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等学校教育构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燕

  在我国古书中最早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管仲是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杰出政治家、思想家。在西汉刘向编成、汇辑管仲众多思想观点的《管子》一书“霸言”篇中,其中有一段这样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意为霸王的事业之所以有良好的开端,也是以人民为根本的;这个“本”理顺了,国家才能巩固,这个“本”搞乱了,国家势必危亡。管仲所说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国学大师张岱年牵头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将以人为本与天人合一、刚健有为、贵和尚中并列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要点。总之,管仲提出的“以人为本”应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当今我们既要继承,又要超越。
  一、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首先是“人”这个概念。“人”在哲学上,常常和两个东西相对,一个是神,一个是物,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大致说来,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主要是相对于神本思想,强调把人的价值放到首位。中国历史上的人本思想,主要是强调人贵于物,“天地万物,唯人为贵”。在现代社会,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作为一种发展观,人本思想都主要是相对于物本思想而提出来的。
  其次是“本”这个概念。“本”在哲学上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世界的“本原”,一种是事物的“根本”。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以及“学校教育,学生为本”等,都是从“根本”这个意义上理解和使用“本”这个概念的。
  二、“以人为本”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根本使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人而进行和展开的。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服务为本。
  (一)“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高校的办学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作为高校的管理者,贯彻这一理念,也就是贯彻以人为本的需求,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优秀人才。随着高校不断扩招,生源不断增多,大学生的个体特性和思维方式也表现出多样性。很多心理调查问卷中显示,学生不会和别人相处,交往能力差。作为学校管理人员,要多和学生交流,让他们学会为人处事的基本能力,才能更好地学习,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作为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和学生交流互动,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
  (二)“以教师为本”是做好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保障。
  以教师为本,就要把教师作为立校治校的基础和根本,真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者,是优良学风的酿造者,是学校声誉的建树者。在强调教师的人格力量、奉献精神,自律意识的同时,也要考虑教师自身的发展与需求。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也要遵循发展人、提高人、激励人、尊重人的原则,要善待每一位教师,精心呵护和维护教师的自尊心,在总结错误中成长,最终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三)“以服务为本”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必然要求。
  教育管理是育人的手段,通过加强管理可以提高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在现代教育教学管理中,我们要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建立起以促进人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以服务为本,就是要坚持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实现和谐、自由、全面发展的新教育思想观念,努力实现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使教育的育人理念和思想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高等学校的教育必须回归到“以人为本”上来。充分尊重和张扬个性的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对教育的十分现实的要求。它能更好的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大学生的潜能,营造更符合大学生张扬个性的制度环境,教育不仅应当以社会的要求作为出发点,而且还要以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张作为出发点。培养大学生自信、自尊、自爱、自强等品格。素质教育就其实质而言,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他要求将教育者作为人来培养,而不是当做机器或者机器的附庸来“制造”。大学才能具备生机和活力。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完善和发展,高等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并努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现实要求。“以人为本”是一切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一种理念与思路,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必须尊重个人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客观规律,尊重人的个性和自主性,尊重人的整体性和真实性,从而满足个人身心发展的整体要求,促进个人全面提高素质,才能全面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6557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