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语文自主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秀华

  自主性学习是相对于被动性学习和机械性学习而言的,自主性学习是一种学习的内在品质,是指学生能够在无人监控和催促下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任务,积极主动地预习、探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外界资源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
  自主性学习一般包括三个环节: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在自我监控和自我反馈与调节中完成学习过程;学习结束后自主检查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和修正,总结经验。到了高中阶段,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教师可以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靠自主探究完成自主学习。因此自主性学习完全适用于高中学生。
  
  一、语文自主性教学方法研究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学生通常都喜欢自主学习,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学习缺乏主动性。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还应注意不同的课堂模式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尽量多设置一些学生参与教学的环节,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优化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单一,一般是先读课文,然后字、词、句讲读结合,最后是重点段落背诵。语文教学不仅具有知识传授的目的,还具有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功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学习。
  首先是要改变一问一答和答对为止的教学方式。问答式教学方法就是指由老师设置问题,一一提问,由学生逐一进行作答。这种模式下,学生的思维完全被限制在问题范围内,学生需要做的事情是绞尽脑汁把问题回答正确,答对为止,也没有后续的反馈总结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是被动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语文与其他课程不同,每一篇文章不同学生的读后感是不一样,思维、想象和感受都不相同,具有一定的个性特征。基于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让他们自己领悟和发现,并引导他们进行自主交流,教师的作用就是指导和点播。
  以《我有一个梦想》一课为例,在讲课时笔者首先没有像以往教学那样让学生先通读课文、分段、概括中心思想,而是先在黑板上写下题目,让学生进行“梦想”的交流,让每个人谈一谈自己最大的梦想,以及打算如何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然后我把该篇文章的作者身份及其生活的背景、人生经历,简要讲述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这些信息猜测一下作者的梦想究竟是什么。在这些环节进行完之后,再带领学生学习课文,进入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世界,感悟他伟大的心灵之旅。在学习完课文之后,学生不自觉间会将自己的梦想与马丁・路德・金的梦想进行对比,也许会发现之前自己的想法太幼稚或者太渺小,会得到一种洗礼。这时笔者就布置了一篇习作,叫做《再谈我的梦想》,这样学生可以把课上通过学习《我有一个梦想》的感想与自身结合起来,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在这堂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主动思考,主动交流,主动反馈。
  其次,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提出问题。新课标对于“自主提问”非常重视,经常会出现“你发现了什么”,“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等提问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将这一理念最大程度地融入教学中去。学生自主提问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教师“灌输知识”的被动和依赖心理,从一个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探究者,由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交流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加强学生与教材,教材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自悟
  首先是加强学生与教材的联系。当前教学中的一个通病是“牵”大于“引”,这样学生的自我领悟能力锻炼不足,学生对于语文文字之前的内在联系没有充分理解。本来应该是学生紧密联系课本,现在变成了教师紧密联系课本和学生紧密联系教师的尴尬局面,教师本应是一个引导者,现在成为了一个中间人。要打破这种模式,必须用联系的方法进行语文教学,避免学生陷入“引而不达”和“启而不发”的尴尬境地。
  其次是创设情境,促进课文语言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学习是一个生理与心理相结合的过程,眼睛和耳朵负责看和听,将语言符号输入大脑;心理主要是想象和理解,可以透过文字符号,进入“读书内化”的世界。生理学习与心理学习二者的完美结合在于语言符号与生活经验的重合,如果二者之间不能联系在一起,阅读就会产生障碍,文字所表达的意思也就不能完全被学生掌握。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创造适当的情境,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阅读和理解。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语文教学一向是重视分析理解,轻视实践运用。我们也应当将教学重点适当转移到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方面来,这一点也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吕叔湘先生说过,“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不过语文活动的生理机制比游泳打乒乓球更加复杂罢了。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善于模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这句话用形象的打比方的说法说明了语文实践运用的重要性。这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加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语文知识的实践运用形式可以分为四种:(1)理解迁移的习题;(2)课堂的语文活动;(3)拓展延伸的探讨;(4)生活实际的应用。在实践运用中,学生通过这些练习能够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巩固学习成果。
  
  二、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引导
  
  1、明确学习目标,自主制订学习计划
  学习目标的明确是自主学习的第一步。学生应从自身学习水平和学习进度出发,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确定学习目标的主体是学生还是老师是区分传统语文教学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标志。学生要想成功有效地确立学习目标,必须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否则这个过程将是盲目和低效的。其次是要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和学习兴趣进行确定,严禁好高骛远和做无用之功。
  
  2、注重自主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的中心环节就是自主探究,这是一个完成学习目标的关键步骤。探究要在老师的引领与指导下进行,这种能力非一日之功,要靠长期的积累和锻炼。刚开始时可以半独立,而后可以逐渐过渡到完全独立,并由简单问题向复杂问题逐渐过渡。在探究能力的培养问题上,我们不妨借用“五字”学法,即:读、思、问、议、记。首先“读”是自主学习的基点,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知文本的起点;此间学生积极“思”考自己的探究问题,对于有疑惑的地方大胆提“问”,与文本、师生充分对话(“议”),在对话中加强自我思索,深化理解;最后一个环节是“记”,这是一个内化积累的过程。
  
  3、注重学习之后的反思乖总结
  反思的过程即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通过反思可以肯定优点,认识缺点,对于好的方面继续保持,对于不足之处要弥补,这是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另外还要进行同学间的横向比较,即与同学相互比照,取长补短,提升自我。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以促进学生主体发展为本,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教学方法引导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结合社会生活实践以及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自主学习实践,以达到良好的教与学的效果。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笔者认为应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升素质教育水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12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