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育教学中的反思缺失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洪连 何泓霖

  【摘 要】:通过对体育教学活动三个层面的划分,认为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反思活动的缺失,其具体表现为目的性、过程性、手段性和结果性反思缺失四个方面,以此为基础探讨了补偿反思缺失的方法论原则。
  【关键词】:体育教学 反思缺失 补偿方法
  
  一、反思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反思在体育教学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离开反思,单纯的行为活动和技术活动都难以实现体育课程的真正意图。尽管前两种层面的活动可使活动者获得较多的经历和体验,但体育课程的教育价值绝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无休止地去经历和体验,更重要的使命在于使这些经历和体验统一于一个体身上,奠定终身体育的良好基础。
  (一)反思所关注的内容具有间接性。
  反思活动主要是对运动的目的、实现途径、价值、内在精神等进行反省,实在较高层次上对运动给与关注,并在关注的同时,探寻体育教学的内在价值。这样学生作为运动的参与者,在使自身融入体育教学的同时,又能够对运动、运动与自身的关系、运动的实现方略等进行独立的建构性的思考,能够鸟瞰式地把握运动而不是被动地从事运动。
  (二)反思蕴含着创造。
  反思活动可以让活动主体以自身与具体情境为尺度,体察所从事的活动,对活动的取向、方式、进程等作出应然性的判断。首先,它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摆脱权威与习惯的束缚,能对运动结果与过程作出开放性的选择。其次,它可以使学生增强对活动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品味运动的个人意义。
  二、体育课程中的“反思缺失”现象
  反思本身也是一种活动,一种在头脑中进行的活动。尽管反思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有较高价值,却经常容易被忽视。审视目前的体育教学实践,反思缺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体育教学的目的性反思缺失。
  这主要是指,在体育教学的目的取向上只关注活动的外显状态,热衷于学生活动的数量、类型、频率、组织方式,强调运动的密度、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运动的经历等等,不关心学生在运动中的思考成分,不注重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与机会,致使学生在运动中不能对活动本身进行反省,不能自觉反思运动对个人健康的发展价值。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制约、统领着学生,学生在形式上是运动的主体,但实质上却被动地受运动所牵制。
  (二)体育教学的过程性反思缺失。
  这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中。从现有的体育教学设计来看主要是严格围绕着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的传递与获取来进行,体育教师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的学习,精心安排好各种相关活动,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被预先制定好,教学的步调是严密控制的。在教学实施中,学生可以不加思考地按照设置的步调模仿教师的动作行进,只要认真模仿就能很好地掌握有关的动作技能,学生的全部精力就放在了如何实现这个目的的技术问题上,至于为什么要用这种技术,是不是有更好的技术与战术等需要反思来解决的问题就经常被忽略了。
  (三)体育教学的手段性反思缺失。
  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第一,运动节奏过于紧凑,缺乏反思时间。在体育课的教学进行当中,由于受既定内容和相关设计的限制,学生时常处于“完成任务”和“跟上节奏”的状态中,很少有时间进行回味、揣摩,经常是在整个活动结束后,才进入反思总结阶段。而从生理上讲,反思应该是即时性的始终伴随活动的进行而展开,否则,会丢掉很多有价值的反思机会。第二,注重外显方式的改进,忽视内隐方式的提高。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中发生错误时,体育教师往往以“应该怎样做”来指导学生,而很少与学生探讨“为什么应该这么做”。只教技术不叫技术背后的方法论,难以使学生形成反思的习惯。第三,学生间的交流缺乏思想的碰撞。在体育教学中,师生的视角多集中在技术的优劣,速度的快慢的对比上,致使学生交流仅停留在现象层面。
  三、补偿“反思缺失”的方法论原则
  (一)体育教学中要渗透反思。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运动技术的系统性,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在这种教学背景下产生的教学方法,弊端之一是只注重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方法,弊端之二是师道尊严,缺乏教学民主。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需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善于启发、诱导、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又要努力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求异思维。从实践来看,体育教学可广泛采用模拟学习、迁移学习、归纳学习、探究学习、建构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反思活动的开展。
  (二)体育教学内容有反思运动统摄。
  体育课程的教育价值可以表现在知识的理解性掌握、技能的提高、实践能力的增强、积极态度的养成等许多方面,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自觉锻炼意识的增强。反思一方面可以统摄其他方面的显在的教育价值,使这些价值更好地内化;另一方面反思可以使学生有机会创造性地理解运动的内在意义,并使之与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联系,创造出新的属于自己的教育价值。
  (三)运动过程即反思过程。
  从价值角度来看,运动过程也就体育课程价值的现实化过程,是使体育课程价值从潜在到显在、从应然状态到实然状态。在非活动型课程中,课程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授受的方式实现。与之相比,体育课程价值现实化过程的特点之一就是价值的不可传授性。只有在活动中,学生才能体验、领悟和内化这些价值。由此活动层次的高低就直接决定了体育课程教育的实现程度。把活动过程定位在反思这一层面上,就是要提高活动的品质,增加外显活动背后的理性成分,使学生随着活动的展开,反思的含量和境界不断获得提高。这样可以避免体育课城的教育价值在浅层次、短期效应上徘徊,从而增强其深刻性和长效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05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