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地方高校研究生双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莉婧

  摘要: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已获得普遍认可,但地方高校在开展双语教学过程中面临的瓶颈是师资力量薄弱。对此可以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将专业课程与语言类课程、学术实践、社团活动等模块实行对接,创设全方位多维立体教学模式。
  关键词:双语教学;地方高校;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236-03
  高校双语教学,是指在高校中运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一般是指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的一种体系。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增加,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迫切需要专业扎实、外语流畅的复合型人才。为应对社会的人才需求,许多高校纷纷开设双语课程,尤其是在研究生培养中大力开展双语教学。然而受多种因素制约,高校双语教学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尤其是地方高校,在开展双语教学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特殊困难。下文中笔者拟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论述。
  一、地方高校研究生双语教学的现状调查
  为了解学生对双语课程的认识以及对教学效果的预期,笔者对北京市属高校北方工业大学国际法学专业研究生进行了关于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通过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目前研究生对双语教学的基本态度和需求。
  (一)关于双语课程的认识
  对于双语课程的开设,80%的学生认为“非常必要”,20%的学生认为“必要”。而对于选择双语课程的主要目的,在调查问卷中排位比较靠前的几个理由分别是:提高外文专业文献阅读水平、提高外语听说水平、获得更多更新的专业知识等。
  对于双语专业课,50%的学生认为专业内容更重要,30%的学生认为英美法思维更重要,只有20%的学生认为语言更重要。而对于学习双语课程最大的困难,60%的学生认为最大困难在于专业内容难,40%的学生认为是语言基础弱。
  (二)关于双语课程的教学模式
  对于双语课程的授课模式,有90%的同学选择了“教师讲授与同学发言讨论相结合”,其中多数同学希望教师讲授比例占50%~60%,同学发言讨论所占比例约40%~50%。另外,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同学们普遍认为在课堂行进行英文的presentation有一定必要或非常必要,可以锻炼提高自身能力,90%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在课堂行进行英文案例讨论。
  (三)关于双语课程授课中的教学语言
  对于课堂上教师讲课或组织讨论时使用英文的比例,40%的学生选择“学期初以中文为主,逐渐增加英文比例,最后过渡到全英文”,30%的学生希望“以英文为主,必要时运用中文解释”,20%的学生选择“中文和英文穿插结合”,10%的学生希望能“一遍中文再一遍英文”,无人选择“全英文授课”或“以中文为主”。
  对于任课教师的口语,40%的学生希望“最好能有纯正的英音或美音”,30%的学生希望“可以有口音,但发音要清晰,语速可以适当放慢”,30%的学生认为“语音和语速都不重要,能听懂就行。”对于双语任课教师的素质,学生最关注的首先是教学环节设计合理(100%),其次是教学内容深度适中,安排得当(90%)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强(80%)、能提供适当的辅助阅读材料(80%),而对于课件制作等能力相对不太看重(20%)。
  (四)关于双语课程的教材选择
  对于双语课程所采用的教材,40%的学生希望使用国外原版教材,30%的学生希望选择中英双语对照教材,另外30%的学生则选择经节选、编辑过的国外原版教材。
  虽然囿于条件,仅对一所北京市属高校的国际法学专业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但上述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研究生对于双语课程的认识:在研究生阶段开设双语课程的必要性获得了充分认可,而选择双语课程的目的更多在于提升专业知识和能力而非提升语言水平;对于教学模式的选择,目前学生显然并不满足传统的教师单方向灌输,而普遍希望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同时课堂上有讨论和互动,包括学生进行presentation和案例讨论;对于授课语言,虽然对英文比例的选择略有差别,学生还是希望能切实做到双语并用,而非纯英文或以中文为主。对于任课教师的语言能力,多数学生还是希望表达清晰,易于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追求语音语调的优美地道;对于教材,多数学生希望能使用原版或经编辑的原版教材,以期直接接触原汁原味的专业英语。
  虽然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有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安排,但毋庸置疑,授课对象对课程的期待和要求,是教师确定授课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参考。上述问卷调查结果,反映出了学生对双语课程任课教师的要求,同时也是教师的努力方向。
  二、地方高校研究生双语教学的困境分析
  虽然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开设双语课程,但双语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也一直是近年来教改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关于双语教学面临的困难与现存问题,已有很多文章进行了分析讨论,本文仅讨论对于地方高校开设双语课程而言最大的困难――师资。
  双语课程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与配合,而其中教师的作用尤为关键,教师的资质和能力决定了课程的最终效果。笔者理解的双语教学是用两种语言(多数是指中英双语)来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是首要教学目的,而两种语言的运用是工具和手段,以此扩展专业词汇量,提高外文文献的阅读能力,最终提升思维能力,二者的次序不宜倒置。因此在教师的选任上,优先考虑的是专业而非语言能力。正由于此种考虑,非专业的外教与外语专业的中国教师均非最佳选择,而母语为英语的本专业教师一来稀缺,二来教师不懂中文,纯英文授课环境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对地方高校尤其非重点高校而言,确非现实选择。较为理想的人选,是在国外留学或者工作多年,熟悉专业知识同时使用英文表达基本无障碍的任课教师。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符合这一要求的师资较为稀缺,在地方高校的师资队伍中更是凤毛麟角。目前在地方高校讲授双语课程的教师,多数虽已取得本专业的博士学位,但并没有在国外长期学习或工作的经验,英文文献的阅读或许并无大碍,但用英文准确、流畅地表达专业内容依然难度很大。为了将专业内容讲述清楚,只能在课堂教学中较多地借助中文表达,实际教学语言中的中文比例往往超过50%,由此师生均有意无意地形成了中文依赖,从而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开设双语课程的初衷。在课堂教学环节英文输入不足,直接影响学生浸润式英文语境的形成以及有效英文输出。笔者认为,师资力量薄弱,双语课程教师的英文表达能力有所欠缺,教学中英文输入不足,已成为制约地方高校双语教学发展的瓶颈。   很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也都意识到这一问题,大家提出的解决方案通常是加强师资培训,包括在国内的培训以及一段时间的国外培训。国内为期一周至数周不等双语教学培训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通常并不立竿见影;能去国外学习交流一段时间,语言能力固通常会得到快速提升,但此种机会较为难得,目前还无法在众多双语任课教师中大规模推广。
  对此困境,笔者认为,一方面,任课教师应大力加强自我培训和提升,充分利用英语学习资源与软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并进行语音语调矫正,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双语教学思维拓展与模式创新来增加学生的有效英文输入。
  三、地方高校研究生双语教学的模式创新
  虽然近年来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一直是教改研究的重点与热点,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技术也不断出现,但对教学研究大多集中在课堂,最多扩展至课前与课后。笔者建议,为解决地方高校双语教学师资力量不足而进行的教学模式创新,除其他学者建议的应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师生互动,以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新教育技术等建议之外,还应考虑突破课堂教学环节,将专业课双语教学与研究生英语教学相衔接,将课堂教学与学术实践活动相衔接,将课程学习与社团活动相衔接,从而打通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社团活动几大模块,形成全方位多维立体教学模式,运用其他资源弥补双语课堂英文输入的不足。
  (一)专业课双语教学与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对接
  研究生阶段除开设专业课程外,通常还会开设研究生英语、专业英语等语言类课程,如笔者所从事的法学专业会开设法律英语。如果双语专业课的任课教师能与研究生英语教师、专业英语教师联合进行教改研究,在教学内容上实现对接与互补,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以语言类课程的英文输入弥补专业课英文输入的不足,同时以专业课的内容充实语言类课程的教学,双方均会因此而受益。
  (二)课堂教学与学术实践的对接
  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除需完成培养计划中列明的专业课取得学分之外,还需要完成一定的学术实践活动。与双语课程密切相关的学术实践活动很多,如:
  1.读书会。各院系通常有不同专业的老师组织各自专业的读书会,带领研究生共同研读经典名著,其中也包括英文原著,即使不是双语课程所讲授的内容,也能增加相关专业知识的英文输入。
  2.论文工作坊。以笔者所在的文法学院法律系为例,有教师组织了论文工作坊,选定研究生若干选题后会组织阅读中英文文献、中英文案例等材料,最终完成相关选题的论文,其中也有专业英文的输入。
  3.案例工作坊。这是笔者组织的一个案例研讨小组,选择国际法领域WTO、ICSID经典英文案例,带领研究生一起阅读英文资料,包括各参加方提交的法律文件以及专家、仲裁员做出的报告或裁决,一些案例直接与国际法双语课程相关,直接呼应课堂教学内容。
  4.专业性英文竞赛。以法学专业为例,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国际模拟商事仲裁庭竞赛、Jessup(杰赛普)国际法模拟法庭大赛等专业性比赛,在准备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英文资料阅读与写作,以赛促学,效果良好。
  5.英文学术讲座。研究生参加英文学术讲座可以直接增加专业英文的输入,可以将参与英文学术讲座作为评定双语课程平时成绩的考量因素之一,从而将双语课程的教学与英文学术讲座实现对接,利用开放性的课外学术资源丰富学生的英文输入。
  (三)课程学习与社团活动的对接
  目前各高校均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除常见的英语角、英语协会外,还有英文演讲比赛、英文戏剧大赛等活动。双语课程的任课教师可以组织鼓励双语课堂的学生参加上述社团或比赛,在活动过程中增加英文输入。笔者为国际法研究生开设《国际贸易法》双语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就有该课堂的学生在本校申请设立了TED NCUT,并于近期组织首次英文演讲分享。通过上述活动,可以增加英文学习的趣味性与互动性,从而促进双语课程的教学。
  综上所述,双语课程中的英文输入环节可以突破课堂教学环节本身,拓展至语言类课程、学术实践活动及社团活动,经过任课教师的努力与协调,实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社团活动几大模块的互动与对接,创设全方位多维立体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渠道增加英文的有效输入,为学生创设的更好浸润式英文环境,弥补地方高校双语课程师资力量的不足,促进双语教学目的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金柱,刘艳芳.高校双语教材的现状分析[J].华章,2013,(01).
  [2]侯丽红.试析激励制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有效运用[J].华章,2012,(36).
  [3]王伦,孙静艺.高校双语教学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国外双语教学的启示[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67-168.
  [4]李璐.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基于审计双语教学的实践探索[J].东方企业文化,2012,(23):226-227.
  [5]王光大.试论高校奖学金制度的实施效果及改进策略[J].中国轻工教育,2011,(03):45-46,74.
  [6]赵德荣.双语教学在教育国际化中发挥的作用[J].成功(教育),2011,(02):32.
  [7]李明哲,徐亚兰,高志英.高校理科双语教学模式研究――以《图论基础》课程为例[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08):135-136.
  [8]洪必纲.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中的教师激励研究[J].硅谷,2009,(10):101-102.
  [9]方莹.论高校双语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106-109.
  [10]袁利平.教育国际化的真实内涵及其现实检视[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82-87.
  Research on Innova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Mode for Postgraduates in Local Colleges
  WU Li-j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Law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144,China)
  Abstract:The importance of bilingual education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However,the bottleneck of the development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local colleges is the shortage of competent teachers. To solve this problem,the limit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shall be broken through,and module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language courses,academic practice and community activities may be linked up to establish a multidimensional bilingual teaching mode.
  Key words:bilingual;teaching;local colleges;teaching mode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0025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