的思想观念进一步丰富。整合后,才是理论的内化活动过程。没有内化,理论还停留在人的“心理活动”阶段。内化才是一个由“心理活动”上升到“实践行为”的活动过程。它是人们在接受理论之后,对理论产生信服,使之成为自己生产、生活的内在组成部分和坚定信念,并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付诸实施的过程。人们自觉地运用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才是对理论认同和服从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人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尤为重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对接收到的理论有感觉,发自内心地去体验和感悟理论的价值,从而在情感上认同和服从理论。因此,只有重视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的主体体验式教学,才是真正有助于理论入脑入心的教学形式。
  3 如何实施主体体验式教学
  主体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需要在教学中加以贯彻实施。在具体的教学方法落实方面,可分为课堂上的互动交流体验法和课堂外的互动交流体验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主体体验式教学理念,就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为本”。树立以学生为先、以学生为主、以学生为荣的理念,明确教学内容和方式要优先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正当、合理需要;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身的自主性、主动性、自觉性,并加以激发、强化;明确教学效果要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当代大学生。
  2)以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思想政治理论指导实践为目标。要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让学生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场方法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要求。
  3)以满足学生的意愿和需求为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能否产生权威,关键要看客体能否接受和认同。这就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愿和需求,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学生喜闻乐见、自主选择的活动之中。
  4)以学生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在课堂内外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广泛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5)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源泉。这里的实际,既包括学生的真实的生活实际,也包括学生的“虚拟”的生活实际。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由此产生的是否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从生活中表现出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关注他们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并把这些体验和感悟作为教学资源反馈给学生,让学生“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从而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升华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
  1)课堂上的互动交流体验法。
  ①课堂讨论方法。可根据教学内容,也可利用党代会、“两会”以及各种重大纪念活动、各类突发性的重大事件为契机,由学生自主选题,开展专题性的分组讨论活动。
  ②课堂辩论方法。真理越辩越明。可依据学生关注的当代中国的社会热点问题,选好适宜的辩题,按照国际大专辩论赛的模式,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曲直,达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③课堂演讲方法。针对当前大学生热衷于社交媒体的现实,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微信朋友圈关注的热点话题,从中引导课堂讨论;也可让学生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演讲,并围绕演讲主题互相提问,形成互动。
  ④情境再现方法。可根据教学内容,播放相关的电影、纪录片等影像资料,如《建党伟业》《建国大业》《邓小平》等;也可根据教学内容举办模拟法庭、进行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感受、认知、接受和认同理论。
  2)课堂外的互动交流体验法。课堂之外的互动交流体验方法也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社会调查方法。相关教师要重视实践性教学,认真“上”好实践性教学课,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跟踪并指导学生完成调查报告。
  ②读书体验方法。培养学生一种从读书中获取知识、获取经验的良好习惯。读什么书、怎样多读书,教师要加以引导。教师可列出书单供学生选择,如《理论热点面对面》《青年们,读马克思吧!》《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等,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读书的心得体会。
  ③在线交流方法。社交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互动交流的第二空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利用微博、博客等平台,开展第二课堂。师生间的平等交流,实现了课堂上理论教学的延伸。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大辞典:上[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326.
  [2]佘双好.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2(4):54-58.
  [3]郭湛.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6225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