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教师如何与素质教育接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学军

  摘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关键词:素质教育 观念 文化素质 教学艺术素质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它呼唤一支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承担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重任。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尽快与素质教育接轨?那就要求语文教师有很高的文化品位,要求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应有马列主义的认识观,要求语文教师执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宗旨。我们承认语文的工具性,但它的本质属性都是思想性、人文性,要说是工具,那也是教化之工具,治国之工具。所谓工具,只是形式上的任务,而根本任务则是传递精神文明。如果把语文看作只供技术操作的“工具”来看待,按照这一说法,学生只要学会了使用“工具”,教学任务即告完成,正是这种认识上的谬误已经造成了实践上的严重后果,一代一代的学生对于中华道德文明已经茫然无知,在他们走上社会进入各行各业后,又造成各行各业职业道德水准的下降。所以语文教学在向素质教育转轨途中,每位教师都要把握好语文学科的正确导向,努力挖掘教材的精神文明因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因为时代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想尽快与素质教育接轨,我认为,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教育观念上的变革
  
  “以应付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这是对应试教育的科学界定。其教育目标的短时性,教育内容的片面性,教育对象的局限性,一直困绕着整个教育界。语文教师也只能在应试的怪圈中左冲右突,虽然也作过诸多积极的探索,无奈换汤不换药,治标不治本,收效甚微。如果语文教师不彻底转变教育观念,不树立素质教育思想,语文素质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话。
  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呢?首先,树立“大语文”观念是关键,即将语文生活化,将生活语文化,还语文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本来面目。当前,全国各地正在进行的“课内外衔接语文能力训练”的课题研究,是语文界观念转变的真正体现。其次,语文教师要以课堂为主阵地,灵活娴熟地驾驭语文新编义务教材,活泼、扎实、有序地由应试向素质转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训练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锻炼学生意志品质为最终目的,摆脱“升学是唯一出路”的错误教育观,真正体现素质教育三要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
  
  二、素质教育的实施,也对教师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语文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程。语文教师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和广泛的爱好,这也是公认的,除专业知识外,还要知晓天下事,涉猎政史经哲,要爱好音体美劳,会吹拉弹唱,还要懂得数理化生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良好素质及终身受益的习惯,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对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和基础理论要有深入的了解,对学科的理论体系的脉络有清晰的认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学科之间交叉渗透的特点,以及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教师应具备较为广博的知识结构,做到一专多能,多才多艺。只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方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假设语文教师仅抱着原有知识不图进取,不求更新,那么是难以传道、授业、解惑的。有人曾统计过,人类目前所掌握的知识百分之九十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历史的车轮正在加速前进,科技更是突飞猛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多接触、多了解、多领悟生活,培养语文职业素质,同时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使宽广的知识背景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有能力走科研兴教之路,此其一。其二,还要学会学习,学会活动,学会人际交往,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其三,要善于运用先进的教学媒体,灵活操作先进教学仪器。最后,逐步掌握除母语外的另外两种语言。语文教师只有在以上四方面不断给自己“充电”,才有能力迎接21世纪的挑战。
  
  三、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教学艺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语文教师教一篇课文,总也离不开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色。那些与培养能力毫无关联的东西,老师说得头头是道,而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显得很苍白。老师一时口舌快活,学生却“雾里看花”。倘若语文教师始终为传统方法所囿,围着“初考、中考、高考”的指挥棒转,大搞题海战术,时间加汗水,日光加灯光,这既不符合教育规律,更与素质教育相悖。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改进,要注重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及兴趣的培养,强化理性思维的训练。
  语文教师在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时,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思考的:一是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么他就成功了一半。”(于漪语)兴趣对求知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二是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托尔斯泰认为:“好的习惯能使人成为天才,坏的习惯能使人成为囚徒。”知识与习惯的关系,实际上是知与行的关系。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三是怎样才能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兴趣,有了习惯还不够,因为没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兴趣和习惯也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四是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法。语文教师要大胆地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走向生活,真正地把教室的隔离层当成海绵,课内长骨,课外长肉。
  教师也应该注意语言艺术和板书艺术。为提高教学艺术水平,教师要努力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掌握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大胆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以期教学艺术日臻完善。
  总的来说,语文教师与素质教育接轨需要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实践出真知”,愿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多探索、多实践、多总结、多交流,使素质教育这棵大树真正能枝繁叶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615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