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全国卷英语阅读理解第一节题型分析及备考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梁厚富

  一、考试形式
  “听说考试”延用广东省原有机考模式,为单独组织考试。与其他省份不同,广东省所采用的全国笔试卷中不含听力,这样,开卷之首便是阅读理解题。第一节是我们常见的四选一阅读题,与原广东卷的阅读理解题相比较,在形式、内容等方面都没有什么变化。全国卷和广东卷都是4篇阅读文章。全国卷除了一篇文章后面设3个小题外,其余三篇文章每篇设4个小题,共15小题,分值30分,折算之后计33.75分(30×1.125);广东卷每篇文章后面都是数目等同的5个小题,共20小题,计40分。两份卷虽然在题量和分值方面略有不同,但同等分值下的阅读量大体相当。
  二、题型特点
  1. 篇章题材和体裁类型
  文章题材较广,包括自然百科、教育心理、科学艺术、日常生活、社会现象、服务指引公告、个人经历叙述等等。
  所选篇章以叙述性说明文为主,其次是指引性说明文,少量的记叙文,议论文出现较少,近四年只见过一篇。2012~2015年全国卷阅读理解第一节篇章类型统计如下:
  2. 篇章长度、阅读量和时间分配
  从4篇文章阅读的总字数和篇均字数来说,全国卷要少于广东卷,4篇文章每篇长度在210-350之间。但从小题数与篇章长度比的角度来说,全国卷与广东卷持平。也就是说相等的分值下,全国卷要求考生阅读的量与广东卷相当。
  完成相同卷面内容,广东省考生可利用时间比其他省份考生多20分钟,时间分配更加充裕,阅读部分多5分钟,语言知识运用多10分钟,写作部分多5分钟。就阅读理解第一节来说,4篇文章,平均每篇文章可用时间为7.5分钟,平均到每道题为2分钟。
  3. 全国卷与原广东卷试卷结构、小题赋分和时间分配变化对比。
  三、知识与能力要求
  全国卷的命题范围、要求与原广东卷并无不同,都源于课程标准:考生要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要求考生能够:
  (1)理解主旨和要义。
  (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或短语的意思。
  (4)做出判断和推理。
  (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所以,阅读材料的选择范围和阅读技能的要求没有任何不同。从题目类型以及所涉阅读技能的角度,我们对2012~2015全国卷阅读理解第一节作了分析统计,结果列表如下:
  四、对应策略
  考生的阅读题成绩取决于其语言能力、阅读策略和考试技巧的高低。考试技巧和阅读策略的作用对于所有考生来说都不可忽视,而要获取高分则要依靠考生扎实的语言能力,所以这三个方面都要兼顾。
  1. 语言能力
  词汇:3500要做到全部认知,四会的要全部掌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基础制定出每天能够坚持的、切实可行的背单词计划。首先要做一个筛选工作,将3500单词分为非常熟悉并会用的,认识但不熟用法的,以及完全陌生的,然后制定针对性的计划进行复习、巩固和加强计划要注意反复多遍,定期重复。同时,要避免孤立地背词汇表,鼓励学生结合阅读记单词,除了单词的收获,还能深入理解文章中的各类人文百科知识,编织词汇和知识网络。
  语法:阅读不直接考语法,但理解文章必须掌握语法。句子的理解是阅读理解的基础。要懂得分辨句子的主干,区分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掌握常见的难句分析要领,如双重否定句、强调句、倒装句、长难复合句等。对于长句子,能够总结归纳,提炼要点并转述。对句子中的人称、时态、语态的变化敏感,能够准确理解其在语境中要表达的意思。
  篇章阅读:把握文章结构(Understanding framework of a passage);快速浏览文章(Skimming);扫描特定信息(Scanning);理解复杂句子结构(Understanding complex sentence structures);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Understanding meaning from context);形成概念(Forming a mental image)。
  2. 阅读策略
  熟练掌握考场阅读流程:
  (1)浏览题目,弄清题型。
  (2)浏览文章(skimming),阅读首末段,中间段阅读各段第一句,重视段落中的转折(如but, yet, however)与序数间(如first, second等),掌握文章结构及大意。
  (3)阅读题目,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
  (4)根据关键词回读原文查读(scanning),依次找出答案。
  加强平时的阅读训练,精泛读结合,考试型训练和普通型阅读兼顾。保证一定的阅读量,增加广度,积累阅读各类文体读物的经验,对不同题材、体裁的读物都有阅读体验,积累相关的知识,掌握不同体裁、题材文章的高效阅读规律。明白阅读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如何读需要根据篇章类型,题目类型,阅读任务等实际情况而定。
  3. 考试技巧
  (1)首先阅读问题。只读问题,不看选项,熟悉问题类型和内容有助于针对性地阅读。
  (2)快速浏览文章。不要逐词阅读,不要纠缠细节,本次阅读两个目的:抓大意,懂结构。
  (3)答题做选择。卡壳题暂时标记留后。
  (4)控制时间,实在不会的题目,使用排除法做出选择。
  (5)不要留空,最后还是没有答案的题:猜!
  五、备考建议
  阅读一篇文章要多围绕文章中心思想,从情节发展、段落层次、支撑细节的布局安排等方面理清文脉。分析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句群的连贯以及句子间的连接纽带,分析作者所传达的信息及其信息编排方式。不仅分析语言的形式特点,还对句子以上的层次进行分析,识别篇章中的结构模式以及规定这些模式标记的语言手段,发现语篇规律,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一)了解篇章知识
  考生要熟悉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的一般性知识:定义、目的、组篇模式、语言特点,各种体裁文章之间的根本区别等等。
  考生要了解英文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各种体裁的特点,常见篇章结构,养成良好的阅读思维习惯,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我们可以:
  (1)根据体裁确认篇章结构,提高迅速检索文章信息的能力,比如找主题句,归纳段落大意,总结文章中心思想等。
  (2)阅读某类体裁的文章时, 考生应对其模式产生预期,进而确认, 形成篇章模式的知识储备,帮助解析语篇的组织模式,认知特定语篇的宏观结构,提高阅读的推理判断能力。
  (3)了解各种体裁所具有的特定语言和风格, 明确交际目的不同,语言的使用也有差异, 作者会根据交际目的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措辞、句式和语篇的内部结构。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推测作者写作态度、目的以及对材料来源的感知判断能力。
  笔者在统计过去4年全国卷的16篇阅读文章后发现,说明文占了13篇,其中叙事性说明文9篇,指引性说明文(应用文)4篇,记叙文2篇,议论文仅占1篇。
  因此,课堂上要把说明文作为重点,其次是记叙文。议论文虽然出现概率少,但由于课文前9个模块中没有议论文文章,也需要进行补充。
  训练的重点在于各类问题的常见结构模式的特点。
  2012~2015全国卷阅读理解第一节文章题材和结构模式统计
  考生可以利用课本中的课文学习相关的篇章知识。高中人教版11本教材110篇文章中,记叙文57篇,说明文49篇,议论文4篇。前9个模块没有收入议论文,4篇议论文中,只有选修11中的Challenging Student Myths 议论文体裁特征比较明显,模块10中的3篇属于叙中有议,以议为主,也计入议论文。1~8模块的80篇课文中有记叙文45篇,说明文35篇。模块3第3单元的两篇课文是戏剧,但表达方式上以叙述为主,计入记叙文。49篇说明文中,一般→特殊型篇章25篇,问题→解决型18篇,匹配→比较型3篇,还有3篇是应用型说明文。57篇记叙文中,故事型记叙文54篇,传记型记叙文3篇。
  考生要清晰地区分各种类型语篇的不同目的和特点。
  (1)说明文的功能是提供信息、解释现实。说明文所介绍的是共识存在的事物,或者是已经有定论的观点,一般作者不发表主张,不发表作者个人见解,不采用做出证明的结构模式。关键词:客观!
  (2)议论文的功能是说服他人、宣扬主张。论说文是说服读者接受某种意见或采取某种行为。目的是to persuade,to influence。关键词:主观!
  (3)记叙文就是叙述经历或讲述故事,叙述发生在过去、当前或将来事情的经过。这就是所谓的“5Ws and 1H”。关键词:为我作用!
  记叙文的功能则是多种多样,因为讲故事必定有其目的,或阐明道理,或证明理论,或颂扬美德,或揭露罪恶,或说服或影响他人,还可以是消遣娱乐,不一而足。
  阅读叙事片段的时候,要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把重要细节描写、故事情节联系起来,关注重点细节。总而言之,抓住情节是读记叙文的关键所在。抓住了故事情节,就能够理清文章的脉络,推断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掌握阅读技能
  分析全国卷高考阅读题,我们认为考生急需获得以下四方面的阅读技能:
  1. 阅读技巧。
  (1)快速浏览(Skimming)文本获取大意的技能。
  (2)扫描查读(Scanning)特定信息的技能。
  (3)标记关键词。给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阅读文章中的关键词句下画线。
  2. 篇章技能。
  (1)区分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辨识信息层次,弄清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如文中描述、定义、举例、问题等语句与文章主旨要义之间的关系)。
  (2)辨识过渡词语,利用其逻辑指示信息快速掌握文章结构和信息分布。
  (3)辨识篇章类型、组篇模式(原因→结果;问题→解决;匹配→比较;定义→描述;分类→分析;观点→论证;程序分析;时间序列等等)的能力。
  (4)辨识作者的选词用词语气,语言风格和态度的能力。
  3. 信息处理能力。
  (1)使用不同的词语、句式表述文章中意义相同的概念和信息,亦即paraphrasing的技能。
  (2)辨识同义词、概括词语,匹配阅读理解问题的选项表述与篇章中相关表述的能力。
  (3)利用过渡词语查找定位细节信息:如例子、时间、原因、结果等。
  4. 阅读调控能力。
  (1)辨识不同体裁的文本,根据不同题材文本确定恰当的阅读处理方式和阅读流程。
  (2)辨识不同类型的阅读理解题,熟悉并训练各类题型所考查的能力。
  (3)阅读障碍中的自我调控能力:定位困难重读细节,分析句子结构打通理解关节;利用全文概貌、大意解决局部理解困难,利用前后文以及背景知识脱困。
  (三)阅读过程训练
  考生在阅读方面要获得更多规律性的、较清晰直接的系统阅读技能,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需要运用阅读技巧,分析篇章类型,培养语篇意识。
  1. 运用阅读技巧。
  (1)快速浏览(skimming):要领是速读略读,目的是抓大意,方法是阅读标题、小标题(如果有的话),首尾段,段落的首尾句,扫描其他部分的同时留意关键词、多次重复的词。
  (2)扫描查读(scanning):要领是定位,目的是寻找特定信息,方法是快速扫描寻读,忽略不相关信息,定位目标信息。
  (3)分析细读(critical reading):分析细读就是逐词阅读每句话,认真思考推断。阅读理解过程中,部分题目需要考生分析细读文章的某部分,考生需要先运用快速浏览或扫描查读方法,问题相关文段定位后,再进行分析细读。
  2. 分析篇章类型。
  (1)文章的写作目的。
  (2)篇章最主要的组织方式。
  (3)开头、中间、结尾的主要方式。
  (4)组篇方式对达成写作目所发挥的作用。
  (5)语言特点。
  3. 培养语篇意识。
  可用以下方法培养语篇意识:
  (1)找到并画出全文的主题句。
  (2)列出各段落的主旨句和支撑句的对应表。
  (3)快速浏览文章,标出能够反映文章结构线索的词句。
  (4)判断一个段落的结构模式,画出结构模式构成的衔接或过渡词语或句子。
  (5)说出某一个段落或多个段落在全篇中的作用。
  (6)在文章中间故意遮住一个段落,推测这个段落的内容。
  (7)画出文章的结构图。
  (8)给文章写概要。
  阅读中考生往往一边读一边在脑中把句子翻译成汉语来理解,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只是速度放慢了。但问题是因英汉表达模式的差异可能导致理解的不完整、错位,甚至误解。因此,我们应了解英汉思维的差异,表达方式的差异,准确理解英语句子意思和篇章意思。
  阅读理解第一节属于老题型,但这部分考查的是篇章背景下的语言应用能力,篇章技能和阅读能力也是全卷其他题型得分的基础,我们不能因其题型熟悉而掉以轻心、疏忽大意。备考复习要以篇章阅读作为主线,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才能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责任编辑 蒋小青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8890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