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育教学中心理障碍产生原因及克服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心理障碍是指个人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不如他人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不如他人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具有体育心理障碍的学生,总觉得自己的运动能力不如他人,不愿参加各种运动,对学习丧失信心。因此,这种心理不仅对学生自己的学习行为,而且对整个体育教学活动都有消极的影响。
  关键词:体育教学 学生 学习 心理障碍
  
  一、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以及产生的原因
  
  第一、自我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也就是说,人们总是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自己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己的优缺点的。在体育教学中,如果其他人(特别是有权威的人)对某一学生作了较低的评价,就会影响这个学生对自己的认识,过低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另外,在与他人的比较中,一些学生多半喜欢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较,因而越比越觉得不如人,越比越泄气。这种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忽视了自己的优点的比法,会形成消极自我评价的恶性循环,从而产生心理障碍。
  第二、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一种新技术时,首先都会自我衡量是否有能力完成,一些学生因自我认识不足,看到个别同学一学就会,对新技术掌握很好,从而加得自身心理负担,担心自己“我可能学不会”的想法越来越重。由于事先有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就会抑制自信心,学习时过分紧张,不敢放开手脚练习,因而限制了能力的发挥,当然很难学好,而掌握不了所要学习的新技术,又会形成一种消极的反馈作用,影响到以后的学习。
  第三、失败和挫折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失败或挫折后,不能正确对待,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没有获得老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在内心产生一种长期抹不去的阴影,以至于导致对以后的学习生活产生消极作用。在未能得到必要的心理引导和调整正确的心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再遇到失败和挫折,会给他们致命的打击,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在学习上从此消极下去。
  第四、生理、心理方面的影响。有些学生身材矮小,体弱或有某方面的残疾,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水平低,技术技能掌握不住,总是感觉比不上其他同学,加大自己心理负担,不敢做练习,甚至不好意思参加练习和活动,产生严重的羞怯心理,从而对体育活动不感兴趣,甚至从来不参与,产生心理障碍,在体育运动中封闭自己。
  第五、具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除在课中不愿参加练习外,还常有以处几种表现:①对批评过于敏感。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往往对批评过于敏感。在学习过程中,只要听到别人的评价带有批评的含义,就丧失了练习的信心,不愿继续练习。这种学生常常认为所有的批评都是针对自己的,因而非常注意他人的言行,并认为班级中每一个都在注意自己的行动。平时也显得神经过敏,好猜疑别人。②过分计较比赛的胜负。具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非常关心比赛的输赢。在平时的比赛或游戏中,他们只跟可以赢的对手比赛。如果没有取胜的把握,他们便尽量避免参加。如果非参加不可,他们便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样子,以表示自己并没有认真比赛,或者选择自己有明显的客观原因无法取胜的对手比赛。③希望得到表扬。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自我认识不足,不相信自己能学习、掌握好某项技术,因此在学习中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表现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但他们仍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
  
  二、体育教学中指导与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因为它只不过是在体育活动中暂时失去平衡的一种心理状态,恢复了心理平衡,心理障碍就可以克服和消除,为了克服和消除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教师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不要把别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认识到他人也有不足,只要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才能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第二、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动向。要在班级中创造一种相互关心、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使那些具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感到集体温暖、同学友善、老师信任、活动有趣,从而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同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放宽对他们掌握运动技能的要求,以避免他们再受心理创伤。
  第三、及时肯定与鼓励。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正面诱导,加以鼓励,并与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克服行动和心理上的各种障碍。当学生克服了某一困难,在学习中取得了那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提高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同时,教师还应引导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让他们把习惯与同学比较转换为与自己地过去相比较,使其经常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
  第四、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现在的孩子多受家庭溺爱,任性、自我控制力差,当他们一时不能完成动作技术或参赛失利以及遇到种种不顺心之事时,情绪很容易会发生波动,甚至会引起过激行为。迎面接力跑比赛气氛活跃、竞争激烈,失败一方学生往往不能正视失败,或垂头丧气,或不从自己这组找原因,而反说胜的一方违反规则。如都采取强制措施,情况虽暂时能得到改变,但学生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在以后的活动中又会再犯。教师应在指导时教给他们一些心理调控的方法,不断修正自己的心态。
  
  参考文献:
  [1]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2]曲宗湖.体育课程的约束力与灵活性[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82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