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镇上的“吟游诗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虞海明

  丁渡鉴――一个在教室里坐在第一排的男生,一个形象和个性都并不出众的男生,但与他相处久了,你便会发现,在他那平凡的外表之下,却蕴藏着一个极不平凡的灵魂!如果说,塘栖二中的一千三百多名学生构成一座“金字塔”,那么丁渡鉴无疑在各个领域都处在了塔尖的位置:他成绩优异,是年级里的佼佼者;他文笔出众,是学校文学社的骨干;他工作能力强,是一班之长,也是学生会干部……即便是如此,面对溢美之辞,他依旧低调且踏实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
  男生往往偏爱理科,心思又不如女生细密,于是初中的文学社团总是难逃“阴盛阳衰”的局面,擅长写作的男生堪比“珍惜动物”。因此,小学时就“很会写”的丁渡鉴一进塘栖二中,便引起了语文老师们的注意。几次简单的写作交流后,我们发现,眼前这个朴实的男生不仅是在用笔写作,更是在用心写作。在他的文章里,一切华丽的辞藻和奇巧的手法都已是“浮云”,唯有一颗热爱家乡、抒写家乡的心才是最可贵的。至今,他已在各类刊物上发表文章不下二十余篇,其中多半写的是家乡的人、物、事,展现了水乡古镇塘栖的风景美与人情美。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校刊上送给他一个“雅号”――小镇上的“吟游诗人”。
  在丁渡鉴的眼里,家乡塘栖不仅湖山竞秀,风光旖旎,而且古迹棋布,文风蔚然。这里每一条弄堂,每一座小桥,甚至是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能触发他的创作灵感。生于斯,长于斯,他的作品里也渗进了水乡的“土”味儿。一片野生的荠菜地,能够看出生命的欣喜;一杯暖烘烘的茶水,能够道出水乡人的朴实……他的目光总是如此敏锐,许多在其他同龄人眼中微不足道的事物,到了他的笔下,就会变得灵动而耐人回味:“圣塘漾,也许你仍记得,在你还没被‘开发’的时候,每至落日熔金、渔舟唱晚之时,飘逸的流云在天空徜徉,远处小舟的划水声越来越近,惊起两只休憩的白鹭,嘹亮的叫声响遍水乡,远处的超山仿佛也侧耳倾听。在河埠头边,渔人们早已忘记了一天疲劳,一边抽着旱烟,喝着黄酒,一边互通着渔讯,交流着打鱼的心得,笑声不绝于耳。”
  除了平时留意身边的事和物,为写作积累下必要的素材和情感,他更会为了挖掘、深化立意而更加细致地体验和品味生活。
  《小镇钓者》就是在他与父亲钓鱼后细细回味后得来的。某个假日,他和父亲去钓鱼,从傍晚一直钓到了第二天凌晨。其间有过鱼儿上钩的兴奋,有过互相拔河的刺激,有过将猎物安然放入鱼篓中的满足,但更多的是等待。他回忆说,在临近午夜十二点时,他蓦然觉得自己已化成了宁静如水的夏夜里的一条游鱼,思绪飞过了钓竿,游弋于荇藻之中、青萍之末,栖息在那一蓬矮矮的水葫芦上,听流水涓涓……文章当然一挥而就,不在话下。
  亲力亲为后的写作,在丁渡鉴看来是常态。为了写《无名茶店》,他会买一壶茶,在茶摊上坐上整整一个下午;为了写《深巷灯光》,他会在深夜走进黑灯瞎火的小巷,体味无助的恐惧感;为了写《小镇香客》,他会在清晨到水南庙上香,观察香客们的神情,感受香客们的虔诚……他一直认为,如果没有现实的阅历,终日憋在书斋里,就只能凑出几段无病呻吟的文字。千言万语,都不如陆游说的精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能以这样的态度面对写作,写出来的文章怎会不真挚动人?
  他的语文老师姚梅玉告诉我:“丁渡鉴出生在一个教师之家,父母的教育平等民主,且又注重人品的熏陶。在每次考试后惯例的回访书信中,他父母的回复让我颇为感动:‘当你高烧39度还在写作业时,当你烧了一夜早上感觉稍好些就硬要去参加考试时,我们嘴上虽然没有夸奖你,可内心却被你的行为感动着,因为我们看到了你身上男子汉的优秀品质――顽强和坚持。只要有这种精神,人生路上还有什么困难可以难倒你?进入初中以来,你的成绩一直很优秀,这些成绩的取得,你自己的勤奋是一个方面,但更离不开老师的辛勤,不要以为老师的付出是应该的,你应该学会感恩,感恩老师,感恩同学……’试问,在这样肥沃土地上成长的幼苗,会不茁壮么?”的确,无论是丁渡鉴的文章,还是姚老师的讲述,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有这样亦师亦友的父母,有这样宽松而不失规矩的家庭教育氛围,绝对是他如今取得这么多成绩的主要原因。
  虽然在写作上丁渡鉴还没有获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丝毫不影响他继续快乐地书写。也许在他看来,能够通过他的文字,让更多的人认识他的家乡,体味他的家乡之美,才是最重要的。
  我也曾询问他的写作目标是什么?他淡淡地答道:“记录我一生的精彩,老时能重温儿时的烂漫、青年的激情、中年的自信。把我感受到的自然的美、人性的美、生活的美,记录下来,与人共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460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