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霞

  摘要:新课标实验教材的使用,使高中物理教学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本文重点论述高中物理教学如何围绕新课标“三维教学目标”在教学上取得新突破。
  关键词:三维教学目标 高中物理教学
  
  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指导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理念。那么,如何围绕这一目标在教学上取得新突破呢?
  
  一、教法的多样化
  
  多样化的教法有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灵活性、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比如在教授必修2万有引力理论应用的成就时,在一个班先给出阅读提纲,让学生阅读自学,然后答疑点拨;在另一个班要求学生预习后,写出这节课的内容提纲,然后分小组集体讨论;在第三个班上课前,带领学生到微机室上网查阅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分认识人类认识未知天体的历程。对于教材涉及有关天体、航天类的例题,有所选择性地布置给学生自学,共性的课堂上统一解决。
  
  二、学法的引导化
  
  高中物理难学,尤其是处理实际问题更是无从下手。基于这一问题,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才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学习了牛顿运动定律后处理具体的问题时,不要急于将现成的解题步骤抛给学生,先通过一些问题组织教学,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知识,培养学生在质疑中进行归纳、演绎,概括出实质性的东西。这样的东西才是学生真正自己的东西。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促进学生获得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问题的实际化
  
  有问题才有思考。在习题课教学上,把培养能力迁移作为宗旨,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交流、讨论、发表意见,然后归纳解题方法,提炼解题策略,优化解题过程,多让学生体验感悟,而不是生硬地教给学生所谓解题“宝典”或“秘籍”。比如,在解决必修1超重、失重问题时,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类问题是来自于实际问题的需要,如对航空、航天方面的研究,然后通过对一些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总结出解题规律――牛顿第二定律,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新情境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四、能力的实践化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在教授选修3-1《磁现象与磁场》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时,列举了音响中的喇叭、录音磁带以及在上海投入使用的磁悬浮列车等等,从各个层面介绍了磁在生活中的应用,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学生认识到科技与现代社会的联系,也就自然而然地认识到物理学的重要性,学习物理的兴趣也就大增了。通过教学实践的改进,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三维目标得到了很好的整合。
  
  五、发展的个性化
  
  传统教学不顾学生差异,对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挫伤很大。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扬长避短,力求在因材施教上取得突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创设多样的学习情景,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启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为学生创造成功学习的条件,引导学生把潜在的能力变成现实的水平,促进学生素质和个性的充分发展。
  总之,在新课标物理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通过有效训练,使知识内化,完善智能结构,达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创造性学习的贯通,使课堂教学既包含学生认知结构的转化,也包含能力结构的转化,达到“智能因素、能力因素及人格因素”的和谐统一,从而实现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454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