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师生双向互动在课堂教学中的效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苏慧
摘 要:课堂教学要突破常规,建立起师生互动的、开放的、真实的、多维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最终使学生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健康、愉快地成长。
关键词:课堂教学 师生 互动
随着未来科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们必须要重新审视现行的教学体系,确立学生主体活动在教学中的地位,将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引进学校教育的主战场――课堂。
一、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含义
与单向传播相对应的则是双向互动式学习,互动主要是指人与人、人与群体或者是群体与群体之间,借助语言文字处理等符号进行的交互活动、交互影响。双向互动式学习要求所有的学习者都可以双向交流,从而使互动的个体在心理、生理等方面产生变化发展。
在课堂实践中,有效的互动方式主要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三种方式。
1.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面以自己的固定经验来理解对方的一种交流与沟通的方式。不仅纪律是师生互动的产物,而且教学的组织与教学的手段也都是师生互动的结果,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的安排应该考虑师生互动的结果。
2.生生互动
即单个个体之间的互动,主要是有竞争与合作两种形态。合作是基于积极的相互依赖,竞争是基于消极的相互依赖。从合作的经验中,个体可以获得更高的自尊,社交能力与心理调适能力,通过竞争学生可以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在生生互动中,每个学生都处于一个相对轻松的心理状态,不用担心说错,特别容易激活思维,这为每个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的机会。在互动中,学生可获得更多的思维结果和思维方法,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互动中,学生可获得一种平等的交谈权利,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发展。在互动中也可使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3.群体互动
即班级中一个群体与另一个群体之间的互动,在我国课堂教学中基本上只有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直接交往。课堂时间中,师生互动在三种互动中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良好的师生互动能促进生生互动和群体互动。
二、形成对比,课堂教学双向互动益处多
传统的师道尊严使课堂气氛紧张,师生之间缺乏语言交流,也较多地呈现单向性,缺乏双向的交互性。课堂气氛枯燥无味。课堂教学以应付考试为中心,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只是单方面地接受教师教授的内容,甚至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答题也要相同,要求一成不变,解答题目也需要同样的方法和步骤。例如: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比较难的教学部分。它是培养学生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然而教师在上欣赏课时,往往是一幅接一幅从作品的来历讲到作者的奇闻趣事,最后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学生却神色漠然。学生没有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只是一味地听教师讲,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使学生习惯地当了“配角”,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人性,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法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而在互动式教学课堂中,教师让学生先说,大家相互讨论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想法,自由欣赏,教师只是点拨、总结。学生们的畅所欲言,使课堂充满生机,气氛活跃,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东西,思维也得到发展,语言的能力也得到锻炼。师生都共同结参与到教学中,师生的感情非常和谐,双边关系也很平等,学生学得愉快,教师也教得轻松。
互动式教学特别强调重视过程,要求师生在教学设计中共同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既长知识又增才干,使学生真正经历“感知―概括―应用”的认识过程,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在这种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适时激发、启发他们,调动学习的内部动因,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以提高课堂凝聚力。通过教师引导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学生多研究、多讨论、多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带动学生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放飞学生的思绪,这样的教学成为了师生个性的创造过程,所以,对学生来说,互动就意味着主体性的发展与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就是教师对学生真心交流,彼此沟通,分享快乐。最终使学生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健康、愉快地成长。
在互动式教学课堂中,在教师的点拨下,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只是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和创作,使学生自愿地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自由、明白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给学生营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同时,采用游戏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增加“童趣”。在学生有结果时,就会涌现出很多让教师惊讶和值得学习的好作品。学生对自己的成果也大胆评价,自由地畅说,教师点评也采用激励式的言语,学生感觉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很有能力、很棒,那学生在学习中会更加努力,对美术这一科更加产生浓厚的兴趣。
师生互动的课堂,是开放的、真实的、多维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智慧与挑战的课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76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