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归真返璞,原汁原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国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笔者发现写作教学一直是农村语文教学课改的一个瓶颈,突出表现在材料老套、语言贫乏、缺乏情感等方面。笔者认为,相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学生而言,农村学生或许接触的写作题材要窄一些。但是农村作文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乡土性。农村教师在作文教学上应始终把握这一点,引领学生还原生活,开创一片“真”、“实”、“活”、“新”的写作教学新天地。
  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描摹农村的特色风貌
  炊烟袅袅、小桥流水、古道苔痕、疾风劲草……这一切构成了农村广阔、自然、原色的天地。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擦亮眼睛,细心留意房前屋后、田垄沟坎、村落原野……方寸天地间,风光无限。
  如,广西百色中考优秀作文《乡村的黄昏》中就写出了特有的乡土气息:
  太阳已经接近山顶,满山满坡白晃晃的阳光渐渐变成微黄的颜色,但空气还是热烘烘的,夹杂着稻谷、干草和泥土的气息,像一条毛茸茸的大毛巾将人裹住,好不痛快好不舒服。
  二、积累蕴涵丰富的语言
  农村有许多散发着泥土气息的语言,简朴中透出生活哲理,诙谐中蕴涵着生活思想。在田间、在村头、在巷尾,这样的语言无处不在。
  在习作中,要指导学生摒弃华而不实的词藻堆砌,积累运用农村特色语言,我们的作文会因此而少一份做作的浮华,多一份生活的质感。
  如,高考作文《怀想天空》有考生写下这样的语言:
  我是一个农家子弟。我明白我们乡下的家长们要靠田地来生活,供我们上学。他们为了子女辛勤地劳动,但没有半句怨言。在家,我常听到他们说:“只要孩子考好了,再苦再累,我们都愿意……”
  三、追溯原色的生活记忆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没有源头,泉就流不起来;没有生活,文章就写不出来。可见,充实的生活是写作成功的必要条件。
  农村孩子的生活虽然没有城市孩子的丰富多彩,但却有城市孩子鲜能感受的田园乐趣。采桑葚,钓土蜂,爬树掏蛋,扯藤摘瓜……我们有自己的天地,自己的快乐。此外,我们的记忆中还有身边的人们曾经的容颜,爱自己的画面等等。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对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
  但是,由于我们观察事物、洞察生活的能力还不强,对自己的经历和周围的人和事不太留心,好端端的材料往往从眼皮底下溜走。教师应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回味,重温旧梦,以抒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如,学生习作《忘不了烤薯的味儿》中写下这样的源于生活的真实细节:
  我把准备好的干柴往砖头搭成的灶膛里塞,红红的火苗伸出舌头,贪婪地舔着紫薯,紫薯的颜色由粉红慢慢变成淡黄,接着变成了焦黄。突然,一阵风袭来,灶膛里腾起滚滚浓烟,呛得我几乎喘不过气来,我赶紧用广玉兰叶子不停地扇风。
  四、叙述古朴的民俗风情
  农村的不同地域有着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在教材中有不少课文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范例。如,鲁迅的《社戏》、沈从文的《端午日》、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等等。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民间采风,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的古朴丰富的内涵。
  如,当代散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汪曾祺在《端午的鸭蛋》中写道: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
  五、塑造淳朴本色的人物
  战天斗地的农民、勤劳敦厚的乡邻、爱真情挚的亲人、默默奉献的教师、摸爬滚打的伙伴……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笔下活生生的创作原型。
  在写作中,要指导学生紧紧抓住农村人物独具特色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等,细微而真实地刻画他们的本色形象。
  2006年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人与路》中描摹出农村女孩子、皮孩子、大人们各自个性鲜明的形象:
  春天里,路两旁开满了不知名的小野花,女孩子们臭美地摘下往头上一插,不等你看清便已咯咯笑着跑远。最爱的是下雨天,僵硬的泥土变得松软,踩上去如同母亲最轻柔的抚摸,皮孩子在泥里打滚,一脸明亮的笑意。大人们坐在屋檐下,聊着自家的别家的闲话,探讨着今年的收成,偶尔有个婶婶放下手中针线,向雨中早已没有形象的男孩子大吼一声:“你个臭小子,才刚给你换衣服哪!”但随即又在雨中荡漾开了。传得最远的只有孩子的欢叫和女人们爽朗的笑声。
  农村作文不妨从以上方面着笔,在作文中既可以描摹农村的古韵,也可以反映农村的新风。另外,以上内容,在写作中既可以独立成文,也可以相互综合行文。当然,以上所述仅笔者一管之见,主要是探究了如何指导学生归真返璞,撷取原汁原味的生活素材。除此之外,还需要在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做改革探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56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