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游燕

  摘 要: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重视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成为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通过简要分析小学语文教学儿童文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的具体应用措施,以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儿童文学;文体特征
  语文学科不仅涉及各个领域的知识,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的重要阶段,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儿童学习更是丰富学生感情世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影响整合儿童文学,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的积极作用,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
  一、小学语文教学儿童文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不高
  小学语文课文主要以儿童文学作品为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普遍不高,在入职之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从而使得教学效果较差。而且,一些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落后,没有及时引进先进的儿童文学观念,一味采用传统的儿童文学审美理念,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的质量较低。同时,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及时掌握儿童文学的相关知识,不能完全了解儿童文学的体裁特征和美学内涵,从而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另外,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视野狭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反复引用同一部分的内容,制约了小学生文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2.小学语文教学与儿童文学的特征相脱离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准确地掌握儿童文学的具体特征,不能围绕儿童文学的美学特点,开展教学活动,致使儿童文学丧失了美学品格和艺术特性。在讲解儿童文学的课文时,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只是强调其工具性,刻意忽视其美学特征,从而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味采用成人式的教学方法讲解儿童文学课文,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另外,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忽视了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采用相同的方式讲解儿童文学作品,忽视了儿童文学作品的趣味性和押韵性,致使课堂教学氛围枯燥、沉闷。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的具体应用措施
  1.大力挖掘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儿童文学作品充满了童真和童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小松鼠找花生》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模仿小松鼠的表情和动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有效整合儿童文学作品,指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真实情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教学效率。
  2.准确掌握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
  儿童文学的文体形式主要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儿歌、戏剧和寓言故事等,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文体的形式特点,充分发挥儿童文学作品的艺术性,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合理讲解异乡生活的孤独,让学生通过词句来感受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在阅读课文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诵读、念唱的方式,让学生体味诗歌朗读的趣味性,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有着明显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根据教学的需求,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展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汤姆・索亚历险记》时,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充分展示主人公对自由、友谊、公德的追求,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儿童文学的积极作用,根据儿童文学的具体特点,大力挖掘小学生的童真、童趣,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徐礼邦.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儿童文学教学[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2)[C],2013(1).
  [2]杨锦红.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的应用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6(3):16.
  [3]把红强.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的应用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10):102.
  [4]马丽娜.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26):24.
  编辑 段丽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7082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