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玺雅

  【关键词】 语文课堂;兴趣;音乐;绘画;表演;故事;影视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9―0088―01
  在基层的一些语文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无精打采,心不在焉,于是教师便一味地责怪学生不懂事。其实,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与否,主要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把音乐、美术和表演等适当融入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来讲,他们对故事、音乐、美术的兴趣远比学习文字的兴趣浓厚,因此,巧妙设计课堂尤为重要。
  一、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联想空间,给人无限的美感,使学生在尽情想象、思考、潜移默化中发展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增添一些音乐元素,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课文《王二小》为例,在教学中,将歌曲《王二小》作为课堂导入的素材,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同时暗示学生注意歌词中的关键内容,再提出几个疑问,让学生联想王二小身上发生的故事,最后让学生熟读课文,边读边认识王二小这个小英雄,进而理解王二小的事迹为什么广为流传。这样,学生在有兴趣、有动机的基础上,会自发认识人物、了解故事、解开疑问,课堂教学自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用图画加深认知记忆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较为直观的艺术形式,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上,合理地安排学生动手画画,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也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如,在学习《在家里》这篇课文时,侧重引导学生认读表示家庭陈设、用品的词语,让学生选一样自己喜欢的用品画一画,在全班展示交流,相互评价。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图片欣赏能加深学生对字的记忆和物品的理解。
  三、用表演增添活动乐趣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互动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小学生有一种先天的表现欲望,教学中如果能够抓住这一点,常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美丽的小路》这一课中,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教师引导他们注意表达时的语气、表情、动作等,充分发挥学生的表演能力,给其他学生一个榜样。有了良好的示范,学生很快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通过表演,能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四、用故事提高学习兴趣
  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来讲,故事是他们通向知识殿堂的阶梯。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应尽量充分挖掘课文内外的故事,让故事带领他们走近知识,领悟知识。还以《王二小》为例,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充分挖掘王二小的英勇故事,再拓展刘胡兰等古今英雄故事,用数字故事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逐步理解民族大义。这样的话,不至于学生总是与英雄有“隔膜”,体会不到那个时代的那份悲壮。
  五、用影视启发学生成长
  语文教材中,几乎处处都有行为教育的影子,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不妨将现实社会中老人跌倒无人理睬、无人主动让座、感恩孝道等影视素材加以剪辑,在课堂上展示给他们,让他们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想法,说说好处,说说坏处。如,在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时,若能将几代领导人植树的相关视频搜集来,让学生观看之后思考为什么国家领导人都要亲自植树,植树有什么好处等,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回答,教师边总结边引导学生深入,学生自然能理解植树对环境美化的重要性。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恩与孝道时,结合一些动漫,让他们仔细看看,认真想想,敢于讲讲。其实,比起过多的说教,这种教育往往是无形的、主动的、学生乐于接受的,同时也是潜移默化的。
  在语文教学中,将语文与音乐、美术、表演、故事和影视等元素巧妙关联,把写、画、唱、讲、演等形式有效地融入课堂,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其广泛的兴趣爱好,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填补了人文教育的空白,让学习效果真正凸现出来。
  编辑:马德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9408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