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钟 明
摘要:本文首先从社会发展、科学发展的趋势阐述当前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高职教师自身的问题,分析了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必要性。进而从建立良好合理的机制;提高自身认识,不断自我学习,提高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等方面阐述了如何提升高职教师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职教师 素质提高 学习 实践 科研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09)5-0097-02
职业技术教育是传授某项职业技术、技能或现场管理,即从事与一种职业有关的专门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不同,本科教育重科学性、理论性,高等职业教育重实践性、操作性。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职业型的,其职业性特色十分鲜明,它是按职业岗位专门人才的要求,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全过程以实践能力为中心,以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为此,国家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基层岗位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地方职业技术型专门人才。
从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里可以明确的看到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而教师,作为教育的领导者,教学的实施者,教改的攻坚者,在国家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的背景下,必须不断修正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以适应当前社会、学校、家长对教师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要求和希望。
辩证的来看,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有其内在原因,如何审视教师自身的优缺点以便有的放矢,离不开我国高职教育的大背景大环境,因此,有必要先分析目前高职教育的现状,以此入手,分析教师如何进行自我素质的重塑。
1 高职院校及高职教师群体现状
1.1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最近几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长期以往积累的问题很多,积重难返,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问题在当前比较突出。
第一,高职特点不鲜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而不是一个层次。因此,它就具有有别于一般普通高校特点,从管理、教学、服务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应该具有“高职”的特点。很多高职院校别说服务和校园文化建设,单单从管理模式上,仍然没有脱离高中式的集中化管理或者中专化的管理模式,而教学上也没有真正实现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举,突出动手能力的特点,亦或只是流于形式。
第二,教育观念落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却忽略或者无视时代的变迁而不做出改变。往往一连几年都使用一本教学大纲,一套教材,乏善可陈,不求创新。教学方法不求改变,成绩考核没有突破。以广西为例,因经济欠发达,比起珠江三角洲、广东沿海等地,广西的高职院校在把握市场脉搏、创新体制、改革教学、贯彻执行等方面都要落后不止一拍。而今,我们要转变思想,奋起直追。
第三,政府投入不够。前几年这个问题尤为严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自给自足,只有很少或者根本没有资金支持。国家的教育基金大部分投入到本科院校(重点本科院校所占比例更大),即使对高职院校有所投入,也所剩无几,也并非每所高职院校都能得到。资金严重不足极大的阻碍了高职院校的发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得高职院校苦苦挣扎。近几年,中央加大了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力度,也不断下文做政策上的支持。相信高职院校的前景会越来越好。
第四,产学研贯彻难。产学研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却有很大难度。企业受制于自身因素的限制而无法有力给予支持。或者仅仅限于协议式培养,订单式教育等只涉及到产学研的基本模式。当然,校企合作的深层次结合需要不断的探讨,同实际情况相结合,需要校企双方相互信任,精诚合作,需要一段时间来实践修正再实践,方能取得一系列的成绩。
第五,学生竞争力有待提高。“理论不如本科生扎实,动手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工资待遇又低不过中专技校生,我们出去有什么优势可言”,这是不少毕业生当前的心情写照。更有很多学生毕业参加工作走入社会后发现,自己开始干劲很足,但是到后面后劲不足,由于理论知识的缺乏和素质能力的缺失使得后继乏力。这样问题的出现,和学生本身,以及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都不无关系。
1.2高职教师的现状
高职教师的现状不容乐观。
从师资状况看:整体素质不高,师资原多是中专或留校教师或高校应届毕业生,尚不熟悉高等教育,难以适应当前高职教育的高要求;队伍结构不合理,表现为学历层次偏低,高级职称比例偏低,“双师型”教师缺口较大,兼职教师队伍尚未达标,专任教师专业结构不理想或专业方向不明确等;及时从企业引进了高技术人才,但苦于这些高素质人才虽有各自领域的足够经验,却由于不熟悉高等教育和实际传授技巧,不能将经验和能力转化为知识移植到学生中。
从教学状况看:注重授课数量,不注重授课质量;课堂多为传统式传、教、授,教材选择不合理或落后当前最新形势,创新不足;实习实训流于形式,缺乏特色与实效。日常教学生活中,备课、授课、教学检查、质量评定、获取证书等,按部就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态度决定一切”,长此以往,教师工作缺乏激情和动力,无创新及锐意改革的进取之心。
2 高职院校教师素质的自我提升
高职教育宏观环境的变化和高职教育自身的变革要求我们重新审视高职教师的地位及作用,要求我们不断更新观念,改变旧有的教育观、学校观、师生观以及人才观,在新形势下利用客观的条件,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完成教师自我素质的重塑和提升。
2.1在教师岗位中建立有效的良性竞争机制
压力既是动力。如今的教师岗位已不再是铁饭碗、金饭碗。在轮岗制和全员竞聘制的有力督促下,教师应感到无形的压力无处不在:不能不上好课、不能不深入学生、不能不钻研教学方法和技巧、不能不进行项目科研、不能不调查市场就业,从被动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做,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把自身的利益同学生的利益和学院的利益统一在一起,不断的努力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
2.2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划,学校的不同系别不同专业应主体统一细节各异;建立每个专业的专业团队,由专业带头人带头,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的师资队伍,师资年龄老中青、职称高中低,结构合理,发扬优秀的传帮带精神,在合理的专业团队架构下,激励有能力的教师积极向上,进而不断的培养和壮大符合“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2.3发挥潜能,树立终身学习观
首先,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高职教师应主动专注于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钻研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的技能和教学研究的技能,学习经验博采众长,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高职教师应明确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不断钻研专业知识,并吸纳其他相关专业学科知识,形成复合型知识。不断的学习、积累、研究、发现,提升教师在专业领域的认知。
再次,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高职教师可以通过研讨会、讲座、行业发布会、社会技能培训等接受再教育,亦或进修获得更高学历,以此不断磨练自己,获得更专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广泛的阅历。
2.4投身企业实践,理论实践相结合
人的发展是不断实践的过程。教师的素质提高,必须要经过实践环节的检验。高职教师必须积极投入到实践中去,才能和实际贴近和市场一致,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来回不断的求证和升华,才能提高个体的素质。高职院校对学生有相当的手动能力的要求,因此教师也必须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而实践的途径,除了与学校有产学研合作的企业之外,需要教师本身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种种客观条件寻找。
2.5以严谨的态度投入科研
新时代的教师除了有教书育人的任务之外,还背负着知识创新的责任和使命。如何把自身的知识和实践转化为理论并加以提炼,是科研的重要作用之一,而科研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可以使得教师在浩如烟海的资料的总结,自身知识的归纳、提炼的过程中得到一次综合素质的升华。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以著书立说、论文发表的形式公布于众,接受广大知识工作者的批评讨论和教诲,在思想的交汇碰撞中完成一次华丽的转身。
参考文献:
[1]谭斯培.教师管理潜能开发[M].漓江出版社,2005.8.
[2]盛向东.对高职师资培训的思考[EB/OL].中国职业教育网.
[3]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2005-10.
[4]刘江,胡国胜.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十大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2005,(9).
[5]吴同喜.试析我国目前高职教育之问题及解决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
作者简介:钟明(1982-),男,汉族,籍贯广东,本科,助教,从事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4548.htm