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爱,需要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成昌

  我是语文老师。语文老师当班主任有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能从学生作文中发现问题。学生的一些心里话有时跟任何人都不愿说出来,但在作文中往往情不自禁吐露出来。有一次我布置话题作文训练,之后在批改王君丽同学交上来的作文时,引起一阵很大的触动――她是用书信形式写的,标题就让人惊心动魄:
  妈妈,我真的想杀您……
  妈妈,我恨您,因为您不止一次地伤害我的心,伤害我的自尊……那次,我向您要钱,您不问青红皂白就将我臭骂一顿,说我是个不要脸的丫头……还有一个星期五的晚上,我与同院的伙伴出去走走,也不过20分钟,回来您就揪住我臭骂,我略声辩一句,您竟狠狠地抽了我一耳光……再有一次,我伏案做作业,却忘了炉上正在烧开水。您从外面回来了,发现水早已烧开,就对我暴跳如雷:“瞧你整天趴在书上,像个人样,可是成绩怎么还是那么差?你这次考试考多少分?肯定在班上又是倒数吧!学习不行,做事也不中,看你以后怎么办!人家男孩读书不行,还有力气;你呢,文不能测字武不能当兵。往后嫁人都没人要!”……妈妈,我恨您,甚至真想杀了您……
  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作文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已远远超出语文的范畴。身为王君丽同学的班主任,我不可能无动于衷。我想,王君丽同学的问题肯定不是偶然产生的,而且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它反映了现代中学生一个最现实的处境和最真诚的愿望。现在中学生内心大都渴望着自由,同时渴望着老师、家长这些“大人们”的理解和尊重:但现实与理想总是相差遥遥万里,内心难免“苦痛”。直至产生“怨恨”情结。像王君丽同学已有“弑母”念头,可以说已经达到相当深的程度了。新闻报道中学生杀害父母的恶性事件也不是没有,所以,我绝不能等闲视之。同时,王君丽同学的作文也给我敲响了警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以人为本”,处处理解和尊重学生:否则,也可能出现难以预料的后果。眼下,王君丽同学的问题虽然出在家庭,但如果置之不理,让母女矛盾扩大,那将直接影响到王君丽同学现实的学习甚至将来的生活。所以,解决学生的家庭矛盾也是班主任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么一想,我打起了精神,决定在王君丽母女之间搭起一条沟通的彩虹,彻底消除彼此严重的隔阂。
  怎样解决家庭矛盾?我觉得解铃还得系铃人,决定先从王君丽同学人手。我利用一个机会,把王君丽同学找来了,并对她说:“主要是关于你作文的事。写得很好,是你的真情实感?”一听作文写得好,她脸上飘起一阵得意的神色,说:“是吗?言为心声嘛!”我说:“你的作文很有典型意义。不过,你的言辞是否过激了点,比如‘甚至真想杀了您’――她可是你的亲生妈妈。这是你真实的想法?”王君丽同学即时辩白说:“这当然是一时气话。我怎么可能杀我的妈妈!”我说:“这就好。我相信你是一个有修养又懂事的女孩!”在觉得谈话顺利的时候,我就直奔主题了:“你不觉得跟妈妈关系闹得很僵,对你们双方都不利吗?”“怎么不觉得!但有什么办法?谁叫我有这么个妈妈!我总是羡慕别人,他们的妈妈怎么那么好!”我说:“你何必自卑呢?也许你对妈妈的怨恨,她全然不知,要不要我在你们母女之间做点工作?”“老师,就别劳驾您了,不是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吗?您做工作是没用的!”我说:“如果你不愿意,那我当然不能勉强,因为我毕竟是个外人。但是,你为什么就这样不信任老师呢?”王君丽说:“我不是不信任老师,而是不信任我妈。”“那就让老师试试好了。”王君丽终于答应――说真的,她的态度至关重要。我庆幸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家访那天,风和日丽。没去之前,我想像王母可能是个凶神恶煞之人,但见面之后,感觉完全不一样:她对我的来访很感动,也表现得十分客气。我把来访的目的以及她女儿在作文中说的事跟她一讲,王母异常惊讶:“我对女儿一向就是这样子的呀,对她能有什么伤害?!再说,她好像从来也没跟我说……”我乘机跟她解释说:“现在孩子长大了,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他们都有了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您女儿渴望做母亲的您,对她多一些理解与尊重!我这次来,就是替她表达这种愿望的。”接着,我和王母耐心地探讨了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当然也坦诚地提出我的一些建议,希望她遇事多站到孩子的角度想想。出乎我的意料,王母并没有反对什么,还如梦初醒般的直点头。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了3个多小时。最后分别的时候,王母竟激动地握住我的手,深深自责地说道:“老师,今天听您这么一说,我感觉过去对阿丽的态度的确是错了。看来,我以后跟女儿还应该多谈谈心!”听到这话,我内心无比欣慰,没想到这次与王母的谈话会如此顺利!
  回到学校,我高兴地将此行结果告诉给了王君丽。王君丽同学根本不相信我说的是真的。我知道对一个积怨很深的人来说,确实一下子难以接受这个意外的收获。于是,我对王君丽同学说:“如果不相信,你回家一趟就知道了,不过,请答应我的一个条件:进门第一要做的就是亲热地喊一声妈妈!”王君丽将信将疑地回了家。结果正如我所料,一回到学校,她就主动找到我,说:“老师,我真的感谢您,也非常地敬佩您!您是怎么让我妈妈改变对我的态度的?”我说:“你知道,你和妈妈长期矛盾的症结何在吗?一句话,就出在缺少沟通上!其实,你妈妈也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你们又是母女关系,世上还有什么矛盾在亲情间不能解决的?还有什么怨恨在亲情间不能原谅和化解的?所以,希望你以后更主动些,多跟妈妈说说话,哪怕诉说苦恼和不满也行。不管怎么说,你妈妈都是爱你的,你也是爱妈妈的。”王君丽听了,竟感激得流下了眼泪。后来我又多次问王君丽:现在跟妈妈关系怎样?她说,妈妈对她的态度再也没恶劣过了,她也没再恨过妈妈了!
  这故事有了一个美好的结局,留给我们的反思也很多: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与人之间相处、交往,都需要“沟通”――作为学生,在学校要经常和老师沟通:在家庭,要经常和父母沟通。沟通好了,关系才融洽,相处才和谐:反之,就会出现误解,甚至怨恨。中学生正处在特殊的人生阶段,目前主要打交道的是老师和家长,将来走上社会,跟社会上人打交道也应该是如此。请记住,沟通是处世方略!
  短评:成长环境和母亲的教育方式,使女孩形成内向的性格,不善于与人交流,心中会有隐隐的自卑,很可能环境适应能力差,社会性行为发展受到阻碍,从而形成畏缩、孤僻的性格,慢慢把自己封闭起来。这个女孩很可能没有知心朋友,因此心中积郁已久的负性情绪无处宣泄,就像一条江要流向大海,拦住一条坝只能暂时阻止水流,慢慢地水流会冲开缺口流出,最终甚至会决堤。就像文章中的女孩,积郁已久的负性情绪无处宣泄,不会用积极的方式释放,不懂得与母亲交流,导致用写作文的方式以恨、杀等字表达积怨。
  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从亲子关系的角度分析父母家庭教育方式主要分为专制型、宽容型、民主型三种。专制型的父母不尊重孩子,孩子没有被爱的感觉。教育方式是把孩子作为附庸,压制其独立性、创造性,对孩子的行为过多地干预,经常采取强制手段让孩子听命于父母,漠视孩子的兴趣和意见,不允许孩子对自己的事情有发言权,要求子女随时都要遵守父母的规定,稍有违背就会遭到训斥或惩罚,有时甚至是过于粗暴的惩罚。根据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学习行为理论,人现行的行为,大部分是先前行为的后果,这种后果对先前行为起到激励和强化的作用。王君丽的母亲平时看不到女儿的优点,不懂得欣赏在教育中对孩子的良好作用,通过对母亲的学习,女儿在作文中也表现出看不到妈妈的优点,不懂得感谢父母,感恩生活。王君丽的行为是学习的结果,由于母亲的专制,平时看不到女儿的优点,总是以训斥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女儿出于人性和社会教育的作用懂得尊敬长辈,不能和妈妈用激烈的语言对峙,只有通过作文的方式,然学习妈妈的不良方式,用一些不好的字词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最后,通过老师架起爱的桥梁,妈妈改变了教育模式,女儿也学会用积极的方式与妈妈良好的沟通。新行为主义学派的另一个代表人物班都拉,在社会学习理论里强调学习过程中人自身的能动作用,女儿通过“观察学习”,学习了妈妈的好的行为,也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自我强化,把好的行为保持下来,学会用积极的方式与人沟通。
  爱,需要表达,学习如何正确表达爱的语言和方式多么重要!如果妈妈没有适时的改变教育模式,女儿很可能会把学习来的结果,不自觉地运用到下一代的身上。教育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是整个民族的事情,是人类的希望之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672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